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芝堰人文地理
芝堰古村地处半山区,常年气温较平原地区略偏低2-3℃,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而且气候干湿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有益于人体健康;又无狂风巨雹(风受山阻,山区无冰雹)、洪水冲击(村上有石壁拦阻)、山体滑坡(山多石山)等特大自然灾害;又兼基地平整,在广大农村中不多见;虽然地处半山区,但内外有一大片平原,可资耕种,生活不愁无来源;又从风水观点来看,后山来龙健壮,至此落脉结穴,面前山环水绕,龙门高耸,藏风聚气,亦是阳宅佳地。从以上各方面来看,芝堰确是建村的好地方。芝堰村陈氏始祖滴公仆居于此,是有见地的,《芝溪陈氏宗谱》称他“多学多材(才)”,是可以当之无愧的。相传邻村桐山后金村宋末元初理学家金履祥先生曾断言:“芝堰村千年无难”。确实无论太平天国、日寇侵华期间,芝堰村都没有遭受劫难,故许多古建筑能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原为通往旧建德即今梅城镇要道而自兰寿建公路开通后,这种特殊地位失去,经济发展迟缓,故许多古建筑免遭拆除改建得以保存亦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芝堰村的村落布局,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别具特色。由于芝堰村所处位置基地平整,而又为通往旧建德的要道,芝堰陈氏祖先匠心独运,中间一条街自南而北直上,象征一支笔;北面不远处,一座矮山象征笔架;西面原有水潭水深色黑取名“砚潭”(今已无)可以以半月塘取代,象征砚;然后把宗祠建于东面来龙山正脉下正穴上,象征一块墨;而祠前一大片平整土地象征一张纸。芝堰陈氏祖先所以这样设计,是希望芝堰村子孙后代,用这块宝墨和这支大笔,在这张白纸上写出最好最美的文字,绘出最好最美的图画。
关于这一点,兰溪市博物馆同志早已看出,我们深佩他们的眼力。古老相传是有这么一种说法的,不然为什么西边的潭要取名“砚潭”呢?按诸葛村地形中间低,四面高,像一只锅。所以他们的祖先作出八卦形向四方辐射的布局,称为“八卦村”。芝堰村地形平整,像一张白纸,故芝堰祖先作出“文房四宝”的布局,称为“文房四宝村”,都是因地制宜,显见超群智慧在村落布局上,可说各有千秋。
据《芝溪陈氏宗谱》记载:“大经字世常,号洪济,宋高宗时扈跸南渡,侨居安吉江渚。绍兴年间因宋睦郡,遂家分水。娶何氏、生二子。长子湛,字仲清,号大府君,结庐分水百扛。次子滴,字仲道,号二府君,文经武纬,多学多才,名遍天下,侨居建德芝山(今芝堰村)。”自陈滴移居芝堰,至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陈氏家族世代繁衍,形成大族。芝堰为兰溪、寿昌、严州诸县之间的交通要道,商人、过往人员频繁并多在此停留、歇足住宿,商贸繁盛。历代以来芝堰百姓辛勤劳作,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在村内兴建了大量的厅、堂、民宅,明代中期由义七五公、七六公集资修筑村中主要道路,(至今保存非常完整),此时村落格局基本形成。
芝堰村民居,以古街道为中轴线,在东西140米,南北200米的范围内,分布明、清建筑73座,街巷分布合理,建筑排列有序,过街设骑楼,全村建筑互相联通。
芝堰村民居代表性的建筑有“衍德堂”、“孝思堂”、“济美堂”、“成志堂”、“承显堂”、“光裕堂”、“善述堂”、“世德堂”、“世泽堂”、“楼上厅”、“荣褒五代”、“斗室乾坤”、“积厚流光”等,分为宗祠厅堂和民居两大类。其古建筑或有家谱记载,或有匾额、题刻,相对建造年代可考,建筑时代演变清晰。村内明初到民国晚期的数十座建筑,构成古建筑断代的标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厅堂建筑,用材硕大,雕刻精湛,制作考究,气势宏伟。
古街成于明——清,贯穿南北,两端都有古樟作为标志,全长300余米,宽2.8——3.2米,街道断面一渠—路,两侧铺卵石,中间铺石板,宽0.55米,是明代中期义七六公(天顺年间出生)捐资铺设,渠宽0.56米,深0.30——1.4米。而街道两侧分布有厅堂九座,邻街店铺四家,过街楼五座,民居客栈数十幢,巷口通道十六处。建筑群布局开合有度,马头墙高低错落,景观优美,至今保存完整,构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