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双调|标本兼治:两者同样重要也可互相转化

标本兼治:

两者同样重要也可互相转化

身体难受了,诊治或调理时,最常见中医诊所或养生店主,贬低同行时说:他们治标不治本!我们这个如何如何,能去根。。。

然而,他们都说自己是治本,谁的才是对的?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强调了治本,那治标就不重要了吗?标和本是绝对的吗?不能互相转化吗?

本,指的是什么?

那么,本,到底指的是什么?搞清这个字的真正意思才能进一步讨论,否则概念模模糊糊,谈起来就成了空对空。

综合各方说法,我对“本”的解释举例如下,并对应说一下笔者的观点。有的说法是因为常见才列出,不等于完全认同,有疏漏之处大家可篇后写留言探讨指正。

首先,最核心的,本,指的是“本人”,就是你本人,你自身的免疫力和心理状态(心态),有你先天的遗传因素,也取决于你后天的生活工作方式和良好身心保养习惯。相对的,这里的标,是指外力,就是本人之外的助力,包括医药、调养等等。

如果你本人不注意,比如,生活混乱\胡吃海喝\昼夜颠倒,整天懒散葛优瘫,灰心丧气牢骚多;比如由于生活方式导致的高血脂、脂肪肝;比如转氨酶高,有的是由于喝酒,有的是因为长期接触有毒物质,这种状况不改变,恐怕神医也没办法给你治本。如果不针对原因,就算一时用药有效,指标一时正常了,以后还可能再变,甚至更差。

从这个角度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有点儿道理。其他各条似乎都与这一条相关,衍生标与本的新说法。

这一条似乎绝大部分人都认可,很少有争议,所以放在最前面。

第二,本,是指整体调治、系统调治。这一条是中医最常说的,所以专门列出。

比如,中医经常说:中医治本,指中医能够根据四诊收集的各种症状辨析发病的病因病机,然后再辨证处方彻底解除疾病的症状和病因。西医治标,指西医辨病施治,只是机械地孤立地去除肌体相应部位的症状,却不能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彻底除掉导致该症状的根本原因,以至于会让病人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

进一步的,中医说,中医从自然的整体观去认知人体,不仅将人体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看作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而且还将人体与日月五星和风寒暑湿燥火等自然气象看作紧密联系的整体

中医认为,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认为西药止痛杀菌,没能治根。

当然,也有人认为不应该中医西医这样分类,除了中国,世界上也没有“西医”这么一个称谓。认为科学分类应该是,分现代医药传统医药。现代医药自不必说,传统医药包括了西方传统医药(比如现代医药产生之前的放血疗法)、中医(苗医藏医)、印医韩医等等。并反驳说,现代医学也提倡保健锻炼和心理健康,并非不治本。

第三,疾病是本,症状是标。这一条很少有争议。比如头晕,可能高血压,低血压,颈椎病,脑血管病,耳朵的问题,甚至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头晕头疼。这个时候,头晕是标,疾病是本,若想治好头晕,必须搞清楚是哪种病,针对疾病治疗。

第四,原发性疾病是本,继发性疾病是标。比如糖尿病是本,带来的并发症是标,眼底病,肾病,脚烂,等等。如果不好好控制血糖,从糖尿病着眼,即使解决问题,也是一时的。

第五,心理问题是本,身体问题是标。由于心理精神层面导致的身体疾病越来越多,这样的疾病如果只是治疗身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心病还需心药医”嘛。比如长期紧张导致的胃痛、爱生气导致的心脏病、失恋导致的月经不调等等。

第六,人是本,病是标。这个理念,一些发达国家的民众已经接受,甚至立法允许安乐死,中国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认可。强调的是,不要忘记医疗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这个人活的更好一些,活的质量更高一些。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医生或亲属的治疗意愿。比如说,一个已经确认的晚期癌症或其他无法治疗的疾病,通过现代医疗手段,满身插管子,让患者极度痛苦多活几天,甚至更多天,这有意义吗?这是患者所希望的吗?

标,也同样重要

立这个小标题,笔者并非反对治“本”,而是因为关于治本,很多人已经重视,这里就不用重复去说了。所以这里强调一下,很多事情不是绝对的,有的情况治标也很重要,以及特殊情况下,标与本互相转化的情况。

举个我们最常见的例子,比如一个人,感冒发热后,头疼失眠。

医学常识是,感冒药只是缓解症状,就是所谓的治“标”,感冒病毒没有特效药(注意感冒不是流感,大家自行百度了解,这里篇幅所限不详说了)。

如果身体素质较好,多喝水多休息,一般一周就好了。通过休息提高自身免疫战胜病毒,确实是治本。这时如果吃了某种感冒药,就好像这个药治好的感觉,其实与这个药没有关系。这种情况吃药就是浪费和无用。

但是如果患者先天身体较弱,症状较重,发热难受失眠。若仅仅等待,症状长时间存在,患者鼻不通热不退,吃不好睡不好,休息不好,可能会削弱患者的免疫。这种情况,适当吃些控制症状的药,或者采取一些理疗办法,让患者舒服一些,才有利于患者休息康复。当然,这里强调一下,要吃安全的药,尤其是妇女儿童用药,一定要听专家的。不能光信广告。(更多用药知识,可点击关注公众号后,回复1查找)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焦虑抑郁引发的失眠头疼,如果是轻度的,这时,心理因素才是本,通过心理疏导或催眠等办法,效果较好。

但是,如果已经相当严重,达到重度抑郁,脑中神经递质变化较大,去找正规大医院精神科或有开药资质的心理科医生,根据他们的专业判断,吃药缓解症状,再配合心理疏导等才是正路。这种情况,对很多人来说,单纯的心理疏导,很难一下子改变脑中的神经递质,由于时间漫长,可能效果不明显,甚至中间非常可能出现不可测的状况。这时候,严格来说,标与本已经产生了转化。

总之,有一种人,只信医药。觉得心理“有病”,是一种很没面子、很羞耻的事情。每天宁可在医院点葡萄糖、营养液,也不去心理咨询。这当然不对。还有一种人,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也不愿意去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他们可能认为:一进医院的这种科室,就是精神病或神经病了。抗拒服用任何精神类或神经类的药物。其实,人们常说的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他们绝大部分对疾病没有自知力,更不会主动求医,你若主动去求医了,就说明有自知力,你还担心什么?无非是严重心理问题,很难化解,求医药助力而已。

【作者简介】妙手健康师,黑龙江人,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成人本科毕业,长期研究实践专业减肥与健康调理,深得精髓,尤其是对失眠失调,长期实践中融合各家所长,身心双管齐下调理,效果相当好。近期经过学习和考核,已经获得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认证的动力催眠专业技能证书,微信号csjmty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