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悲剧的状元,“状元及第”四字刚送到家,朱元璋就把他杀了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在宋朝被发扬光大,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终明朝276年,一共诞生过90位状元,很多状元都在历史上留下独特的故事。例如,洪武十七年新科状元名叫丁显,本来自考中二甲,但在宣布殿试结果的前一刻,朱元璋睡了一个午觉,梦到殿前有一颗巨大的钉子,醒来后看到丁显的名字,便定丁显为状元。

再例如,明朝中期有一位著名内阁首辅,名叫彭时,此人是明英宗正统十三年状元。在殿试成绩公布后,彭时太兴奋,一夜没睡。到了第二天黎明时,他突然撑不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误了入宫谢恩的时辰。结果,明英宗在大殿上等不到彭时来谢恩,只好派锦衣卫去客栈把彭时抓来。不过明英宗当时也算心慈,并没有降罪于彭时。

作为新科状元,丁显和彭时都是幸运的。而本文要说的这位新科状元,是明朝比较悲剧的状元,他叫陈䢿。洪武三十年,福建闽县人陈䢿高中状元,“状元及第”四字牌匾刚送到家,朱元璋就要了他的命。

明朝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已经70岁,虽然动作迟缓,但朱元璋对当年的科举会试还是比较重视的,派年老持重的老臣刘三吾(下图)亲自主持。因为当年是丁丑年,因此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又称“丁丑科”。

主考官刘三吾已经85岁,他兢兢业业,带领十多位同僚忙得不亦乐乎,从出题、到考试、阅卷都非常顺利。最终,选取了52人为贡士,在殿试结束后,考官们一致推举陈䢿(福建闽县人)、尹昌隆(江西吉安人)和刘谔(浙江会稽人)为鼎甲,分别位列状元、榜眼、探花。朱元璋看到名单后,非常满意,当天便派人张榜唱名。

52人的进士榜单公布后(也有说法是51名进士),几家欢乐几家愁,新科状元陈䢿欣喜若狂,他当年36岁,寒窗苦读20多年,一朝高中,风光无限。于是,急忙派人将朝廷御赐的“状元及第”牌匾送回老家福建,给家中的父母妻儿报喜。然而,让陈䢿没想到的是,十多天后,“状元及第”牌匾刚送到老家福建,陈䢿的小命就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陈䢿高中的这次考试中,上榜的52位进士,全部是南方人(也有说法是49位南方人,2位北方人)。巧合的是,主考官刘三吾是湖南茶陵人,也属南方。北方的落第举人们认为这是南方考官包庇老乡,遂围攻贡院,并联名上书给朱元璋,举报主考官故意打压北方学子,一时间,山雨欲来,整个南京城被这一场“学闹”弄得沸沸扬扬,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

朱元璋事先没注意考生们的籍贯,等他发现进士名单中南方考生的比例如此之大,也十分惊讶,立即派老状元(洪武二十七年状元)张信成立一个11人的调查组进行严查。张信等人忙得昏天暗地,把会试和殿试的试卷重新审查一遍,最终告诉朱元璋:“北方学子文理不佳,甚至有犯禁忌之语,主考官并无作弊之实。”

也就是说,的确是南方的考生考得好,北方考生普遍较差。其实,当时的科举考试,试卷都要通过糊名、誊抄,阅卷者根本不可能看到考生的籍贯的。再说,刘三吾都85岁了,他是湖南人,而51名进士中也没几个湖南籍,说刘三吾作弊,根本站不住脚。

张信为了让朱元璋相信自己的调查,他特意抽了几个有特点的考生答卷,其中,南方考生的答卷花团锦簇,北方学子的试卷文理不通。然而,北方考生知道此事后,指责张信袒护刘三吾,故意拿北方最差的试卷给朱元璋看。原因很简单,张信祖籍浙江定海,他也是南方人。

朱元璋让张信调查此事,是为了平息风波,但张信力求实事求是,不仅没把事情压下去,反而愈演愈烈。这让朱元璋非常头疼,正在朱元璋焦头烂额时,新科状元陈䢿不安分了。陈䢿作为福建人,又是当时的新科状元,他自然要为南方学子发声。陈䢿联合几位新科进士向朱元璋上书,认为北方学子落榜后心中不平,故意寻衅滋事,朝廷应该严惩。

这样一来,以陈䢿为首的南方学子就和北方学子“杠”上了,北方学子本来就怒火中烧,被陈䢿一撩拨,闹得更凶了。朱元璋为了暂时平息众怒,便派人将陈䢿抓起来。

陈䢿毕竟是一介书生,刚中状元就被朱元璋抓到监狱里,内心不平,在狱中写了一句:“今岁文星见闽,为什么自己却被难狱中?”意思是:文曲星好不容易落到福建闽县,没想到自己却沦落到大狱中。朱元璋一听,你这是在抱怨朝廷。而且,明朝时期,禁止私人学习天文,陈䢿提到文曲星,正好给了朱元璋借口,朱元璋于是下令,将陈䢿斩首。

其实,陈䢿只是提到了文曲星,而且并不是指天上的星辰,而是比喻新科状元,这并不算是学习“天文”。但朱元璋为何要杀了陈䢿呢?这里面大有深意。

元朝时期,蒙古人对汉人一度打压,元朝的每届科举只录取100名进士,其中汉人只有25个名额。朱元璋登基后,不仅要在疆土上实现统一,更想在文化上实现复兴。要实现复兴,不仅要实现各区域文化发展的平衡,更要让更靠近蒙古的北方士族复兴起来。因此,在“南北榜案”爆发的时候,朱元璋的想法不是要调查真相,而是要安抚北方考生,不能让北方考生对朝廷失去信心。

而主考官刘三吾,“调查组长”张信、新科状元陈䢿这三人都是书生思想,他们不过想公平公正地进行考试,进行调查。至于政治问题,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这就造成了朱元璋和刘三吾、张信、陈䢿三人的思想冲突。最终,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决定拿陈䢿开刀,当年,朱元璋杀死了陈䢿、张信。因刘三吾年迈,朱元璋留他一命,改为充军发配。

陈䢿的“状元及第”4字牌匾刚被送到福建闽县老家,朝廷便传来消息,陈䢿先被朱元璋下了处斩。陈䢿家人先喜后悲,差点家破人亡。面对这样的悲剧,陈䢿是没有错的,但朱元璋也没有错,所以,笔者只能说:帝王之心,书生们不懂。

陈䢿被杀后,朱元璋组织北方学子重新考试,重新录取61名进士,都是北方人。因此,洪武三十年的科举共有两个榜单,先前的称为“南榜”,后来的成为“北榜”。这就是“南北榜案”的由来。这件事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明朝开始实行南北中三区分区录取,清朝时期,实行分省录取。乃至现在的高考,也在延续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各区域平衡。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古代历史北方基础雄厚,为何科举表现远逊南方,莆田是其中大BUG

    古代史中,大部分的古代王朝都是土地面积辽阔的大一统国家,但是国家的管理自然也是离不开各层官员,而说道官员的选拔,又要提到始于隋代的科举制.科举制可以说是古代时期官制史上的最大进步,除了最大程度的做到了 ...

  •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打开是这样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近日各高校晒出了 今年录取通知书样本 你知道 古代录取通知书 长什么样子吗? 据说,无论从做工还是送达 都比现在的还要复杂.盛大呢! 今天我们来 ...

  • 明朝最短命状元!苦读20年金榜题名20天后因一句话亡

    明朝在历史上存在276年,一共诞生90位状元,丁显.彭时等人都是较为幸运的状元,却有位状元,写了一句话抒发情感,因此招来横祸,刚当上状元20天后,惨遭朱元璋车裂,这人就是陈䢿. 洪武30年,当年70岁 ...

  • 深山夕照深秋雨(8)

    27 公元721年春天,王维参加进士科考试. 进士科目始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唐朝延续隋制,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 唐朝科举考试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明经重帖经.墨义,进士重诗赋. 帖经和墨义, ...

  • 明朝悲剧状元陈䢿:“状元及第”4字刚送到家,朱元璋就杀了他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在宋朝被发扬光大,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终明朝276年,一共诞生过90位状元,很多状元都在历史上留下独特的故事.例如,洪武十七年新科状元名叫丁显,本来自考中二甲,但在宣布殿 ...

  • 四字弟弟送你小红花,快来接图解集吧!(6款精选)

    新手钩针入门必备工具: 钩针:1.5mm,2mm,2.5mm,3mm 入门毛线:牛奶棉4股/5股 工具:小剪刀,记号扣,软尺 钩针术语(我们的钩针语言) A减针     +/x短针     V加针 W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九)

    牛状元的经验:老领导家不妨多走走 在中国官场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一旦退了休,就没有人再记得你,更没有人天天跑你家陪你聊天,让领导们很是失落,恨不得逼朝廷把退休年龄改成99岁. 跟领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八)

    科举史上最美的一首诗 在科举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管你才华多么高,状态多么好,也不管你是状元还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你在考场上写的诗和文章,都不是你的代表作. 人们总结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是命题作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七)

    他52岁才考上状元,能把崇祯感动死 明朝灭亡时,以钱谦益为首的很多文人都选择了变节,也给明朝的文人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明朝的文人还是有不少有气节的,比如有一位状元,就能把崇祯皇帝感动死. 这位状元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六)

    崇祯皇帝太奇葩了,选状元竟然靠抓阄 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上升到"国家&q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五)

    出错不要紧,只要马屁真 现在的人都喜欢穿越,以为穿越回古代有多么多么好,其实,古人生活非常累,光一个忌讳就让你受不了. 尤其是皇帝,好像都敏感得不得了,本来一句正常的话,他也能从里面挑出点毛病来,立刻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四)

    选状元的奇葩考题:倒背黄历 当年,大宋朝第一次殿试的两个考生势均力敌,让赵匡胤很难取舍,最后老赵一拍大腿,干脆你们俩摔个跤吧,谁赢了谁当状元! 六百多年后,又出现了两个难分高下的考生,让考官们左右为难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三)

    张居正的儿子考上了状元,却去放了一辈子羊 万历八年(1580年)的科举中,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家的老大和老三都来考试,同时还有次辅张四维家的儿子张泰征,也在这一科的考生. 好家伙,跟当朝首辅.次辅家的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