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宠爱自己的人,是怎么过“双十一”的?

提到“买买买”三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购物的冲动,只是心动的领域各异而已。

过去是一到商店前就迈不开步子,如今是拿着手机不停地刷购物网站,下单的时候很爽,但当快递真的到家以后,又捶胸顿足:

  • 明明家里还有5桶洗衣液,我怎么又买回6桶?

  • 孩子的奶粉屯够半年了,我怎么又搬回一箱?

  • 同一款式的衬衣我已经有三件了,怎么一“失手”又订了两件?

甚至有个网友说她是拉杆箱迷,对拉杆箱零抵抗力,同一品牌的拉杆箱已经有8个了还想买,家人怒斥:以后你就睡在拉杆箱里吧!

很多人说,这就是女人的通病,女人感性,最容易在物质面前迷失方向。

然而,也有数据统计,男人的囤积欲并不比女人轻。我朋友C说,她的爸爸每天去菜场都会迷失,明明冰箱里样样都有,但一出门,又会拖回来一车子。

这是怎么了?到底是我们需要物质,还是我们已经被物质控制了?

为什么总觉得买不够?

1 . “我希望拥有更多,来赶走我从前的匮乏”

在美国有“囤积癖”一词,意即无限制地购买和收藏物品,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美国这样的人有1500万左右。

而在网络上,却给这类人的表现,冠以另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松鼠症”。

松鼠喜欢大量囤积食物,到最后却根本吃不完,背后的原因,就有基于对饥饿的恐惧,这和人类过量囤积物品背后的动因,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最近凯丽搬家,直呼痛不欲生,原因就是她在旧房子里囤积了太多东西,食用盐足足十袋,锅碗瓢盆几个箱子都装不完,最可怕的是,她十年来从未丢弃过一件衣服,导致堆积如山,根本无从下手……

她说这次搬家不仅累垮自己,也影响了夫妻和谐,因为老公说:原来我这些年,不是住在家里,而是住在仓库里。

我问她:为什么只舍得买,不舍得丢呢?

她坦白说:因为害怕,小时候家里困难,母亲为了省油盐,菜几乎没有味道。衣服都是穿旧的,印象里除了书包以外,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你特别渴望拥有自己的东西的感觉?”,她回答说“是”。

童年的匮乏感会引起心里饥饿,让我们有强烈想去抓取的愿望。尤其是在面对过去求而不得的东西,我们会完全失去抵抗力,一买再买,直到堆积如山。

所以有心理学家说:真正怂恿我们购买的,不是商家的打折策略,而是那个曾经贫穷或被拒绝的童年在作祟。

2 . 他们孤独,用物品取暖

曾看到一则新闻,一个英国的老人囤积物品之多令人咂舌,诺大的房子就像个废品收购站。

究其原因,是妻子因病离世,加上儿女又在国外工作,一年间,他从单位和社区的活跃分子,变成了靠囤积物品聊以安慰的孤独老人。

而在年轻人中间,也会有同样的现象,那些宅男宅女们,电脑里存满了电影、美剧和游戏,冰箱里塞满了零食和饮料,衣柜里好多衣服连标签都没撕下来

“我就喜欢这样塞得满满的感觉,不是占有,更是一种陪伴吧!”某鞋帽收藏癖的网友说。这位网友自爆有一百多双运动鞋,四五十顶帽子,但是几乎没有朋友。

这和养宠物是一个道理,当人们觉得孤独和在关系里受挫的时候,最本能的反应,是逃避或者转移。

而对于部分囤积癖来说,与其在现实世界里受挫,不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物品至少不会背叛和伤害自己。

主持人钱枫一样,他虽在荧幕前活跃风趣,但回到家里就是个和娃娃相伴的宅男,家里四处是毛绒玩具,这也折射出他孤独的内心,而他把对伴侣的需求,都投射到了一屋子毛绒玩具身上。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人们试图通过另一种东西来填满空虚和孤独,但遗憾的是,除了消耗掉自己的精力,我们并不能从物品中获取更多的快乐。

不断精简,让精致成为人生标配

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说,世界就是一个关系的载体,即便你可以回避人群,但还有两个关系是必须去面对的,一个是与自己,一个是与环境的关系。

当我们不断囤积,侵占的不止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还有我们的内心空间。

因为在量子物理中,万物都是能量体,小到一棵花草,大到一个橱柜,只要在我们身边,就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注。

因此,当我们囤积越多,我们被牵扯的能量就越多,原本希望得到的满足感,就会被焦虑和烦躁所取代。

因此,若想要回归平和宁静,不妨从加法转而做减法:

1.赠与和清理,让物品给生活让位

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作者提倡用直觉去整理物品,那些久置不用的东西,除非有让我们心动的特殊意义,否则一一丢弃,给生活让位。

我很认同这样的做法,曾经我喜欢屯书,从纸质书到电子书都多得看不完。某天我发现家里四处都堆着书,突然觉得很恐惧,有一种不是在享受书香,而是被书占领的感觉。

于是,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将与专业无关,没有收藏价值,以及看不下去的,全都处理掉了。在处理的过程里,我的心情逐级放松,真正体会到解脱是什么滋味。

而凯丽悔悟说:当我意识到占有物品只会给自己更多麻烦时,我决定断舍离。她搬家时,将不需要的东西都赠与了邻居,他们物尽其用,而自己的新家得以井然有序,大家皆大欢喜。

她说,所谓的富足,是用适量的东西来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用大量的东西来侵占生活。

2.在下单前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

有调查表明,只要在结账之前停顿十秒钟,我们就能避免冲动消费。而对于那些不断重复购买的人,不妨问自己:我是真的需要,还是仅仅想拥有更多

如果答案是后者,不妨当即进行取舍。并且每当自己成功舍弃一次,就给自己一个肯定:我脱离了诱惑,做到了冷静。

当内心不断受到这样的激励,我们的冷静就会成为习惯。

3.拥抱世界,用好的关系疗愈自己

无论是英国那个独居老人,还是我那个朋友的父亲,抑或是单身已久的主持人,他们都是因为惧怕孤独,而用物品来填充自己。

但其实,在人群里得不到的,在物质世界里也一样找不回

所以,那个英国老人在亲人和好友的帮助下去做义工,后来不仅生活得以充实了,还找到了黄昏恋,从此脱离了对物品的依恋。

而那个从老家来城市投奔女儿的父亲,险些因为孤独而老年痴呆,后来被女儿送走,回到老家后又找到了保安的工作,从此如鱼得水,再也不会胡乱买菜。

华盛顿邮报说,人类有十大奢侈品,包括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彼此懂得的知己,以及一位灵魂伴侣。

这三点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能在物质中抽离,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发展社交,去牵手伴侣,我们的生活就能达到真正的平衡,就能真正主宰和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周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