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原万县在直辖前,一直都是四川省第三大城市。真是这样的吗?成渝万这个说法,是讲在抗战前后十来年的时间,万县具备特殊社会职能,城市地位迅速提高,成为四川的三大城市之一,三大城市合称““成(成都)渝(重庆)万(万县,今万州)”。万县城区范围拓展较大,城市地位提高。成渝万时期之前的万县城,集中在长江以北与苎[zhù]溪河以东的交汇处,即今钟鼓楼街道北山观公园至长江一带。在此之后,杨森大力开发万县,修建万安大桥等基础设施,把苎溪河以西的广袤区域拓展为城市,城区拓展为城堡、上堡、中堡、德堡等区域。城区范围大大拓展。而后(1928年11月),杨森自封万县为万县市,虽然这个未得中央肯定的“万县市”只有短短几十天的历史,但1935年6月,中央真据此确定,在万县设立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辖区为原夔州府,即万县、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1市8县。至此督察区(并非市)正式于万县确立,成为渝东北中心,城市地位颇高。如李雯君认为:
抗日战争时期,万县被称为第一道国防线,肩负着内迁、支援前线的重大责任,既是屯集、转运军队和物资的后勤基地,又是战区难民、前线伤兵的避护和疗养场所。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成渝万时期,万县人口剧增,城区总人口达到历史以来最高。之前的万县,根据《万县乡土志》(卷六人类录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个万县共计123460户,464023人,按10%的城镇化率估计,万州城区也不过5万人。但随着万县于1926年正式开埠及军阀杨森的经营,到1935年,万县城区人口达到10万。至日本1940年占领下游的武汉宜昌等地时,长江中下游大批人口进入四川地区时,万县在这短短几年中人口剧增到17万人以上。同期的重庆人口约42万(《重庆市志·人口志》载),虽说二者仍然相差较大,对区县来说,这17万的人口,已让其他区县难以望其项背了。三是城市开始向工业城市转化,第三产业逐渐兴起。战争为万县带来大量人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学校、工厂。由于下游上海、武汉等地的部分工厂无法在沦陷区继续生产,不得不迁往四川地区,其中万县,就承接了如沱口兵工厂、华元造币厂、湖北机器厂、江南造船厂等工厂。这些工厂,为万县带来了相关的人才、技术、管理,奠定了万县工业基础,为万县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变做出了贡献。同时,人口剧增,也加剧了人对工业消耗品的需求,直接刺激了万县本地手工业的发展。“成渝万”的时间并不长,没有严格的时间点,粗略地说,大致是军阀杨森开始在万县大兴建设之风后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外地人纷纷离开为止。今日的万州,妥妥的渝东北一哥,可百年前,川东的老大是奉节。在历史的长河中,万州成为渝东北一哥的时间,还及不上奉节稳固地位时长的十分之一。在万县“成渝万”之前,万县部分时段为县、郡(地级市)治所,然其最大的辖区范围仅是囊括了今万州、梁平两地,大多数时间,仅是奉节辖区内的一小县,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谈不上有太光辉的历史。万县能在抗战前后达到“成渝万”如此高的地位,实属不易。万县的崛起完全得益于战争?那倒不至于。我们现在来分析万县崛起的缘由,根本还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万县自身的区位优势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在封建社会冷兵器时代结束后的民国时期,传统川东中心城市奉节的军事功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在此时,综合区位优势似乎是新的一个热点,这是万县的专长。万县第一个优势在于,处于长江之滨,上下连通已开埠的重庆与宜昌及长江下游,再加上万县刚好处于长江转弯处,拥有天然深水良港,下游物品至四川,四川物品至下游,均需经过万县。万县下游至三峡结束一段,航道情况复杂。部分地段水域浅,滩涂多,礁石遍布,另有江水狭窄处,水流湍急、常年多雾。这样的状况,对行船来讲是不利的,威胁着船及人的安全,于是,多数不利于行船的时段,使得上游的人员及货物,积压在万县。要不等,要不转陆路经湖北利川走清江再到长江。万县,自然地形成了中转地带,人流来往频繁。万县陆路的优势,是在水路不通畅的情况下走向前台的。万县周边相对奉节要平缓得多,其通往四川盆地及湖北一带更为便捷。这区位与交通优势,在杨森来万县大力修建市政设施,及1936年前后修建连通湖北与四川成都的川鄂公路后,愈发明显。以川鄂公路为例,从湖北利川进入万州、简阳,万县是川鄂公路在四川境内唯一与长江交汇之地。这样水陆交汇的便利交通,周边没有任何一城的区位可以媲美,这样的区位,怎么可能不发达呢?这样的区位,直接给万县带来的好处便是,成为川东地区物资集散地。(二)不仅如此,奉节自身的衰落,给万县崛起提供了机遇。现今低调的奉节,是历史上是鼎鼎有名的夔州驻地。宋朝的夔州路管辖现在重庆市、贵州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达州市、湖北恩施州等地,这样辽阔的省级行政区,其政府驻地便在奉节。而四川的名字来历“川峡四路”,峡即是指代奉节一带。到了清朝,奉节仅为一川东夔州府(地级市)驻地,政治地位不复往日荣光,清廷却依然在奉节设置了夔关,嘉庆时期,夔关所收税额占据了整个四川的78%,成都加重庆两地的税收都没这么多。随着宜昌及重庆等地纷纷开埠,因两地的关税税率远远低于奉节,周边商人纷纷远离奉节,导致奉节无税可收,逐步衰败。这就给万县的兴起,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曾经繁荣的奉节城 法国JacquesHenriLartigue1923年摄最开始的战争,是清末与外国列强的战争,战败后,清朝被迫签订协议被强迫开通万县对外通商口岸。万县开埠之前,附近已有重庆与宜昌开埠,按理说,接下来开埠的,应该是川东中心奉节,奉节的地位较高,并且,奉节已设置了夔关,若直接在奉节开埠,帝国主义国家可更方便快捷控制川东一带。若是选择其他地方,万事从头起,保不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开埠。这样的可能性,在后续万县开埠得以体现,1902年就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约定万县开埠开通为通商口岸,可实际上直到十五年后,万县才开通重庆海关万县分关。真正实现条约约定的万县正式开辟为商埠,已是签订条约23年后的1925年,万县成为四川第二个直接报关出口的通商口岸,其过程不可谓不曲折。之所以选择万县,一是奉节在清廷地位较高,本身朝廷在此经营多年,四川之前的税收,多有仰仗在奉节设置的夔关。再者,开埠对当时的清廷来说,并不是什么光荣之事,能拿个小城搪塞帝国主义国家,谁愿意真让步拿出好地呢?偏偏帝国主义明白,在资本主义下,在新的时代之下,万县的前景,更有前景。
重庆海关税务司英国人霍伯森即认为:重庆外,川东的重要商业城市首数万县。万县除了本地相当大的商业可以自豪外,县城控制着大江和通到四川西部的各种重要陆路。
于是乎,1917年万县设分关后,英、美、日、法、德、意、丹麦等诸国商人纷至沓来,万县本地商人和外地商人也蜂涌而至,以至开埠不久,从万县城内到南津街,已是店铺林立,万县逐渐繁荣起来。在此之后,川内军阀混战,四川五大军阀之一的杨森来到万县经营,也给万县带来繁荣的基础。1925年11月,吃了败仗的军阀刘湘被赶出奉节退到汉口,仅仅四个月后,杨森再次返回四川想东山再起,由于奉节有贵州军阀袁祖铭重兵封锁,刘湘不得不选择小城万县,以此为根据地准备争夺四川老大,在此大搞基地建设以备战,并在未得到中央政府许可情况下于1928年将原驻地奉节的行署迁至万县,还自称“万县市”。可惜的是,几十天后的1928年冬天,杨森在下川东之战后战败于刘湘,永远地离开了万县。杨森在万县待的时间不到三年,带给万县的,却是后来万县崛起的基础。在此期间,万县城市得以拓展,容纳能力大大增强,为后来数量庞大的下江人短时间汇聚万县,提供了物质基础。换做万县周边其他城市,还真找不出一个城市能在段时间容纳这么多人。到二战时,前面两次战争间接推动万县发展,城市容纳能力大大提升,下江人纷纷来万。抗战时期,武汉宜昌沦陷后,大批下江人退至四川,重庆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处于重庆与沦陷区之间的万县,承接了部分转移的物资及人流、工厂、学校。1937年,就先后有中央陆军大学、金陵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光华大学、山东医专、工业职校等大专院校迁到万县或览址待迁。万县作为第一道国防线,肩负着内迁、支援前线的重大责任,既是屯集、转运军队和物资的后勤基地,又是战区难民、前线伤兵的避护和疗养场所,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已经足以让万县崛起了。战争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资,而万县恰恰拥有这样的特产:桐油与猪鬃。甘、陕、鄂、滇、黔边区一带,多沟壑,崎岖不平,许多地方用于种粮食产物相当困难,于是在山坡地带,无法利用之地,生长着这油桐树。这树跟现今市政道路两旁作为景观树的法国梧桐不一样,没啥好看的,但油桐果实,在二战期间作用可大了。油桐树所产桐油具有防腐、防锈等特性,是制造油漆、涂料、油墨等的主要原料。在二战期间,桐油广泛地运用在坦克、大炮等军事器具上,用于防锈、保养。甚至中美还为之签订了《桐油借款合约》。我国的桐油年产量约占全球的90%,而万县桐油出口量接近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号称中国第一大油市,这也是部分外国人齐聚万县的缘由之一。与桐油关联的猪鬃,万县周边产量也较多。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应该都见过猪鬃,杀猪匠在杀 猪拔毛时,总会带走猪背上的一些硬毛,这就是猪鬃,用于做刷子,二战中多用猪鬃刷粉刷各种武器。许多人一直觉得,成渝万的称呼,应延续至1997年重庆直辖前。对于这种看法,就从经济方面来看,是不成立的。1987年、1988年时,成立三峡省的事早已流产,又未到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时间,此时的四川各地经济,基本上未受外界因素影响,这两年万县市经济情况,可以做个典型来审视万县的经济。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1989年)统计,万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2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仅为第十名,处于中游水平,距德阳、乐山等地都差得远,更遑论排第一第二的重庆与成都:此时万县地区的工业产值还及不上重庆或成都的十分之一,实在谈不上能与人家平起平坐。剧增的人口及产业,让万县在抗日期间一度影响力巨大。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搬离重庆,还都于南京,跟随而去的,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随着移动。重庆地位下降,万县地位更不保。同时,因日本侵略者占领而到万县的下江人,以及随着战争搬迁到万县的机关、工厂、学校、商社、法团等,在抗战胜利后,从1946年开始,多数选择返回原籍。万县城区人口从高峰十七万人迅速降至十万以下,经济逐步萧条,民生艰难。再加上,1946年11月,重庆海关万县分关奉命撤销,万县的经济活力失去了源泉。而原先在战争期间大放异彩的桐油等物资,随着二战结束后需求量减少,及新的涂料研发出来,重要性大大降低。建国后,刚刚经历了内战的万县,元气尚未恢复,百废待兴。还没怎么开始发展,就遇上了三峡工程。从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后,三峡工程一直在做前期规划论证等工作,到解放后的1953年,毛主席提出建设三峡大坝后,国内更为重视此工程。可惜的是,这兜兜转转四十年,直到1992年才最终确定修建三峡工程。这四十年,由于三峡工程悬而未决,同时也由于万县地区自生的问题,万县地区的发展乏善可陈。许多企业基本上是在啃老本,技术跟不上时代,效益低下,关闭的关闭,破产的破产,本来工业底子就不好的万县地区,沉入谷底。同时,交通格局的变迁,让万县引以为傲的水运功能减弱。襄渝等铁路的简称通车,以及周边出川的国道公路纷纷修建,出川也完全仰仗川鄂公路,各种进川出川经过万县的物资越来越少,到八十年代初,全川经长江水运出川的物资不及铁路运输的四分之一,就连万县本地的货物也有八成走襄渝铁路,万县的交通地位显得不再如之前重要了。万县成了贫困区,附带万县地区其他县。更别提什么成渝万了。80年代,更难。按《“三峡省”筹建始末》记载,“三峡省筹备组”组长李伯宁到三峡地区考察时,尚有30%至40%的农民(即500万至600万人口)没有温饱。
一些贫困户的一般状况是:食不果腹(主要是粮食不够吃,常年缺油吃,有时连盐都吃不上);衣不暖体(冬天缺棉衣,几个人合盖一*被子,夏季没有换季衣服);住房不蔽风雨(有的无房住,有的住在岩洞、窝棚之中,有的房子破烂不堪,常年漏雨透风);生产靠贷款(无钱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农具),没有贷款,连简单再生产也无法维持,贷了款又无力偿还,越货越穷,越欠越多。
甚至以此拍摄的《穷山在呼唤》,中央领导看到此片时,震惊异常。
到了90年代了,重庆直辖前,万县地区还有人在乞讨, 挨家挨户就为了讨一点粮食,讨一顿饭。1968年开始修建的襄渝铁路,明明走奉节万县到达重庆的路线更为直接,偏偏绕道去陕西安康、四川达州绕一大圈。于是,在铁路沿线的达州、安康等城市有了物资集散作用,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整个渝东北地区,没有一寸铁路。直到2004年,重庆直辖七年后,万县更改为万州区时,万州所在的三峡地区才有了第一条铁路——达万铁路。直辖后,2003年,万州才有了第一个正式通行的机场——万州五桥机场。直辖后,2003年,万州才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有许多人问,万州划到重庆后,是发展得更好了,还是更差了?从直辖开始,借着直辖与三峡工程的东风,加上上海市对口支援万州,万州区才真正地步入正轨发展,扶摇直上。最大利好万州的,非交通莫属,目前万州已发展为三峡地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水路方面,万州港可停泊万吨级船队,并设置海关口岸,现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也被国家列为长江干线重点建设的五大多用途港口之一。万州港区新田港被定位为重庆四大枢纽港之一,也是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最大的集装箱集散中心。
铁路方面,达万铁路之后,万州的铁路发展缓慢,直到2010年开通的宜万铁路,万州火车站才成为一条完整的路线,不至于成为端头站。随着2016年渝万高铁的通车,万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几个月后,《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正式发布,万州成为主城外最大的赢家,规划经过万州的铁路有:郑万高铁(京昆高铁的一段,连接北京、昆明,远期至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成为连接东盟的国际铁路,万州是沿线唯一一个拥有常年深水良港的城市。)、沿江高铁(上海至成都)、渝西高铁(“八纵八横”的包海通道、京昆通道一部分)、达万利铁路扩能改造(四川达州至湖北利川)。除此之外,目前已有确切消息通过万州的铁路还有成南达万高速铁路,此路对万州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比渝万高铁更为重要。成南达万高铁是京蓉高铁中的一段,是四川东向出川的重要快速便捷大通道,也是唯一一条不经过重庆主城的成都向东出川铁路,至此,我国西部两大最重要的城市——重庆与成都,要到郑州、北京等北方城市,均需经过万州。成南达万高铁开通后,将置换出达万铁路的货运能力,配合规划中的达万利铁路扩能改造项目,万州将实现更高层级的铁水公多式联运,实现川货、陕货、甘货经铁路入万州后转为水运,成为多省通江达海的大通道,实现货物运输效率与成本最佳平衡。201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万州建设“万州综合保税区”。“万州综合保税区”将在万州经开区高峰园建设万州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充分发挥万州铁公水多式联运优势,开发保税仓储、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贸易新业态,推动片区经济发展,促进三峡库区对外开放。目前万州正在朝环湖综合中心为主的“一主三副”中心体系发展,并推动天城片区、龙宝片区、江南片区、高峰片区聚集。抓住交通变革带来的机遇,巩固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地位,成为川渝重点城市,相信万州将重新拾起崛起之路,大有可为。1.李雯君,清末(1902)以来万州城市空间结构和职能的演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