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是按时间顺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据权重推送。
如果您还希望能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建议给商业洞察添加一个“星标”哦。
文/一言先生 本名杨波,从事客户关系管理工作20年,执掌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一个业务员一般要管几十甚至上百家客户,要如何做到“该进货时盯死到位”,以及“该跟进时跟进到位”呢?不跟进客户肯定是不行的,但按照固定的线路走,我们会发现,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个套路,问题就在于占比高达80%的客户的贡献并不多。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业绩呈现出“5层‘客户金字塔’模型”这一理想经营状态呢?这就需要一套方法。
对客户进行分级分类
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我们所花的精力也应不一样。比如:头等客户:必须3天联系一次,可以记录为“头等客户(3天)”。核心客户:必须15天联系一次,可以记录为“核心客户(15天)”。小客户:至少30天联系一次,可以记录为“小客户(30天)”。休眠客户:其中最起码有20%的好客户,60天或者90天联系一次是可以的,可以记录为“休眠客户(60天)”。意向客户:需要及时跟进,比如15天联系一次,可以记录为“意向客户(15天)”。简化之后就是:头等客户(3天);核心客户(15天);小客户(30天);休眠客户(60天);意向客户(15天)。方法1:按狭义和广义分,比如: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方法2:按客户生命周期分,比如:目标客户、意向客户、成交客户、流失客户。方法3:按客户价值分,比如:钻石客户、铂金客户、金牌客户、银牌客户、普通客户、低质客户。方法4:按联系频率分,比如:3天联系一次、15天联系一次。方法5:按产品事业部分,比如:管家婆事业部、指掌天下事业部。我们可以综合以上5类客户分级分类的方法,得出企业的标准客户分级分类。对客户进行分级分类的好处包括:统一客户分类视图,让业务员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类型的客户,对每种类型的客户要花多少精力。但请大家记住一句话:不在蚊子腿上刮油,不在苍蝇身上寻宝!
进行客户分析
我们需要通过“业务员三大行为数据”和“客户八大交易数据”进行客户分析,知道到底哪些客户“该联系”,避免该联系的未联系!
对每个类型的客户,设置一个“联系频率”(即多少天联系一次)。如:城区核心客户(15天),这个属于“核心客户”,15天联系一次。通过对比客户分级分类“应联系天数”和实际的“未联系天数”,我们发现,0天表示刚联系,有超期的,有属于正常范围的。夸张的是,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客户业务员压根没有联系过。“应联系天数”和“未联系天数”对比,快速定位“哪些联系了,哪些没联系”;卡死联系频率,盯死该联系的未联系。比如核心客户这一模块,有些核心客户每年的进货金额(即系统中的“交易金额”)都在20万元以上,那么其今年的进货金额正不正常?今年的进货金额:比如核心客户应该是20万元以上;从截止到现在的进货金额就可以看出是否正常。思考:我们今年有这类客户的进货不正常吗?说不定还有没进过货的呢。通过这两个数据,我们能快速判断出客户最近的进货是否正常,对比“本月交易金额”和“上月交易金额”。有没有发现有些客户的进货金额明显不正常?比如一个客户,正常的进货金额是每月2万元,但上次的进货金额近5万元,需要对比说明原因。再给出“上次交易金额”,比如:一个年进货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客户,每月正常的进货金额在2万元左右,上次的进货金额近5万元。第六,上次进货时间。也许这个客户上次的进货金额在5万元左右,但它已经有半年以上没进货了。再给出“上次进货时间”,其实半年没进货了。第七,应收款、进货次数、巡店次数、汇报次数、未进货天数等。我们根据应收款、进货次数、巡店次数等数据得出如图2-15所示的客户跟进模型逻辑思路。通过这张表,我们就能快速判断出哪些客户该联系,以及哪些客户的情况正常或异常。这张表是一张“作战地图”,通过这张表,业务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卡死联系频率,对每一类客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不漏掉任何一个客户,合理分配精力,最终,形成我们想要的“5层‘客户金字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