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国当菲佣,就留下当“临时工”——原来你是这样的菲律宾经济
菲律宾人全国一亿人口中,超过15%的人,选择出国工作。平均每天,有近6千人出国工作。
为什么要出国打工?因为留在国内很差,大部分人只能打零工,也就是“临时工”,根本不给你打“正式工”的机会。
原来“临时工”现象,不只是在中国,在菲律宾也很强大。
▋什么样的国家,让人非出国找出路不可?
「难道菲律宾国内,没有工作吗?」我曾问一位菲律宾朋友。
「每个工作都只有6个月,6个月后就要再找其他工作。」他告诉我,短期契约工,是菲律宾的劳动常态,若想找到,长期有保障的工作,只有出国这条路。
以「改变成真」口号上台的杜特尔特政府,劳动部长Bello颁布新行政命令,通过后,恐将使得「契约化」及私人中介公司聘雇者持续增加,打短工的合同越来越多,恶化国内的劳动条件,迫使更多人出国找出路。
「我曾经是个临时工,公司用4个名字登记成不同公司,每次签约时会发现,合约上的公司名称都不同,每次签约都换来换去,工作好几年之后,我还是无法成为正职员工,还只能打短工。」劳工团体的Miles说道。
▋ 让人6个月就失业,永远当“临时工”
「契约化」,临时工化,最早始于1997年的罗慕斯政府时期,当时,政府以私人企业季节性缺工为由,允许私人企业,大量聘请季节性工人(契约工),允许人力中介公司代聘劳工,以规避正式的劳雇关系。
类似于中国的劳动派遣公司,大量签约后,再把临时工推给银行和政府。这就是中国“临时工”的来历。
菲律宾目前有56%劳工(约2,100万人)是契约工作者。照现行法律规定,只要劳工在同一间公司,工作满6个月,就会成为正职员工(regular worker),享有社会保险、医疗补助、利润分红等福利;
而「契约化」,指劳工在满5个月后即失业,或在同一个工作上,不断与不同中介公司,签订未满6个月的契约,让公司规避应提供的基本福利,这种状况被称做「5-5-5」或「endo(end of contract)」。
菲律宾有许多的超大型百货公司,富丽堂皇的建筑里,劳动状况却非常血汗。以连锁百货SM为例,柜台女服务员的近9成,都是中介公司聘雇的契约工,当她们结婚后,因为养家,而要求更高薪水时,就会被公司解雇。
图片说明:菲律宾屈臣氏的女员工。
「反正找工作的人很多,只要新聘一个年轻貌美的柜姐就好,雇主才不在乎,这些柜台服务员的工作权益。」
从事女性运动20多年的Nitz告诉我,菲律宾女性的工作机会相当少,就算有,也是血汗且低薪的契约工。
▋ 不得不离乡背井的低薪族群
在菲律宾常见的6口之家(双亲与4个小孩),一天所需生活费为1,091披索(150人民币),但日薪资最高的马尼拉地区,平均收入却仅有481披索(67元人民币)。
最近五一工联,走访了菲律宾的Sta. Mesa贫民窟,近2,000户都市贫民,在此生活,他们多半是从其他省份,来到马尼拉找工作,却因被各种理由剥削、薪资过低而住进狭小潮湿的巷弄内,一家4、5口人挤在10平方米以内的屋子。
「这里很糟,对吧?」马尼拉的工资较高,工作机会也比较多,长期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来找工作。他们希望,能废除基本薪资分区制,全国统一制定750披索(103元人民币)的每日基本薪资,让人民不需再离家千里,也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个菲律宾的全国统一每日工资标准,一看就是镜中月水中花。
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每月最低工资标准2190元,折合每天才73元呢,凭什么你菲律宾全国制定103元的每天最低工资呢?
然而,摆在眼前的现实是,菲律宾政府在基本薪资,只有300多披索(41元人民币)的地区,设置加工出口区,并以减税吸引外资进驻。
菲律宾有几十个加工出口区,吸引外资设置工厂,往往一家工厂,与多家中介公司合作,不断与工人签订6个月的短期契约,以避免契约工,成为正式员工。
菲律宾长期以来依赖外资进驻,没有扶植任何本土工业,大量的人口红利,成了用完即丢的免洗用具,年纪稍长的劳工,不容易在劳动市场上谋生。
「新政府上台至今,有甚么改变吗?」我问Miles,她对我摇头。即使改朝换代,菲律宾劳工的处境,仍然艰困而挣扎。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的贫穷楼后的菲律宾,竟然在讨论全国设立每天103元人民币的每天最低工资,秒杀你认为富有的中国,秒杀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上海最低工资每天才73元人民币。
你怎么看待这个怪现象?
欢迎留言。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