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痒、挠挠?那儿痒、抓抓?全身都痒,怎么办?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皮肤病中医治疗及防护》,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这儿痒、挠挠?那儿痒、抓抓?全身都痒,怎么办?

中医学苑,做您信赖的中医图书

                            皮肤瘙痒症

概要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损害,仅有瘙痒的一种感觉神经机能异常性皮肤病。由于搔抓可出现各种继发性皮肤变化。好发于老年人,多见于冬季。
现代医学认为全身性瘙痒的原因有: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黏液性水肿、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以及胆汁淤积、自体中毒、慢性肾功能不全、肠寄生虫病、血液病和淋巴网织细胞增生症、肿瘤、自身免疫病、妊娠、精神病、便秘、饮食刺激和药物过敏、真菌感染等。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湿度、季节和工作环境,以及患者个体的皮肤干燥和萎缩等都可引起全身性瘙痒。
局部瘙痒的原因有:直肠炎、肛裂、外痔、蛲虫、阴虱及粪便残迹的刺激(常为肛门瘙痒的原因)。妊娠、阴虱、蛲虫、白带、滴虫、念珠菌感染等常为女阴瘙痒的原因。此外,染料、纯毛织物刺激,局部多汗,强烈日光照射等也可引起局部瘙痒。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风瘙痒”,又名痒风。肛门瘙痒又叫“谷道痒”,女阴瘙痒又叫“阴痒”。《诸病源侯论》:“风瘙痒,此由游风在于皮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通热则瘙痒。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人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病因病机诊断

【病因病机】

风寒或风热客于腠理,经脉阻遏,经气不利,而风邪往来于肌肤,则瘙痒不止。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血虚肝旺,以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诊断要点】

1.阵发性剧烈瘙痒,往往以夜间为重。常在精神改变、气温变化、饮酒等情况下加重。一旦发作,必须强力搔抓,有时甚至借助器械搔抓,直至皮破血流,感觉疼痛,始可住手。
2.无原发损害。搔抓皮肤上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化、苔藓化等继发损害。
3.本病的发生随年龄、季节而不同。一般老年人多见,冬夏易发。发于冬季者,春暖可愈;发于夏季者,入冬即轻。
4.本病可泛发全身,亦可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前者称为泛发性皮肤瘙痒症,后者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1)泛发性皮肤瘙痒症:常由一处开始,逐渐扩延,可遍布全身。多见于老年人。除由于老年皮肤菱缩干燥,易于发生外,内脏癌肿、肝胆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易伴发本病。
(2)局限性皮肤瘙痒症:瘙痒局限于某一局部,亦可同时数处被侵。多与局部因素有关,常见部位有外阴、肛门、头部、小腿、外耳道等。①外阴瘙痒症,中医称“阴痒”。多见于中年,男女均可发生。男性多发于阴囊(又叫阴囊瘙痒症)。女性多见于大阴唇(女阴瘙痒症)。外阴瘙痒每因处理不当或用刺激性药物而转为慢性,可见皮肤浸润肥厚,易继发湿疹化,瘙痒剧烈,病程迁延,常多年不愈。②肛门瘙痒症,中医称“谷道痒”,多继发于蛲虫病或痔疮、肛瘘等。瘙痒剧烈,常形成糜烂或湿疹化。患病时久,易继发皲裂。③头皮瘙痒症,多见于癔病患者,尤以黎明睡醒时为重,头皮剧痒难忍。可继发湿疹、毛囊炎或疖。④小腿瘙痒症,主要见于小腿静脉曲张、鱼鳞病或皮肤干燥患者,寒冷刺激,袜带或裹腿束缚紧张常为诱因。⑤外耳道瘙痒症,多由耵聍过多或常用耳匙搔抓等刺激引起,常可继发湿疹或化脓感染。

治疗及预后

【内治法】

1.风热型
主症:病期短暂,瘙痒较重,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祛风,养血润肤。
方药:消风散加减。
生地15克 丹皮10克 生石膏15克知母10克 防风10克
牛蒡子6克 苦参10克 蝉衣6克生甘草6克 当归10克
胡麻仁6克
2.湿热型
主症:因经久搔抓,皮肤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多见于青壮年,夏秋季发病。苔白或腻,脉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止痒。
方药:二妙丸加味。
苍术6克 黄柏6克 蒲公英15克茵陈10克 生山栀9克 茯苓10克地肤子10克 白鲜皮10克 生甘草6克
3.血虚风燥型
主症:皮肤干燥、脱屑,有明显抓痕及血痂。多见于老年人,冬春发病。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
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生地10克 制何首乌10克 川芎6克白芍10克 当归10克 首乌藤15克 黄芪15克 防风6克荆芥6克白蒺藜10克 甘草6克

【外治法】

1.中药药浴疗法:可选用用黄芩、牡丹皮、石斛、玄参水煎后外洗,时间20~30分钟,以皮肤微微发汗为度,熏蒸后外用保湿润肤剂。
2.淀粉浴:用约300克的淀粉倒入调好的浴盆内,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
3.外搽橄榄油或1%薄荷三黄洗剂。
4.拔罐疗法:背部夹脊穴或皮损部位刺络拔罐,点刺放血后拔罐留罐。每日或隔日日1次。
5.火针疗法:火针烧红后瘙痒部位点刺,速进疾出,2~3日1次。

【预防及护理】

1.忌饮酒类,少吃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多吃蔬菜水果。
2.内衣要柔软宽松,宜棉织品或丝织品,不宜穿毛织品。
3.不用碱性很强的洗涤用品洗澡,适当外用润肤剂。

中医学苑小书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