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 【高概念】命题作文
鉴于马上期中考,我们来谈一个跟考试作文有关的话题,也是最近又有几位用户问起(但其实我之前说过)的话题。
什么叫“高概念”命题作文呢……呃,这个其实是我生造的词儿。但大家应该看过“高概念”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吧?就是做一个很厉害的设定,然后在这个设定的基础上展开故事……
延伸到命题作文的领域(当然,不是完全平移),我决定把包含着某一个核心概念词的作文题,称为“高概念”作文题。
比如语文课本里的有一个:《……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作文题中就包含着一个核心概念词——美好。
不仅语文考试的作文题里经常出现这个类型,英文考试的作文题里也有,比如我们家小朋友最近写到一个:tell a time when you were kind——kind,在这里也是一个中心概念词。
这类题目,怎么做比较好呢?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题目中给的这个“中心概念词”(没错,对这个词儿的称呼也是我生造的),只是一个【话题】。
它并不是这篇作文的【主题】。
一篇文章的【主题】,是你个人的【观点】。而在一个【话题】底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是可以百花齐放的。比如《……让生活更美好》,得具体化:你要写的“美好”是什么。
千万不要直接把“中心概念词”、这个【话题】本身直接拿来当主题,结果基本上都会变成喊口号。
比如来一句:“有了……生活变得更美好了。”这就有点糟。让我想到一个学生,某年寒假写作文,结尾来一句“大自然真美啊!”被他妈妈批评到哭(当然,哭有点夸张了……)
但是,我也不建议你拿到作文题,圈出概念词,就对牢它、开始想……比如:我要写的“美好”是哪一种呢?
虽然我知道许多人就是这样做的(并且在读完今天的文章之后仍然会这样做……但我还是要说):这样做会导致什么问题呢?你好不容易想出一个貌似高大上的主题,然后,找不到素材!比如,找不到可以说明这种“美好”的故事。
为什么呢?因为“空对空”想出来的主题,往往是外部的——是你在哪里看到或听到的,而不是内生的,也就是从自己的实际体验中来。(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懂得了许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因为这时道理都是外部的,跟你其实没有关系。)
那么,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其实,我在《实战写作课》或任何一套写作课里,都已经讲过许多遍了!先找素材……(这句话建议无限循环)
比如我们家小朋友写a time when you were kind,那就先做个头脑风暴,把所有能想到的kind-moments先列出来,然后再从中选1个(如果题目只要求写1个)或2-3个。
往往是,逼着自己再多想几个、再多想几个的时候,更有可能找到新的思考方向、新的灵感,后面冒出来的故事可能会更好。
如果实在什么都想不出来,还有一招:分类思考。比如kind通常是指对人或动植物,那么我们就来分:植物一类、动物一类;人再细分:家人一类、朋友一类、同学一类、老师一类、陌生人一类……
画张思维导图,针对每一个类型,都思考一下,多列几个故事。渐渐地,能想到的素材也就会越来越多的。
尽可能多列一些故事,然后从中选择最值得写/具体细节最多/最曲折起伏/最独一无二、别人都不可能写到的那个。
或者如果要选多个(通常2-3个),尽量拉开差异,让故事分属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这样不仅能让文章更丰富,不会重复单调,而且也能让主题表达更有层次。
选好故事之后,说到最关键了:从故事里提取主题。
我们家小朋友问:英语老师让结尾要写一个从故事里得到的lesson,这是不是类似于语文作文里的主题。对,就是的。但是,你千万别一开始就去想这个主题是什么,千万不要主题先行,一定要先找故事。
我跟他说,只要你的故事足够好,你就一定能从中提取出强有力的主题。如果你的故事很单薄,那主题也好不到哪里去(或者即便写出了高大上的句子,你的故事支撑不住,也会显得虚假而苍白)。
所以,一定是先有故事,再从中提取出主题。——这时,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你的主题、也就是你的观点,会是非常具体的。
最后,说说“点题”。千万不要只有开头一句、结尾一句,并且写得很像喊口号,或试图写个砸晕读者的“金句”……这样写,基本上都跟中间所讲的故事“不贴合”,空荡荡的。
从故事中提取主题,“点题”也要穿插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开头部分我会建议,写得具体化一些,比如从故事中提取出一个最抓人的场景(或声音、对话……之类的具体细节),然后引出故事本身、以及带到主题。
中间部分一边讲故事,一边把对主题的探讨、表达穿插进去,分散着、结合具体细节去做具体的、贴合的分析。
结尾部分有能力的话,再构造一个具体化的收场画面,同时集中表达一次主题,并且拓展一下你的理解和思考。
大体上如此吧。更细节的,课程里其实都有(而且讲了许多遍……),推荐大家二刷、三刷,多多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