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西南战役中国军6个兵团临阵倒戈!剩下2个结局如何

在国民党前线部队节节败退后,孤注一掷的蒋介石准备屯兵在西南,伺机“反攻”。

1949年,为了将蒋介石这种念头扼杀在摇篮里,更为了让广大人民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西南战役”

这场战役一共进行了57天,算是比较顺利的,这其中宣布起义的将领也占有不少功劳,国民党的90万大军在西南的土地上溃不成军。

那么,西南战役中国军6个兵团临阵倒戈!剩下2个结局如何?

拥抱黎明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解放军在西南作战,是和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大陆上最后一波较量,当初的中原战场上蒋家王朝覆灭,而西南战役则是让他彻底失去了拥有未来的可能性。

若不是解放军施加的巨大压力,国民党部队也不会这么快临阵倒戈。

蒋介石最初制定的目标是沿着秦岭、大巴山、武陵山等地构成了“西南防线”,然后采取包围的方式打围攻。

二野的主力部队刚刚到来的时候,就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拦腰截断了宋希濂的大部队,这么一弄,西南防线瞬间失去了它的意义。

首长邓小平也很快向国民党部队传达的了信息,分别是“四项公告”以及后来的“约法八章”。

宋希濂

于是,在强大的火力和“攻心”政策下,20万国民党部队在12月就举行了17次起义。

比如刘文辉的24军、邓锡侯的95军、郭汝瑰的22兵团等,除了郭汝瑰原本就是地下党员外,其余的部队在起义的过程中主动性也都比较强。

特别是昆明起义和川康起义,时间都发生在解放军到来之前,这是起义的第一个阶段。

从12月中下旬到12月底是起义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人民解放军已经从东、南、北三个方面逼进了成都市,北线赶来的大军一度进入了绵阳,这也彻底切断了国民党留守部队的外逃去路,残部也完全被关闭在川西成都盆地之内。

国民党部队打仗通常是认长官,可12月23日胡宗南已经乘坐飞机飞向了海南岛,其他的部队已经彻底没有力气抵抗了,加上国民党不得人心,所以国民党军队内部有许多的起义,这也极大缓解了解放军进攻的阻力。

在西南战役中,起义军团总体上来说一共有6个,分别是第7、第15、第16、第18、第19和第20兵团。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兵团在解放军强大武力震慑下,能够认清局势,才让整场西南战役期间基本没有打什么大城市的攻坚战,大大降低了战争的破坏程度,使得西南数千万人民免除了一场巨大的浩劫,也让国共两军的人员伤亡被降到了最低。

双方投入的总兵力高达150万人,如果真的要在西南土地上“一决高下”,数千万人民必然会遭受浩劫,跟不久前结束的广东战役对比起来,西南战役的伤亡人数还没有达到6比1,战争的残酷程度大打折扣,这离不开这6个起义的兵团。

在起义兵团中,还有特别“开眼”的,比如在昆明起义后,卢汉的部队遭到了蒋系中央军的大肆围攻,双方激战长达十个日夜,出现了非常多的危险情况,卢汉在有一段时间里差点坚持不住了,还好解放军的第5兵团前来增援才终于解了围。

再比如刘文辉的“川康起义”运动中,24军部在成都遭到了胡宗南的围追堵截,历经了非常惨痛的代价才终于将敌人击退。

有“开眼”的起义军队,就一定有不开眼的部队。

刘文辉

两支不起义的部队,结局惨淡

相比于西南战役中那六个兵团的临阵倒戈,选择起义,剩下两个咬牙扛着的兵团,是如何结果?

首先是国民党第五兵团。

部队能不能起义,关键要看司令员究竟是谁,而第五兵团的司令正是李文

作为从黄埔军校中走出来的学生,他对蒋介石几乎是“愚忠”,只要是蒋介石的命令,李文始终是万死不辞。

平津战役开始的时候,李文因为时局的原因留在了华北一带,算是蒋介石留在那里牵制傅作义的一颗棋子。

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傅作义想走和平谈判的道路就显得略为艰难,当傅作义把麾下所有司令叫过来开会的时候,谈到了想要和平起义的事情,结果这个李文直接站起来提出反对意见。

傅作义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发生,可他依旧不愿意完全得罪蒋介石,最终选择放走了李文,也没让李文空手而去,给他准备了不少轻机枪运回了南京。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对于李文的行为更是感动不已,因此便把他派到老长官胡宗南那里,让他继续担任兵团司令。

其他部队在顺应时局起义的时候,李文拼死抵抗。

可能会有人有疑问,如果从蒋介石这边作为出发点,那么李文绝对是“忠臣”,最起码也是个有骨气的人物。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李文最初的想法,只是一种“惯性思维”,他不敢相信不可一世的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会这么快落败。

第五兵团在解放军的重重围攻下丢盔弃甲,到最后完全失去了突围的可能性,李文眼看大事不妙,干脆和解放军第12军谈判,表示愿意投诚。

12月27日,李文来到四川邛崃的解放军驻地投降,并且和冯龙等人一同被关在重庆教导总队和西南军政大学的高级班学习。

好景不长,由于那会看管并不算十分严格,再加上李文是一个会演戏的人,1950年1月,他拔腿就跑,先去了香港,两年后就去找蒋介石了,并在1977年于台北市病逝。

李文

李文投降了,这个“不长眼”兵团的故事其实还在继续。

主要是因为第五兵团中还有另外一号人物:胡长青

本来兵团就败得差不多了,几乎没有什么反抗的力气,胡宗南跑之前便把任务交给了胡长青,让他代理第五兵团司令官,担负起守备“半壁江山”的重任,胡长青深受感动,拉起残兵败将就开始负隅顽抗。

然而,就算胡长青有“豪情壮志”,手下那点部队也没有办法和解放军硬碰硬,部队越打越少,一路向西逃窜。

结果,1950年3月当胡长青带着最后一点人来到喜德的时候,又遭到了当地彝族武装袭击,他本人更是身负重伤。

跟李文比起来,这个胡长青才是真正的“愚忠”,前面就有过两次自杀经验,不过都被救活了,此时的胡长青对于自杀这种事情更是轻车熟路,当部队中的几个死硬分子将他架到了孟获岭的时候,绝望中他还是选择了开枪自杀。

而第五兵团最终也是难逃全军覆没的结局。

除了李文和胡文青以外,还有一支兵团没有起义,他们便是14兵团。

这支顽固的军队,矛头也同样指向一个人,他叫做宋希濂。

有一点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14兵团的首脑人物一直都是宋希濂,不过他有一位同学兼同乡,关系非常好,叫做钟彬

从1933年开始,钟彬就在宋希濂的手下担任要职,今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两人始终都在并肩作战。

钟彬

钟彬手上是罪行累累,当初陈毅、项英的部队遭受巨大的损失,就和此人撇不开关系,而且当初瞿秋白的动向就是被钟彬发现的,他也很快把这则情报报告给了上级,直接导致了瞿秋白被捕丧命。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的部队开始全线败退,为了扩张兵力伺机而动,他们开始在西南大规模招兵买马,宋希濂也没有辜负老头子的希望,很快将部队扩充到了6个军。

瞿秋白

那么部队一多,指挥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因此,宋希濂邀请钟彬出任14兵团司令官。

1949年11月初,在其他部队相继起义和投诚的时候,宋希濂还是选择孤注一掷,但很快便陷入了解放军的重重包围当中,他先是把荆门给丢了,然后又失去了川东,紧接着便率领残部向西昌方向逃跑,被解放军一路围追堵截。

终于在12月19日,解放军把宋希濂部围在了大渡河沙坪一带,宋希濂本人万念俱灰,直接掏出手枪准备自杀,身边的警卫排长见状一把将他拉住,因此,宋希濂被俘。

跟他一起拼死抵抗的,还有刚提拔上来不久的钟彬。

1949年11月22日,钟彬其实还先宋希濂一步在四川白涛镇被俘,此人的结局就没有宋希濂那么好了,在重庆刚刚解放后不久,他便在劳改营中逝世。

14兵团也就此全军覆没,解放军在辽阔的西南地区便再也没遇到其他压力。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长期坚守在西南,建立一处西南基地,未来在第三次世界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就可以以此为依托顺便反攻全国。

毛主席也早都做过战略部署,西南的重心是四川,他特意强调二野的主力需要在十二月占领泸州、重庆一带,贺龙的十八军团必须迅速解放成都一带,尽快布置起明年的春耕,有利于生产建设,稳定局势。

由于总共争取了4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因此西南作战提前两个月完成了预定任务,为解放军下一步进军西藏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在这57天作战的时间里,人民解放军充分发动了自身的有利形势,让“北平方式”迅速扩展到西南地区,这是在政治上瓦解敌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从起义部队的派系上来看,有川军、有粤军,还有西北军等,甚至还有部分中央军卷入了这些起义,这是西南地区独有的现象,非正规部队的起义也非常混乱,包括“西南第一路游击军”、“川东挺进军”等等,还有很多非作战单位,比如宪兵学校、中央炮校等。

正是在起义的6个兵团的影响下,大家达成了一种秘密默契,从而形成了一股非常坚强的力量,加速了国民党军的分化和瓦解,最终导致了连锁反应。

而那些拒绝起义的几位将领,大多是国民党中的死硬分子,然而被俘的人大多在后期还是顺利完成了改造,自杀未遂的宋希濂就是一个反很好的例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