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纪事:曾经的平江(苏州)“子城”

曾经的平江(苏州)

“子城”

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吴国都城“阖闾大城”。与此同时,在其中心偏东处筑子城。

东汉《越绝书》载:

“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门三,皆有楼,其二增水门二,其一有楼,一增柴路。”

王鏊《姑苏志》载:

“子城,在大城内东偏,相传亦子胥所筑,周十二里,高二丈五尺五寸,厚二丈三尺。”

子城四至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

汉、唐、宋皆以子城为郡治。元末张士诚于此建太尉府,后称王,曰王府。士诚败,城毁,唯南门仅存颓垣,郡人呼为鼓楼城,四面俱有水道,所谓锦帆泾也。今已多淤,唯东偏仅有存者,俗呼之濠股云。

据《沧浪区志》记载,子城的范围大致为:南至十梓街,北至干将东路,东至公园路,西至锦帆路。原先四周环河,北面河道早湮,遗址在今干将东路南侧,子城遗址(20年代的皇废基)与俗称干将河的第二横河平行;东西两面河道已于20年代填筑为公园路和锦帆路;南面河道在今十梓街南侧,本属第三横河,填没于50年代。

▲子城遗址 (上世纪20年代的皇废基)

《平江图》上的

子城城墙与城门

绍定二年(1229),苏州知府李寿朋主持绘刻的《平江图》碑上所示平江府治,为我们留下了苏州子城的形象化史料。

图中显示,子城平面为纵向长方形,长与宽约为三与二之比,城墙四角和城门两旁设有马面。城墙完整无缺。整个子城有三处门,正门、偏门和后门(齐云楼)。

辟于南城墙偏东处,原来拟作宫门,故规制较大。门楼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下有高台,周以栏杆。改为府署后,以门楼为谯楼,作报时、报警之用,悬有知府徐兢篆书“平江府”匾额。

门前有桥经府前直街(今平桥直街)遥对乌鹊桥,名为府前平桥。此桥1958年与河道同被埋于地下,1990年因市政建设开挖道路,发现其青石拱券尚坚固完好,据考应为元大德年间(1297~1307)重建之遗构。

正门外东西两侧,分别宣诏亭、吴会坊,颁春亭、积善坊,呈对称分布。

《吴郡志》:

“二亭,绍兴十四年,郡守王㬇建,知信州吴说书额。”

辟于西城墙偏北处,门楼称西楼,北宋时曾更名观风楼,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平台四周亦设栏杆。下临金母桥(又称金姆桥),过桥经通阛坊(今通关坊)可达大街(今人民路),古为商市所在。

▲人民路(干将路口)摄于80年代后期

位于木兰堂正北,居中挂“齐云楼”匾额,整个城楼十三间,正门东西各有六开间建筑,体制恢弘。

《沧浪区志》称:

齐云楼在州治后子城垣上,相传即唐时曹恭王(苏州刺史李明)始建之“月华楼”,白居易有多首诗咏及,中有句“改号齐云楼”,楼名系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之意。据此可知,“齐云楼”之名始自白居易治苏之时。

《吴郡志》云:

齐云楼,在郡治后子城上。绍兴十四年,郡守王㬇重建两掖,循城为屋数间,有二小楼翼之,轮奂雄特,不惟甲于二淛,虽蜀之西楼,鄂之南楼、岳阳楼、庾楼皆在下风。父老谓兵火之后,官寺草创,惟此楼胜。承平时,楼前同时建文、武二亭。淳熙十二年,郡守丘崈又于文、武亭前建二井亭。

元末明初,张士诚据吴称王,在苏州建立了割据政权,子城成为其王宫。城破之日,张士诚自焚子城王宫,齐云楼也同时被毁。1994年拓建干将路时,在路南子城北门遗址新建一楼,请顾廷龙题额“齐云楼”,以志纪念。

子城中轴线上的

建筑

从《平江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城内的建筑物有府院、厅司、兵营、教场、住宅、园林、库房、庙宇等。在布局上,主要建筑都在“平江府”正门谯楼至齐云楼的一条偏东的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则分布于其左右。

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

是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瞭望的楼。子城正门的门楼即被视为谯楼,是子城的第一道建筑物。

子城的戟门位于府门谯楼之北,为五开间建筑,戟门正上方有知府徐兢写的篆书“平江军”匾额。

相当于州长办公厅。位于戟门之北,重檐歇山顶七开间,是府治正厅黄堂,也是宴犒将吏之所。宋高宗赵构驻跸平江(苏州)时,曾作为朝会百官的正殿。

设厅之北是重檐歇山式五开间的小堂,为知府日常处理公务之处。

自府门谯楼至小堂,两侧翼以长廊,构成三重庭院,为府治主体,即前朝部分。

小堂以北有两进各五间的宅堂,前后进之间的中间以柱廊连缀成“王”字形平面,左右分别配以东斋、西斋,均为知府及其眷属起居之处,即后寝部分。

子城郡圃中的

景观

宅堂后面到齐云楼“城下”即所谓的郡圃,左右有生云轩、坐啸斋、秀野亭、四照亭、逍遥阁、瞻仪堂诸胜。郡圃前临大池,每年初春佳日,任由百姓入内游玩,以示官民同乐,后名之为同乐园。

《吴郡志》载:

“郡圃在州宅正北,前临池光亭、大池,后抵齐云楼城下,甚广袤。案:唐有西园,旧木兰堂基正在郡圃之西,其前隙地今为教场,俗呼后设场,疑即古西园之地。郡治旧有齐云、初阳及东、西四楼,木兰堂、东西二亭、北轩、东斋等处,今复立者惟齐云、西楼、东斋尔,余皆兵火后一时创立,非复能如旧闻。”

郡圃景观自南而北依次为:

宅堂之北,有一大池。从图上看,大池的面积相当于一进宅堂加上东斋、西斋的占地面积。池的西侧和北侧有道路贯通南北、东西。

池北居中有五间重檐歇山式厅堂,历史上曾先后以“池光亭”“木兰堂”“春雨堂”榜之。《吴郡志》云:“木兰堂,在郡治后。《岚斋录》云:唐张抟自湖州刺史移苏州,于堂前大植木兰花,当盛开时,燕郡中诗客,即席赋之。陆龟蒙后至,张联酌浮之,龟蒙径醉,强执笔题两句云: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颓然醉倒。抟命他客续之,皆莫详其意。既而龟蒙稍醒,援毫卒其章曰: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遂为一时绝唱。案:旧堂基在今观德堂后,古木犹森列,郡守数有欲兴废者而卒未就。承平时堂近有治平二年郡守陈经所刻御书飞白字碑,揭于木兰堂之新阔上,今不复存。”

位于木兰堂东侧,也是歇山式建筑,其东还有一块较为高大的太湖石假山。《吴郡志》:“知乐亭即旧生云轩也,在古池光亭东。端平中,张嗣古改立,郡人周虎书额。淳祐初废。”

位于生云轩之东,与生云轩之间有一座假山间隔。《吴郡志》:“坐啸斋,在四照亭南。绍兴二十七年,郡守蒋璨建并书额。”

位于生云轩之北。《吴郡志》:“秀野亭,在坐啸斋西。绍兴三十一年,郡守洪遵建。”

位于坐啸斋之北、秀野亭之东北。《吴郡志》:“四照亭,在郡圃之东北。绍兴十四年,郡守王㬇为屋四合,各植花石,随岁时之宜,春海棠,夏湖石,秋芙蓉,冬梅。”

位于木兰堂西侧、大池西侧南北向道路之西。《吴郡志》载:“瞻仪堂,旧在厅事之东。绍兴三十一年,郡守洪遵建。吴俗贵重太守,来者必绘其像,春秋则陈于齐云楼之两挟,令吏民瞻礼。至是,洪公恐为风日所侵,故作此堂藏之。绍熙三年,郡守沈揆始迁诸像于后圃旧凝香堂中,并其名迁焉。”

位于瞻仪堂之北。《吴郡志》:“逍遥阁,在旧凝香堂后,盖取韦应物'逍遥池阁凉’之句。此阁旧观复堂也。逍遥额,郡守蒋璨书,后守韩彦古欲更名,乃除去旧额,而迄不果更名。”

来源:《方志苏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其弟
2021年8月18日
(0)

相关推荐

  • 五千年苏州人口变迁史

    苏州是一座包容的移民城市,今天我们日常所说的老苏州人.新苏州人,只不过是就50年时间而言,如果把时光的维度拉长到5000年,我们还说得清谁是老苏州人,谁是新苏州人吗? 今天的苏州 据苏州统计局数据,苏 ...

  • 苏州老街巷之(50)——官太尉桥

    苏州老街巷之(50)--官太尉桥 官太尉桥既是一条古桥的名字,也是这条古桥所在的巷子名.虽然巷子北口有文物部门的介绍牌匾上写着"官太尉巷",苏州人还是习惯把这条300来米的巷子以桥 ...

  • 姑苏纪事:苏州的九座花神庙

    苏州的九座花神庙        苏州虎丘在后山新辟景区花神苑,并重建花神庙,这不仅扩大了景区游览范围,增添了赏花景点,更重要的是丰富了虎丘的历史文化内涵.        花神庙在全国各地都有,但历史上 ...

  • 姑苏纪事:苏州的蟑螂,到底有多可怕?

    姑苏纪事:苏州的蟑螂,到底有多可怕?        夏天来了,潮湿炎热,又到了蟑螂们繁殖的季节,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 不管你是住在小巷里.老新村还是哪个豪宅里,它都可能随时出现在你的衣柜里 ...

  • 姑苏纪事:苏州的隐士

    一 何谓"隐士"?就是隐居而不仕的人.这里的"仕"作当官讲,学而优则仕.所以隐士,应该是有知识.有能力.声望很高,而不愿当官.不愿担当重任的人.隐士有大小之分, ...

  • 姑苏纪事:苏州一碗面

    姑苏纪事:苏州一碗面 苏式汤面制作技艺现已列入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多部门联合发起评选的"苏州十碗面"大获成功,以518碗浇头面为代表的苏式汤面申报"吉尼斯" ...

  • 姑苏纪事:苏州古城,曾有一条香肠弄

    文 桑震凡 图 陶开俭 01 一 景德路是连接察院场和金门的一条大道,但察院场和金门的南北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景德路由东向西快到尽头就向北转折,经过一段弯道才通至金门.作为城内东西主干道,带着一个弯头 ...

  • 姑苏纪事:孙武演兵斩吴妃,原来在苏州这个地方

    孙武演兵斩吴妃,原来在苏州这个地方 初访校场山 第一次去校场山,是跟着我的前任主任陆永文一起去的.那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事.陆主任是位老革命,后来转业在吴县化肥厂当副书记.因为爱好文物,组织部将他 ...

  • 姑苏纪事:苏州的文化符号“苏州码子”

    作者:麻雀嘴 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常用于当铺.药房.它脱胎於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产生于中国的苏州. ...

  • 姑苏纪事:不能忘记这两位新中国航空先驱,他们来自苏州吴江

    不能忘记这两位新中国航空先驱,他们来自苏州吴江 作者:王来刚 吴/江/的/两/位/先/行/者 为了航空事业呕心沥血的科研人员 徐昌裕和王宏基 近日,蓝天白云.秋高气爽 让人忍不住想要翱翔在天空中 20 ...

  • 姑苏纪事:最早赴欧洲学习现代工业技术的苏州人——薛序镛

    苏州最早赴欧 工科留学第一人 从古至今,"读书报国"是苏州人身上,一个鲜明的标签. "院士之城" "状元之乡" 苏州自古就有"文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