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穷人究竟有多惨?富翁体验生活后很沮丧......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说到香港蜗居,一般人脑袋里浮现的,大概是一堆年轻人,窝在一个个拥挤的小隔间的画面。然而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也有为数不少的老人因为经济困顿,也住在这种生活条件极差“笼屋”之中,靠不稳定的收入度日。

他们有些人领政府补贴,再兼个差、捡纸箱换钱,或是在路边摆摊过活。2010年,香港大富翁陈光明,在香港《穷富翁大作战》实境节目上化身为“穷人”,亲身体验这些长者们的贫苦生活。

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三代”陈光明,原本认为社会上争取生果金(编按:香港社会福利署为长者永久居民提供的福利金,属高龄津贴)的声音,原先很不以为然,然而在上过《穷富翁大作战》节目后,却一改原先的态度,为这些老人孤老无依的遭遇,深深抱不平……

中国大陆读者可能不知道陈光明是谁,陈光明出身实业世家,人称Johnny,他自12岁就在加拿大求学,一路读到多伦多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曾于投资公司上班,后来返港成立自己的钜骏投资公司,还曾跨界做起高档发廊生意,在店内提供香槟、修指甲的服务,现在也是香港中华总商会的常务会董。

这位成功的商人,处理过的投资额,可以用“一个区”而不是“一栋楼”来计算。但他却万万没想到,在近在咫尺的香港,竟有成群8、90岁老人,得靠自己年迈的身躯、靠着捡纸箱、做粗工过生活,每餐只吃两颗蛋配一点米,且一点也不奢望子女会养他们,因为子女自己,也被香港的高压生活,弄得喘不过气……

这些老人,根本没有机会去问有没有尊严……

首次踏进“笼屋”的陈光明,在看到自己接下来几天要住的狭小房间时,脸上充满惊讶,走进斑驳的走廊、踏入房间,他看到更难以置信的景象:

老旧的空间被隔出一张一张床,他能睡的只有一张床,床铺外的空间,都要与其他老人共享。这几天每天的生活费,也只有10元港币(8块钱人民币),剩下的部分要自己赚。

“真的……难以想象……我没料到是这样的环境……”然而接下来几天,他将会见到更难想象的情景。

陈光明第一天的任务,就是要到街上收集纸箱、挣一笔吃饭钱。然而晃了一小时、一个一个问,“这个纸箱还要不要?”

陈光明很惊讶地发现,在街上,纸箱不是垃圾,是许多人要抢的重要资源,不小心拿到别人的还会被人白眼。

途中,陈光明开始和拾荒的乐伯伯聊天,发现高龄90岁的乐伯伯竟然清晨五点就开始到街上检纸箱,补贴生果金不够的部分,每个月1000元的生果金,有一大半都要拿去缴水电费与管理费,根本不够用。

帮忙完乐伯伯后,陈光明心情极为复杂,他眼眶泛红地说到:

“真的很心酸,在街上看到老人剪纸皮时,我们不以为意,但当我帮他推那些纸皮时,我觉得他是社区里的一个长者、一个人,有姓名、有家庭,甚至有很多需要。”

和乐伯伯短短的相遇,让陈光明真切感受到,这些拾荒老人的无奈……

那么,陈光明自己的任务呢?这个早上,他花了2个小时、特地走远路去沿街收了一叠纸箱,却只换到区区16元港币,而且这还是偷偷掺了水、让纸箱变重之后的价格!

尽管拾荒的过程相当辛苦、还要不时承受厌恶的眼光,但在这些拾荒者当中,有一半的人,每个月赚不到500元,还有许多人曾为了“争夺纸箱”而受伤,与乐伯伯一样,为了维持生计而拾荒的人,竟占了33%。

陈光明不禁感叹:“他们不仅是希望有尊严那么简单,而是没有机会去问有没有尊严,因为他们没有议价能力。”

工作没有辛不辛苦,谁叫你穷,只好挺着

在香港除了拾荒老人,也有很多老人手边没什么钱,只能靠着摆地摊勉强挣点钱,他们没钱进货,商品就靠别人赠送或自己拾荒而来。

当地的行规是早上5点开店、7点就要赶快收摊,以免被政府官员查缉,若收得慢了,辛苦弄来的货,就会全数充公。这些老人就这样挺着年迈的身子,在街上摆摊,用微薄的收入,加上政府发的生果金,勉强过生活。

经过一天的观察,陈光明也开始在观塘的天光墟(类似北京的鬼市,清晨或半夜开店、天亮就打烊的集市)摆地摊。但无奈的是,当天刚开始摆摊,就遇上执法人员要驱赶摆摊的老人们,在几经观望之下,他只好无奈地离开。这一天的摆摊,就此泡汤。

然而,陈光明只是来“体验”的,没了这一天的收入无所谓,但这些靠摆摊生活的老人呢?

摆摊一无所获,陈光明只好转战商场打工,负责在洗手间清扫。这天,他从早上7点就开始工作,但过了一阵子,他便因双腿酸痛,而决定休息一会儿。一个壮年男子做了没多久就脚酸,更何况是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

和陈光明一起做清洁工作的老伯伯受访时笑得灿烂,乐天地说道:“工作没有辛不辛苦,谁叫你穷,只好挺着。”伯伯说的轻松,旁人听来却有股淡淡的哀伤……

香港“下流老人”的悲哀

为什么上了年纪还不能退休?究其原因,是出自于当时香港并没有全面的退休保障制度,除非有积蓄,否则只能领取生果金与综援(救济金),加上每天辛勤工作过活。

陈光明在上了节目后十分感慨,过去的他认为,政府不应该直接发钱、给糖吃,但是与住在“笼屋”的、街上辛苦工作的老人生活、交流意见之后,态度竟180度大转变,觉得“直接给钱”,才是最实际的政策内容。因为他发现,了解他们的需要,才是最真实的“救急”,如果政治家没有真正与这些老人相处过、了解过他们,所有的政策,都只不过是打高空、自以为是罢了。

你也认为某些社会福利津贴会“养懒人”吗?若你愿意实际走入这些老人的生活、和他们聊聊,也许会对社会福利津贴有不同的看法。

编辑:鹤立高岗  格式:黄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