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租男友”火了,年轻人的爱情“病”了
文/源说情感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遍地都是黄金。
高速又便利的信息传播,致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需求、痛点被联结、放大。
在普通人眼里,这就是共鸣,可在有心人眼里,这就是商机。
由于市场前景可观,很多新兴行业应运而生,这其中就包括“日租男友”。
在社交平台上,我们能看到不少有关于“日租男友”的体验视频。
视频里的他们,不仅阳光帅气,更是对女客户百般体贴。
在一起吃饭,有人会细心地帮客户擦掉嘴边的油渍;
客户被路人碰到,有人会一把抱住客户,免得她摔倒;
客户穿得太少感觉很冷,有人会体贴地脱下外套帮客户披上。
每一个体验视频,都被博主们精心包装成了一部“小甜剧”。
再看下评论区,满满的羡慕嫉妒恨,就好像她们是真的在谈恋爱,秀恩爱一样。
很少有人能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就是一场交易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付费的陪伴服务,里面肯定有我们看不见的灰色链条。
为了弄清这一点,就有媒体专门调查过。
一位女记者将自己伪装成女客户,在某“日租男友”网店寻求线上服务。
而服务的类型,主要是文字、语音、视频类的陪聊。
除此之外,客户能通过试音、看照片等方式,自由选择对象。
最终,女记者花了240元,选择了一个小时的文字+语音服务。
体验下来,她没有从中感受到不对的地方,一直都是正经聊天。
据对方透露,自己偶尔会遇到“开黄腔”的客户,但都是尽量绕开话题。
接着,记者又花了1500元,选择了4个小时的线下服务。
不出所料,这次的画风明显开始走偏。
刚下单不久,客服那边就在暗示:“可以带回家。”
体验过程中,“男友”也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有过和客户“过夜”的经历。
为了彻底弄清这个行业是否真的存在越界行为,他们还特地安排男记者去应聘日租男友。
而这一切,都能在线上实现。
只需要提供用于审核的语音和照片,合格之后就能直接参加培训。
至于培训的内容,除了让应聘者熟知收入规则外,最主要的就是让客户续费的话术培训。
当被问及是否有其它的服务类型时,对方只是轻描淡写地回道:
“我们不缺高质量的客户,能不能把握住,全靠你自己。”
言下之意就是,他们店里不提供越界服务,但也不会限制“男友”的自由。
说真的,审核、培训、放单,这一切都能在线上完成,就算店里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别人也不一定会遵守。
通过媒体的暗访我们不难看出,“日租男友”这个行业确实大有问题。
别的不谈,连店家自己都不知道“员工”是什么样的人,对客户来说无疑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一个鱼龙混杂的“男友”群体,客户的权益和安全必定得不到强有力的保障。
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导致有女性不惜花高价,不惜冒险也要体验这项服务呢?
首先,是日租男友这个行业符合人们的猎奇心理。
早前,“出租女友”的新闻在网上屡见不鲜。
久而久之,便给人们留下了“可出租性别”的固有印象。
如今,“日租男友”的出现推翻了人们以往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甚至是探索欲。
其次,是市场的需求真实存在。
5月20日,一则“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的新闻上了热搜,这其中自然也有不少女性。
谈及单身的原因,有不少人表示现在恋爱的成本太高,基本上是有心无力。
此外,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越来越需要一定的情绪出口。
而“日租男友”的出现,恰好能解决这部分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但是,“日租男友”的存在真的有意义吗?
一次性的交易,一次性的交友,在得到短暂的陪伴之后,却发现自己依然摆脱不了孤独的桎梏。
与其这样,还不如拥抱自己,拥抱孤独,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幸福和归宿。
如果想体验恋爱,就深思熟虑地去爱和被爱。
别被精明的商人牵着鼻子走,也别让你的爱情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