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转换小课堂(二)——在文字里看见

教学启示备忘录

李玫瑾说,补知识不如补思维,学知识不如学方法,人与人的差别,骨子里是思维模式的差别。

温儒敏说,既要把分数考好,又不至于把脑子考死,那才叫水平。

一线的老师一定能够体会到,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的确是巨大的,在差异中找办法,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彻底改变这种差异,如果一定要说有,或者找出一种来,这个办法只能是多读书。

大家好,

欢迎继续参与读写转换小课堂。

阅读,到也没什么太大功劳,区别无非在于,同样见到这个世界上的某样普通事物(景物、人、后者想法看法),不读书的人所作的描述和读过书的人所作的描述,大不相同。

而事物的本身并没什么区别。

这便是文字运用的艺术——唤起人的思维。

就像砖头到了普通人手里和泥水匠手里,砌出来的墙大不相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卖油翁这个故事说明这个道理。

多练习,自然熟练了。

但是多读书,写文章是不是就熟练了呢?

这里面的奥妙有教和学的两个方面,希望能够在读写转换小课堂能教明白你怎么去“学会”。

今天,读写转换小课堂继续来到课外,继续阅读《2019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读写转换小课堂会同时关注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引申到写作中间的思维过程,呈现这个学习过程的障碍解决,会尽量从小处出发,帮助大家看到作者如何描摹眼前的世界,尝试着练习这种技巧,但不一定要学会。

因为,阅读并不如此功利。

先来读一读:

寻找春天的大雁

——吉布鹰升

土地里,洋芋露出了绿头巾,苦荞探出了小小的茎叶。

燕子归来,在雨中忙碌着飞翔、剪雨,它们从不会落在地面,像箭一样簌簌地落下来……

柳树泛青,抽出鹅黄嫩绿的芽叶,在风中轻摇着。

风中的柳絮,如绿绿的花瓣雨,如绿色毛毛虫。

妈妈笑意盈盈。

眨眼间,太阳桥悄然爬上东山。

一群群白羊在远处觅食,像一朵朵白云,多么自在。

草坡上,一丛丛树莓散发着好闻的气息,一株株火绒草长出了白色的茎叶,一棵棵龙胆花如蓝色星光般灿烂。

忽然,一只伯劳鸟飞来,栖息在一棵红桦木高高的枝梢上,高傲地鸣啭,忽而模仿云雀的鸣啭,忽而模仿牧马人吹着竹笛……

云雀的歌声,那是落在空中,如清泉在天上流淌。

五六只野鸭嘎嘎嘎欢叫着起飞,仿佛不满地说:“这孩子,哪里来的呀?搅扰了我们的安宁。”

大雁停歇湖岸,寂静地沐浴着暖阳,不时看着妈妈和阿依的动静,想:它们来干什么呢?

湖光泛着粼粼波光,野鸭在那里嘎嘎嘎欢叫,那对大雁夫妻在湖岸边惬意地用嘴梳理羽毛。

忽然,一只黑鹰在高空盘旋,俯视着大地。它慢慢飞到了湖泊上空,俯冲而下,野鸭惊叫着四散飞去。黑鹰又朝着一只大雁扑去,那只大雁惊叫着躲开转身,然后升空。刹那,另外一只大雁急忙去救。它伸着细长的脖颈,奋力扑扇着翅膀,去追赶那只鹰,尖叫着勇敢地啄那只鹰。鹰转过身来,可是另外一只大雁立马去啄。随即,一根鹰的羽毛缓缓地坠落而下。

几个来回,黑鹰最终失魂落魄地飞走了。

(分享自《2019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二:想

学习始终是思维上的事情,思维又是不能看见的事物,好在,思维却体现出行为、语言等外显形式上。思来想去,“补知识不如补思维,学知识不如学方法,人与人的差别,骨子里是思维模式的差别。”十分精确地道明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

不过,思维大多时候真实地体现在考试卷的分数上,而分数高低恰恰证明了思维的含金量。因此,单单说考试不考试,分数不分数的素质教育是片面的,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才是解答温先生“既要把分数考好,又不至于把脑子考死”的根本。素质好了,还怕考试么?会考试,也是素质之一,掌握程度的不同而已。

所以,作为一个孩子,必定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学习气势。

再看《寻找春天的大雁》,大家应该都有春游或者外出的经历,也会有看到的景色,事物(动物),他们之间也许也有老鹰大雁般互相打斗的场面。是我们不曾看到?是我们不曾留意观察?是我们不会写?

都不是。

我们春游的时候,都关注这嘴巴上的零食,关注这拍几张自拍呢。大家不曾留意、用心感受这个美好的大自然。《寻找春天的大雁》给了大家最好的启发。

难道不是吗?

小草、柳树、鸟儿、妈妈(老师)、云雀、野鸭……

也许是另外的小动物,或者小植物,它们都在你的世界里为你增添美好。

三:写

如果春游开始了,如果清明小长假外出游玩,就读一读《寻找春天的大雁》,然后写一篇《寻找春的        》,先照着样子写,也可以完全自己随便写。用心观察,用心体验,学着写,只要你愿意。

相信你一定行!

再见!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