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开水烫筷子是真管用还是迷惑行为?他们测试了800多双筷子 答案来了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时的标志性餐具,说家家必备也不过分。如今,人们在使用筷子上也越来越注重健康卫生。11月2日,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当中明确,对于合餐顾客,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公勺公筷最好采用不同颜色、材质或突出标识等醒目的方式进行区分。
除了使用公筷,外出就餐时,不少人都会在餐前用开水烫一烫筷子,觉得用起来更卫生。
但是,这么做管用吗?
筷子潜藏什么健康危机?用开水、酒精能给筷子杀菌消毒吗?什么材质的筷子更容易保持清洁?
筷子最好半年换一次
作为大多数中国人吃饭的必备物品之一,很多人似乎会把筷子用到“天荒地老”,只要没坏没断就坚决不换。
但是,看着干净、完好的一双筷子,却可能已经悄悄藏了不少东西。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消保委”)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了一项专项测试,测试征集了200双普通家庭使用过的旧筷子和660双新筷子。
图片来源: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
与新筷子相比,“饱经风霜”的旧筷子都留下了哪些岁月的痕迹呢?
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梁爱勇介绍,最常在筷子中“安营扎寨”的就是霉菌。他说:“在使用过程中,筷子与牙齿、餐具发生摩擦,表面就会产生毛糙、缝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筷子表面就容易滋生细菌、霉菌。我们跟踪检测,发现霉菌是在筷子上检测到的最常见的真菌。平常使用的筷子已经长霉了可能也看不出来,但其实它长了。”
筷子上的小裂痕会聚集食物残渣、油污、水渍,如果使用者懒得消毒,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可就找到温床了。时间越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黄曲霉出现在筷子上的概率也就越大。
测试结果显示,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的筷子更容易长霉,霉菌数量比新筷子和使用3个月的筷子要多30%以上;湿筷子的霉菌比干筷子多25%以上;竹木筷的霉菌计数是不锈钢、合金、密胺筷的7倍以上,因为它们结构疏松,表面的凹槽、细纹更容易藏匿细菌。
梁爱勇介绍,和温度相比,湿度的影响更显著。测试显示,霉菌在湿度80%的条件下(如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非常容易生长,而在湿度40%的条件下,基本不生长。
图片来源: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消保委提示,筷子使用后,要慢慢仔细清洗,散开晾干或者用专用的擦筷子布擦干,并且筷头要朝上存放。存放筷子要干燥,最好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最好半年换一次。
把酒精、开水放下吧
哪种筷子更好消毒?什么消毒方法对筷子来说更有效?
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筷子材质有木、竹、不锈钢、密胺、合金这五类。测试发现,这当中,不锈钢、合金、密胺筷更易消毒,木筷、竹筷稍微差一些。
从消毒方式上来看,用微波炉消毒、用高压锅灭菌、用开水烫沸水煮、用臭氧消毒柜照射,还是用酒精擦拭,这些方法怎么选?
梁爱勇表示,经过测试,用75%酒精涂抹对霉菌基本是没有作用的;高压锅的方式可以对所有材质的筷子进行消毒,消毒时间需要15分钟左右;消毒柜也能够对所有材质的筷子进行消毒,时间大概是45分钟;微波炉所需的消毒时间最短,3分钟就行,但是这个方法只适用于给合金筷消毒,并不是所有筷子都能用。
我们平时外出就餐,在餐前烫一烫筷子的这个“国民级”的方法管用吗?
不太行。
“用沸水烫一下筷子”的做法基本没用,因为只有当消毒时间超过20分钟,筷子上的菌落和霉菌才能被有效去除,这期间,水的温度最好不要低于80度。
图片来源: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