“通知书下来那天,我傻眼了”:在二流大学,怎样过才不留遗憾?
作者 | 孙瑞希
多年后,马强(化名)仍然清晰地记得,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自己傻眼了!他无比沮丧,以他的分数,冲一冲就可以考进重点大学。不过,由于专业填报不合理,又不服从调剂,他落入了一所普通大学。
用马强的话来说:“那所二流大学。”
马强想复读,父亲觉得大可不必。他认为:马强的成绩属于正常发挥,复读一年不见得会有大幅度提升,能否成才的关键在于怎样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
马强认为父亲的话很有道理,就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抱怨和自暴自弃上。后来,他通过考研进入一所名牌大学,再后来进入一家非常不错的企业。如今,他已经成为业内的资深人士,正和几个伙伴筹备一个创业项目。
他跟我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验,有些仅适用于他,我没有写出来,有些具有普适性,我将它们整理出来,借此与大家一同探讨一个话题:大学应该怎样过才不留遗憾 ?
1、加入一个好圈子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二流大学,每所学校都有热爱学习的人和荒废学业的人,这点会在进入大学一年之后出现明显的分化。
父亲提醒马强,要围绕着未来的人生目标主动筛选圈子。
马强留心观察,他发现在一部分学生身上,有非常优秀的品质。比如,他们很明确自己未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使得他们有非常强劲的内驱力,他们不但学习刻苦,对能够开拓眼界、锻炼能力的社会实践也很用心。
马强主动接近他们、学习他们、融入他们,慢慢地,这些人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小圈子。
多年以后,马强仍然和他们中的很多人保持联系,尽管他们的高考成绩和一流大学的学生有差距,不过他们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就并不比一流大学的学生差。
2、不管喜不喜欢,尽量把专业课学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强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一位同学(马强小圈子里的学霸)提醒他:不管喜不喜欢,尽量把专业课学好,因为学好专业课,你才能转专业。
不同大学对于转专业的要求不一样。中国的很多大学将转专业的条件限定为:大一的综合考试成绩评定在全专业(或学院)的前5%甚至前3%的同学才有资格转。
有的同学认为,这个规定就是个bug,我不喜欢它怎么可能成绩好?
其实不然,喜欢和擅长是两码事。喜欢体现的是一种兴趣倾向,而擅长体现的是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
尽管不喜欢,但是马强学习仍然很刻苦,后来顺利地转到了心仪的专业。
3、大二时,思考一下你未来的职业方向
为什么是大二?因为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专业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每个专业都有对应的职业领域,有些很细致,有些很宽泛,这些是不是你想要的?
本科毕业后,你想直接参加工作,还是考研、出国?考研要不要转换专业方向?要不要去平台属性更好的院校?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意味着你接下来怎样度过余下的大学时光。
马强认为如果能通过考研进入一所名牌院校,今后会有更好的发展。之后他在学业上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一是打好数学基础,他学经济类专业,数学必考且拉分;二是过英语四六级;三是考研必考的专业课要吃透。
4、学好英语
有些同学会有疑惑:我也不打算考研,今后的工作场景大概率也用不上英语,为啥要好好学呢?
马强工作后发现,英语真的是太重要了。很多前沿知识需要查阅英文资料。
这点我也深有感触,我所做的职业生涯咨询是“舶来品”,所以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前沿知识的获取。
不过相较于英文写作,英语的阅读理解要容易得多。有一定的词汇量,把语法基础打牢,只要不是学术专著,弄懂大概意思并不难。
5、有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大学,是一个人由“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缓冲地带。马强的父亲提醒他,如果时间够用,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大三、大四时,尽管备考压力不小,不过马强仍然抽时间去实习。他说,这些实习给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自我。
他讲了一句俗语:“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他说,作为“社会人”,不仅要能办事,更要“懂事”。
这个“懂事”就是指,能不能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工作岗位的需求,然后再看看自己的知识、能力与岗位的契合点。
这个认知,在他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一些同学用同样的简历投N家公司时,他会着重看心仪的岗位有哪些具体要求,再看他上学期间,哪些学科构建了这个岗位需要的知识体系,哪些社会实践锻炼了这个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然后根据这些优化简历。
做事有的放矢,这个习惯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他。他做决策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6、遇到心动的人,可以谈个恋爱
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马强遇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生,那个女生对他也颇有好感,一来二去,俩人谈上了恋爱。
相爱容易,相处难。女生来自某少数民族自治州,高中上的是民族学校。由于生活背景差异太大,马强不太理解女生的行事风格,女生也get不到马强的温柔。最后,一拍两散。
这段经历对马强的感情生活影响深远。他反思过后,发现自己表达“爱”的能力太差了。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他口口声声地“为你好”,实际上充满了控制欲。而真正的爱情,要留有“缝隙”,要懂得欣赏对方。
后来,他结了婚,每每与妻子意见相左时,他都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夫妻俩感情一直很好。
在最好的年龄,遇到心动的人,无论能否相伴一生,都不要错过,因为TA让你的人生更完整。
大学里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很多,以后有机会再分享,今天先聊到这。
以上。
作者简介: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著有以职业生涯个案剖析为基础的书籍《刻意成长》。书里集中了职业转型、职业定位、优势升级、兴趣变现、能力重塑等常见的人生发展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是为数不多的提供实战性成长方法论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