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穿越千年的国学经典,解读老子智慧 第四解

大家好,我是辛元,文中如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也可以添加辛元:xinyuanxs,辛元会尽自己能力为大家解答,今天注解的是道原的第四段。

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理贵忘乎势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

天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天下万物莫不因天道而自然自化,圣人治理天下百姓也应该是以天道无为而治之,所以圣人忘乎治人。

而先要先治自身,精神内守,天人合一。

圣人治理天下,不贪天之功,因为天下万物都是受道德而自然应化,而圣人只是代天做了一些事,所以圣人的功不过是天之功,所以贵忘乎势位。

圣人在乎的是如何寻道、知道、体道、报道不离。

抱道不离,以道治理天下,天下皆为圣人之道大。

乐忘乎富贵而在乎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几于道矣

不积难得之货,不积人道好争好欲。

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

大:天道,小:人道的欲望;知天道而闭人道欲望,人道欲望不见则为小,以天道治理天下而闭人道。

正因为圣人弃绝了人道,所以才是天道。

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通达天道之虚静,抱天道而不离,万物的造化,以天道玄机来洞察万物。

至虚极,守静笃其实是非常高深的两句话,看起来很容易,做到却非常的难,这里可以扩展阅读,在《庄子》里有比较详细解答,这里也贴出来供大家参考阅读。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外篇 ·天道第十三》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折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间也

圣人以天道陶冶万物,抱天道而无形,寂静无声,无名而处于混混沌沌之中。

道大无边界,又小无可见,没有范围和空间,确实造化万物之始。

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

虚无:虚其人道好争好欲。

平易:谦逊平和,不以己之见曲道之全,解释成白话就是不以自己的经验去对一件事物下定义,而是通过观察和探索来得知事物的本质。对道更是如此,不应该用自己固有的经验去解释什么是道,而是要观察与探索。

清静:虚静内守,抱神守一

柔弱:柔弱指天道天德

纯粹朴素: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庄子外篇 ·马蹄第九》。没有被人道各种欲望所污染,便是朴素,以天道合一便是纯粹朴素。

圣人守五者而抱道不离,不以人道治理天下,以天道天德来治理教化天下,这便是真人。

真人者,大己而小天下,贵治身而贱治人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乱情隐其名姓,有道则隐,无道则见,为无为,事无事,知不知也怀天道,包天心,嘘吸阴阳,吐故纳新,与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刚柔卷舒,与阴阳俯仰,与天同心,与道同体

真人开天道,闭人道,笃守天道行不言之教,不以人道之物混而为一,不以人道好欲而乱于心。

天下功成,圣人则因退身而全道,当人道治理天下,天道失的时候,圣人则以天道灭人道,以天道治理天下,行不言之教,行无为之治,与道合一,去人复天。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段话指的就是养德,精神内守,去人之智,以天道相合,天人合一,笃守大道。

无所乐,无所苦,无所喜,无所怒,万物玄同,无非无是夫形伤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究而神杜神伤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

去人道好争好积好欲则能返于天道虚静无形,则能无所乐、无所苦、无所喜、无所怒,精神内守,厚积天德,与道合一。

这里并不是指人要把所有的欲望都去除掉。而是要要以天性去自然而为,比如饿了吃饭,脏乱洗澡,累了睡觉,这些都是天性,不需要人为教导就会自然去做,如果是没钱抢盗,追求名利奢侈,贪图享乐,这便是人道之欲。人生而寂静,这是自然的本质,后天的燥便是以九窍来接物。这便是人道好争好积好欲之心。

人如果身体被寒暑燥湿所伤,则说明形穷,神闭塞。

人如果神被喜怒思虑所伤,则神尽,形有余,精神无存,余形虽在,难能持久。

故真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是以其寝不梦,觉而无忧

所以圣人用为天下之心,以纯粹朴素之性遵循天道,以天道御天下,才能慎终如始,致虚极、守静笃,内心无忧虑。

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容道将为汝居

孔子问什么是道?老子回答:

正汝行,天地为正,正已入天地之形。

一汝视,抱道以观天下,与道合一,与万物不争。

天和将至,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

摄汝知,掌握通明之知。

正汝度,以天道充于心。

神将来舍,神虑居于心。

德将为汝容,天德将无所不容无所不蓄。

道将为汝居,将会与天道相合,居于天道。

瞳子,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眼睛,如同刚出生的小牛,直视而无知,以眼入心,不知其故,形体如同枯槁,心如死灰,这便是与天地浑而为一,万物都无法入其心,没有什么事物能再影响他了,这是圣人说的最高的状态,呆若木鸡的意思也是如此。

所以要以天道观天下,而不能曲道而全己之意来观天下,曲道全己则人道兴,人道兴则天道衰,天道衰则天下衰,天下衰则亡国亡民。

人道谋划得再精密也会有遗漏,天下之大,万物之多,人道是不可能统御得了的,如同再先进的操作系统,一样得不断的打补丁修复漏洞,可是这是没有穷尽的,人道是不可能胜天的,所以要以天道来统御提下,故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弊,与天合一,便能周知万物。

能以天道观之,便能无所不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