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化】宋词里最深情的一场离别,写尽痴情人的心坎里
【诗词文化】
宋词里最深情的一场离别,写尽痴情人的心坎里
我们这一生会和无数人相遇,同样也会经历无数次的离别。
一念缘起,一念缘落,悲欢离合,也不过是刹那间而已。
时光容易把人抛,深情岁月,终将化作红尘陌上的流水浮烟。
在离别的渡口,谁能放下的前尘梦长?谁又为谁留下一场渐次荒芜的等待?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说到离别,很多人都会想起柳永的《雨霖铃》,这是他在和情人分别后写下的一首千古绝唱,读一次哭一次。
柳永是宋朝第一个专注于填词的文人,可以说他这一生“败也词,成也词”。
于仕途,他是一个失意者,因为一首《鹤冲天》,断送前程,成了“奉旨填词柳三变”。
于词坛,他是一个成功者,他创造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奇迹。
他混迹于秦楼楚馆,因此结交了很多红粉知己,常为她们写诗填词。
他的词往往能道出这些不幸女子的心声,所以当时坊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首词便是他与一位歌妓分别时所写,句句凄婉动人,写尽痴情人的心坎里,堪称离别词中的千古绝唱。
词牌名“雨霖铃”原是唐教坊曲名,传闻最初是唐玄宗所作。
马嵬兵变,杨贵妃香消玉殒,入蜀后的一个夜里,唐玄宗听雨声闻铃音,写下一首缠绵悱恻的曲子,以寄哀思。
所以仅仅是词牌名便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哀怨之情。
再来看词的上半阕,描写的是两人分别的场景。
开头三句写景,营造了悲戚的离别氛围。
古书有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说明此时已进入了秋季,而“凄切”二字,既是描摹蝉声,同时词人心情的写照,奠定了全文悲凉的感情基调。
“对长亭晚”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骤雨初歇”则是点明了当时的天气。
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秋天的傍晚,寒蝉不停地鸣叫着;刚刚下过一阵急雨,词人和心上人在十里长亭依依惜别。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可以想象两人的心情该是何等悲凉凄恻。
接着的三句描写的是两人饯别的情景。
他们设帐饯别,可是谁也没有心思畅饮,而他们的“无绪”和“兰舟催发”的焦急形成了对比,再一次突出了两人因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产生的悲凉情绪。
接下来的“执手相看泪眼”两句,将两人分手的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写到了极致,历来为人所称道。
一个“竟”字,将主人公想说却说不出口的满腹情思充分表达出来,创造了一种画笔难以描摹的境界。
最后的“念去去”既是眼前之景,也是词人想象中的情景。
原本千里、楚天都是极其广阔之景,但是以烟波、暮霭修饰,又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压抑和低沉。
上半阕以景作结,不仅当时的环境可想,主人公黯然神伤的情态亦复可知。
接着的下半阕以抒情为主,描写别后的相思情绪。
过片三句承接上半阕的离别场景而来,又统领下文的离愁别绪,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今宵酒醒何处”三句是他想象今夜酒醒后的场景,“杨柳”本就暗含离别之意,而“晓风残月”也是哀景,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孤寂和凄凉。
最后的“此去经年”抒发了离别后的相思之情,说出了天下多少有情人的心声。
就像唐朝诗人李益所说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纵使良辰美夜,若无人相伴,也是枉然。
整首词写得很是缠绵凄恻,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情别意描绘得如在目前,引起了千年的共鸣。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
无论是突如其来还是蓄谋已久的离别,总是让人肝肠寸断。
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总以为还能继续,却不知有时转身便是一生,相见无日,后会无期。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