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锚、鹰轮、金鹿,你还记得青岛的“三大件”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流行三大件,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老“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可以说是每个追求幸福的家庭的企盼。如果一个新婚家庭能配齐这三大件,在亲朋好友、邻里百家眼里简直羡慕极了,在那一代人的心中,“老三大件”就是潮流和时尚的代名词。

从建国后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青島生产的老“三大件”:金锚牌手表、鹰轮牌缝纫机和金鹿牌自行车都曾经是全国响当当的品牌,行业里的佼佼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辉煌一时。

金锚牌手表

以前,没有手机、电脑,手表就算是非常稀罕的物件了,戴着它不说看时间,时不时的甩出手腕,亮一亮也洋洋得意。

1956年1月1日,青岛市南区50多个从事修表的个体手工业者,相应党的号召,组成了青岛第三钟表修配生产合作社(青岛手表厂的前身)。

同年7月10日,青岛第三钟表修配生产合作社的老社员荆振禄,依靠简陋的生产工具,做出一只4钻长三针的手表,这就是“金锚”手表的前身、青岛生产的第一只手表,也是继天津、上海之后第三个成功试制出了中国最早手表的厂家。在此基础上,次年11月,以孙天孔为代表的老一辈“金锚”人研制出能够批量生产的17钻长三针手表,定名为“青岛”牌,并被省轻工业厅命名为“山东省第一只手表”,填补了山东省手表生产的空白。

1958年,与青岛第一钟表修配生产合作社合并组成青岛第一仪表厂,设有手表生产车间。1961年青岛手表厂组建后,专门从事“青岛”牌手表生产。1973年,全国统一机芯投产后,定名为“金锚”。

改革开放初期,“金锚”手表因质量优异、防水防震性能卓越,在福建、湖南、河北、河南等地都成了抢手货。

鹰轮牌缝纫机

以前人们做衣服基本上都是用手缝,穿针引线,既慢又费事。能有一台缝纫机,可以说是每个女人的梦想。那时,想买上一台缝纫机,几乎要攒上一年的钱。所以,当时也绝对算的上奢饰品了。

195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13家修理、贩卖缝纫机的厂、店合营,创办了青岛联华缝纫机器制造厂,生产“鹰轮”牌缝纫机。1956年1月改为公私合营青岛缝纫机厂。1966年8月更名为国营青岛缝纫机厂。

文革时,缝纫机的商标由鹰轮牌改为工农牌。

上世纪60年代起,缝纫机开始进入老百姓的生活,那时,谁家能买回一台缝纫机,可真让左邻右舍羡慕多日。青岛缝纫机厂生产的鹰轮牌缝纫机性可以和上海缝纫机媲美,许多妇女都为能脚踏一台青岛缝纫机干家庭针线活而高兴满足。

金鹿牌自行车

那个时候,没有摩托车,没有汽车,人们外出基本上都是步行或是挤公交车,所以,自行车就显得十分高大上了,能有一辆自行车骑着是件很风光的事。

1964年,山东青岛自行车厂在“国防”牌自行车生产的基础上,开始研制生产载重型和轻便型各种型号的脚闸“金鹿”牌自行车,并逐步形成系列产品。因金鹿自行车坚固耐用,长时间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金鹿牌28型自行车能载重400市斤,成为当时城乡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大金鹿、小金鹿”,青岛生产的自行车在全国辉煌一时,它留给我们的也是无法抹去的记忆。

那时候,这三大件都是需要凭票供应的,每个单位分配的的手表票、缝纫机票和自行车票都是有限的,单位里的经常会为供应票的分配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企业机制和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岛这三大企业也先后经历了翻天巨变,最终亦是全军覆没。职工下岗,企业改制, 厂房被拆,土地被卖。昔日的风采瞬间无处可寻,也逐渐淡出了青岛人的视线。

这些老品牌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让老青岛在如今回忆时同样倍感欣慰。每一个品牌都可以带给青岛人那种带有画面感的幸福回忆!随着时代的步伐,工业的高速发展。这些曾经的知名品牌,青岛的骄傲,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却只能在资料及图片中寻找那些过去的故事了!

感谢赵国程等朋友的图片提供,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