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网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1、会写生字词,会写11个生字,会写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以及它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1、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以及它给你怎样的启发。
2、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证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总结观点——“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而是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的。本篇课文与前面学过的一篇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相比,较浅显易懂些。对于学生初学论议文的写法是一篇极佳的范文。
课前准备 搜集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探求真理的科学事例。
教学平台 腾训课堂、微信群。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思,谈话入境(采用腾训课堂)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出示: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用“——”画下来。(指名说,师出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本文作者叶永烈先生在文中用了浅显易懂的语句来解释这句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吧。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你们找到了哪个自然段?(出示第2自然段)怎么解释的?学生自由朗读。这里的“?”和“!”分别指什么呢?(“?”指发现问题,不断发问;“!”指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2、师:其实,真理诞生子一百个问号之后也就是——把”?”拉直变成“!”
四、以点带面,自由研读(第3一5自然段)
1、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呢?出示自学导航。
2、学生依据自学导航,自由读文。
3、微信小组群内交流。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导学。
5、交流感悟事例一:
①默读第一事例,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用“?”标注;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用"!”标注。
②引读:“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③师: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为什么波义耳能从紫罗兰变色中发现真理呢?你能从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说一说吗?微信小组群交流后汇报。
④师:从波义耳的事例中你们悟出了什么?(生答)
(出示课件)引读'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理问题……找到真理”这句话。
⑤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真理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
⑥再次默读本段,想一想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发现问题——进行试验——发现真理)
3、师:后面两个事例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对照表格自已完成。(出示表格)
人物“?”从”?”到“!”“!”
波义耳是什么物质,让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色?立即敏感地意识到、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许多实验制成了石蕊试纸
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
4.师: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汇报)
师:这三个事例中的事情都是最平常的小型12539;这种最平赏的小事,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生:司空见惯)正因为他们善于一一(生读)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找到真理。
2师:的确,紫罗兰的变色,海岸线的吻合,睡觉时眼球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三位科学家的事例告诉我们,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一一(生说)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于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5师:如何理解这里的“见微知著”?(生:看见事情的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6师:也就是从细微的理象中不断探索,最终得到真理。这和之前的第2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
7、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8、小结:只有见微知著,海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最后オ能把“?”拉直变成“1”,找到真理。
五、课堂延展
1、你们还知道哪些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发现真理的事情?(学生举例)
2、故事补充:牛顿发现万有定律的故事:缝机被发明的故事…
3.激发情感: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总结,小练笔
1、师:这篇课文通过三个事例一一紫罗兰的变色;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大陆海岸线的吻合;睡觉时的眼珠的转动,证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个间号之后”这一观点。让我们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出示小练笔的内容及要求)
2.师:请大家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人落后”,当然也可以挑一句自己喜欢的真理。
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条理,先是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一条真理”,再运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课堂上,主要采用“教——扶——放——”的方
法,注重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品悟。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在小学阶段虽然不是重点,但是教给学生这类文体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课堂设计尽快向这方面努力。学完本课,学生知道了议论文三要素,感知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准确性,逻辑性。从课堂反馈来看,发现一些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法还是比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