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如古人
翻开书籍,听一段故事,了解一个人,读一段语句,往往有似曾相识之感,虽千百人有千百种理解。舞台上的剧目翻新了再翻新,演员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上演的还是人生那几场剧目。
一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引起翻看了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早时的感觉是美,再看作者的情怀,再看诗文,有了一份理解之美。故地重游,离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怀和恋意在心中无限荡漾。眼前的一切景物,别时都显得充满柔情。作者以超凡的手法,写下一副生情的画面,让读者充满无限憧憬。唯美的意境中,又隐隐流露出一丝现实中的哀愁和无奈。曾经的美好和现实的无奈,以虚拟之美和升华后的意境互为烘托,在笔下表露的淋漓尽致。看了看他的简历,唯惋惜生命短暂,天妒英才。
人们之所以喜欢脍炙人口的经典,不仅是因为它美,更因为它把情景和人生描绘的太逼真细腻,让读它的人从中能够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历史是什么?历史不过是今人和古人的一场生活演绎,剧目恒久不变,只是笔法和手法不同。
今日,朋友圈偶尔看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翻翻看看,是作家白落梅编著的林徽因传的书名。看了文中的经典语录集,真是一种享受。她的一些言语把世间的一些事情说到了极致,诗意一般的语境很难有人出其左。想想,为何她是如此透彻一个人,又翻了翻先生的简历,竟又引出了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几位,逐一翻看,人人都是经典,几个经典之人又围绕林先生演绎了经典的故事。
联系起来,再看《再别康桥》、再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语录,便成了故事。其实,他们演绎的故事,世间角角落落都在上演,只是他们太过投入,人生又演绎的太过精彩,便成了佳话。我想,历史如果再能清晰一些,记录再能更精彩一些,不知上古有多少如此的精彩了,只可惜人人只能活一世,要不,怎能不留恋于这些精彩和自己的演绎。
再早以前的就是传说了,好像是湘妃竹的传说,几千年的人竟然越演绎越精彩。现在这个时代,好像就缺一点这些经典的东西,也许也有很多精彩,但也经不住这个狂躁社会的涤荡。突然想到一句话,痛的越透彻,醒的越明白。
舞台上的精彩剧目,多也是如此。历史是翻不尽的书,文化是参不透的魂,人生是走不完的路,懂得享受也是一种美。今天的这群人,为什么要忘记过去呢?今人如古人,不去看看昨天的故事,难免演绎今天的荒唐,这就是现实。
当然,事物总是要发展进步,不是要怀古、唯古,总是废墟之上难起新城,要把历史传承的更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丢弃历史。多少历史的中断都是因为丢弃历史,现在我们有丢弃的趋势。如果任文明没有理性的发展,最终,作为主角的人类,本来翻来覆去演绎的剧目还能继续演绎下去吗?还会有经典留给后人欣赏吗?所以,有时间看看历史,还是不错的选择,有闲情看看文学,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总是在高楼大厦间穿梭、在花花绿绿中进出,多烦躁啊!
写满字的纸张,装订起来叫书籍,零散的珍珠,串起来叫项链。人间的事情也是这样,记录了,就成了历史,丰富化了,便成了文学。感谢那些伟大的记录者,让我们能够领略到历史的记忆和风采。既然,今天还在演绎着昨天的故事,即便舞台翻新了又翻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以过去为一些参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