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闲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闲
作者:国粹君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ID: gxjhshys)
闲,要有滋味;忙,要有价值。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01
闲,是一种心态。
闲,繁体字写作“閒”。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夫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
在门里望见月亮,多美的意境。
世间最让人受用的,就是如门内望月一般的闲暇,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闲变成了奢侈。
蒋勋有次去一家公司做演讲,问道:
“你们在这里工作五年了,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公司门口那一排树是什么树呢?”
听众一脸茫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
大家每天上下班都从那排树木前面经过,但是匆匆忙忙,从未留意过开花、落叶,更不会关注品种。
事实上,那排小叶榄仁的叶子漂亮极了,绿色的叶子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颗闲心,就是发现美的眼睛。可我们常常活得太粗糙,失去了这份闲心。
想起了身边的几个女性朋友,常常爱拿出手机,拍下身边的小美好、小确幸,正是因为有一份“闲心”,她们才能发现很多容易忽略的美。
这颗“闲”心,正是热爱生活的一颗心。它只和灵魂有关,与金钱、地位无关。
高晓松讲过这样一件小事:
演出回去的路上,车在公路开到一半,朴树说:停车。
高晓松问:你干嘛?朴树指指远方说,我要看夕阳。
高晓松问:那你怎么回去?朴树回答道:那不管,以后再说,你先让我看夕阳。
最后他就抱着吉他唱着歌看夕阳,没人知道他怎么回去的。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要想发现美,你得像朴树一样,有一颗“闲心”。
“万物静观皆自得,闲到心闲始为闲”,此乃休闲之大境界。
02
忙,需要闲来调剂。
每天站在高楼上,
看着地上的小蚂蚁。
它们的头很大,
它们的腿很细。
它们拿着苹果手机,
它们穿着耐克阿迪,
上班就要迟到了,
它们很着急。
—— 郝云《活着》
活着 郝云 - 郝云的十首经典歌曲
虽然有点戏谑成分,可这活脱脱是现代人的写照。
不知何时起,奔波在大都市里的人们,见面的寒暄语,悄悄从原来的“吃了吗?”变成了“忙不忙?”。
工作永远忙碌,家务天天无休,孩子时时要陪——忙啊;
见不完的客户,赴不完的饭局,刷不完的朋友圈——忙啊......
有事情忙碌,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只要别让这种忙碌失去了意义。
早年间,忙于拍戏的成龙,有一次心血来潮去接孩子。等了半天,儿子也没从学校出来。
他儿子的老师走出来对他说:“你儿子都上初中了,你怎么还来小学等?”
所以,我们要回想,人生努力的真正目的何在?你忙的价值何在?
看过一篇微小说。主人公天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看父母。
一天,他请客吃饭,对方却因故不能来,眼看一桌子菜要白白浪费,就把父母叫来吃。
老人不知所以,吃得喜笑颜开,过后逢人便夸儿子孝顺。
主人公突然想起:自己请过无数人吃了数不清的饭,却唯独没有请父母吃过一顿饭!
忙得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时间外出旅游,没有时间静静读一本好书,没有时间品一杯香茗,没有时间让身体调养生息......
这样的忙,真的有意义吗?
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写道: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且从忙碌、烦闷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休养。
就算周身物欲横流,也得保留一份闲情雅致。
忙里偷闲,就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剂,更是人生大智慧。
03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大多数人忙起来便会废寝忘食,完全失去了自我;而当闲下来时,又会觉得无所事事,在虚度光阴。
这样的人无论忙闲,都会无所适从,没法领略生活的充实和丰富。
忙与闲,大有学问。
我们熟知的蔡澜, 林语堂,陶渊明等人,把人生活得潇洒非常,但其实,他们也是各有各的忙处。
比方说,蔡澜说自己是忙了40年以后才知道怎么闲下来,他的话说得很明白:基本功可没有不枯燥的。
林语堂,爱花爱鸟爱看电影,可100多万字的整部《京华烟云》都是他人在巴黎每日清晨6点-8点用英文写完的。
他女儿还说“其实父亲总是写字到深夜,饥饿难耐,有时候要连吃五个煎蛋”。
陶渊明,再闲适也是要种田耕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些生活家们,深谙闲与忙之道,在两者之间转换自如,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梁实秋说:闲,要有滋味;忙,要有价值。
借着闲暇暂时逃遁现实的利益世界,找回自我,这样的闲才有滋味。
为理想和兴趣而忙,你忙而快乐,不停地学习进步,这样的忙才有价值。
有副对联说得好: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是的,生活本该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苏东坡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愿你能闲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闲,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