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与春天同行|亦言
开春不久,一眨眼便到清明。本想趁此机会祭扫祖一墓,以示不敢数典忘祖,惜乎事务缠身,这愿望便只得等到来年清明了。
这因然是一种遗憾,但令人偷悦的还有许多。春天来了,正是群芳竞艳、草长莺飞的大好时节,来一回心情放假,与春天同行,在季节的年轮上奏一段优美的音符,何乐而不为。
闲暇时对清明略作小考。清明,既指节气,又指节日与春节、端阳、中秋并驾齐驱,甚至有“清明大似年"之说。清明,俗称鬼节,历有扫慕习俗,自汉元帝始,至隋唐遂成俗例,古诗曾云“纸灰化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除此之外,清明也复合有游娱的内容,称为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含有一冬蜷缩,春动出外,舒展身手,振奋精神的意思。过去还有斗鸡走狗、抛球拔河、荡秋千、淘井等习俗,如今都已失传而成过眼烟云了。
爬出故书堆,提笔回顾,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我们探春去,在亦诗亦画的大自然中追寻生命的意义,作一番思考,心路历程会收获一些生命的感悟,这样我们便可以说已经走出历史了,更确切地说已经超越古人了。
清明时节,与自然对话,我们不需作采菊东篱的南山之客,也不会具有小杜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寻酒买醉那种寂寞怅惘的心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也不必作古代仕女那种金翠琛缡,环佩叮当,接踵联肩,翩翩游赏之状,也不必作古代士子那样挈一小僮,手持一卷,酬诗放对,之乎者也,摇头晃脑,子曰诗云一番,仅需来一次简单的历练,在春天的调色板上增添一种生活的原色,哪怕是一次心的郊游,这也就足够了。我们便可以说,我们对得起这个季节,这个如水的春天,今年春天的清明节。
承继历史难,走出历史更难。扫扫墓,踏踏青,充其量只不过将古人过清明节的方式克隆了一回。问题是,我们如何在探春中引发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思考,诸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在祭扫先人(抑或先烈)墓的时候,承继历史所留下厚重的底蕴,在过去与未来的结合部中把“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付诸实际行动,这才是历史意义的现实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