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背后的女人
伍迪·艾伦执导的电影《午夜巴黎》里,一位美国男子午夜时分在巴黎的小巷漫步,神奇地“穿越”到了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这是个人才辈出、经济繁荣的时期,被后世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20s) 。在巴黎的小酒馆里,他遇见了诸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和达利等文学巨匠和绘画天才,小酌了几杯之后,海明威带着懵懵懂懂的男主去见了当时巴黎文艺界最有权力的女人,格特鲁德·斯泰因。
海明威曾这样动情地说起20年代的巴黎:“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而不为人知的是,这场盛宴的女主人,就是格特鲁德·斯泰因,她主持的文学艺术沙龙吸引了当时最重要的作家与艺术家们,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成功也离不开她的大力宣扬,“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这一定义也是出自她之口。
(《午夜巴黎》里还原的菲茨杰拉德和他妻子塞尔达、海明威、达利与格特鲁德·斯泰因)
然而斯泰因远不止是一个文学推手那么简单的角色,她本人是一位杰出的实验性现代派作家,少数敢于描写自己同性恋经历的作者。她的名言“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强调一件事物无需修辞,完全指代它本身,这句话就出自于她1922年出版的《地理与戏剧》:
【书名】地理与戏剧
【作者】[美国] 格特鲁德·斯泰因
【译者】邱友嵩
【责任编辑】邱友嵩
【作品简介】本书创立了一种独特的突破文法限制的写作风格。作者摒弃了规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强调作品写出印象,意欲将现代绘画艺术理论用于文学写作;突出重复的片断的简单的手法写作。
【作者简介】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美国人,作家、现代绘画艺术收藏家,其作品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致力于语言和题材的革新,在欧洲先锋派运动盛行时期创作了种类繁多、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其大部分作品晦涩难懂,直到从20世纪70年代后,才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剑桥百科全书》词条说她“试图将立体派艺术理论用于写作”,《英汉大词典》词条说她“提倡先锋派艺术,运用重复及片断化、简单化手法写作。
【精彩段落】
1.
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
2.
天没有黑天空昏昏日光曚曚天色也不红,房间里没有灰尘窗户没有打开炉子也没有关上餐桌已经布置好了。没有辣椒有些盐有更多的是鸡肉更多的糖果。有菜花有蛋糕没有蒸笼有黄油有土豆有黄瓜。没有奶油有香蕉后边还有奶油和橙色的混合物。所有的土豆都吃了那是已经烤好了的鸽子还留着水果吃完了另外还有一大浅碟。
3.
安姆贝建在波罗的海的海滨上。
就像野生芦笋你须有识它的眼光。
所有的野兽都在嗥叫。
所有的野兽或一只谷仓鸟。
所有的野兽都有斑
所有的野兽还有栏栅
请给一个猴子一点爱或者一点糖。
请给一头狮子一只野鸡或者一座街坊。
请识别一个母亲一个头面或一只枭。
请识别一根羽毛一个心灵或一株石南苗。
4.
莱茵河上观望。
比水或者奶油或者冰块更甜。比玫瑰的钟状花冠更甜。比冬天或夏天或春天更甜。比可爱的花更甜。比任何东西更甜的是我的王后爱是她的天性。
爱美好高兴最佳者是她小小的国王陛下的谁的献身是完全的呢谁有呢但是想要表达爱的哪个不是受她激发的呢。
在这照片中莱茵河几乎没有表现出来
是什么情况那编钟声会让你想起了唱歌呢。是什么情况鸟儿们会唱歌呢。是什么情况森林是黑色的或是白色的呢。
我们看他们是蓝色的。
关于为了得到我不不不
在我们的幸福中我们很是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