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计划第一条被否了

我的2017里提到,2018年计划多读书读好书。《原则》《领导力》《三国演义》《红楼梦》,开始罗列书单的时候我发现也许无法实现,按照我现在的节奏,根本没有空闲的读书时间,我把自己每天的安排填充的太满。


早上5点起床,通常有点小迟疑,真正清醒的爬起来一般在5点10分左右,开始冥想15分钟左右,5点半到6点20之间,一般会安排30分钟英语流利说,还有两条60秒语音知识星球打卡任务,一是“元认知训练营”冥想感悟,一是“60秒演讲行动营”每周一个主题的多维度解读。

碎片化学习。6点20分《硅谷来信》更新文章,坐下来开始阅读文章,构思留言写作,顺利的话6点45分搞定。宁向东《清华管理学课》更新完毕,继续阅读文章,构思留言,脑子卡壳的话会推迟到上午完成。上午9点15分香帅《北大金融学课》更新,忙里偷闲也要看一眼,白天顾不上写留言,晚上睡前一定会补上。目前为止是三个专栏,正打算订阅其他专栏,又担心安排不好时间,徒增焦虑。

洗脸刷牙的间隙,开始收听《清晨朗读会》,一般会听三遍,顺便用哑铃锻炼一下臂力,外加仰卧起坐若干。7点20左右开始动员儿子起床,一般他会假装睡不醒,磨蹭到7点50左右再爬起来,伺候他穿衣服洗脸上幼儿园。

白天有时间会用每日英语听力看TED视频、百词斩记经济学人单词,暂时没有养成强习惯,隔三差五的打卡。


加减之间。做加法做到没有时间思考,英语流利说已持续半年,在试用阶段发现产品设计很符合我的审美思路,坚持下来不算意外。有时也难免反思有何意义,如果节省下来的时间会不会更有价值,确实挤压了阅读思考的时间。适当做减法,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阅读是必备。无米之炊,难以为继。每周一篇的作业越发感觉到压力,尤其是最近几天,脑子里空空如也,无从下笔,只能任由思绪起伏,文字凌乱。无法保证持续的高质量输入,所谓的输出也只能是老调重弹,了无新意。

时间开销回顾,散落的碎片为数不少,若能合理搭配安排利用,尚有发掘空间。总体而言,早上的时间密度高,其他时间依然较为松散。

必要性分析。专栏阅读思考留言,几乎是雷打不打的习惯,《硅谷来信》已是第二季,潜移默化影响了思维习惯和看问题的角度,时间投入是值得的。金融课、管理学课可做知识储备,先在脑子里留下点印象,缘分到的时候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英语重温之路。内心是欢喜而充实的,当我专注听梅姨的新年致辞时,听懂的一瞬间我很诧异,原来没那么难嘛,本来做好了一年的准备,这是很确定的结果,只要投入时间,无它。对于TED演讲、BBC新闻这样的信息量大,语速偏快的内容仍然需要适应,已经有了看得到的进步,证明方法没错,继续践行。

培养说到能做到的状态。比如你计划写篇文章,坐在桌子前胡思乱想半小时,一个字也憋不出来,执行力好的人已经写完草稿了。这就是差别,干扰因素太多,需要随时切换状态,儿子随时可能会叫爸爸陪他玩会儿,手机或电脑随时有新消息提醒,只能适应这样的变化。60秒语音看似简单,有时十分钟都无法搞定。


简单空洞的计划难以落地。我是一个不善于做计划的人,在关于本次旅行的几点反思中可以看到随性带来的问题。我的计划是多读好书,至于为什么要读,怎么读,读什么书并没有明确。如果我半年前也只是模糊的想要学英语用英语,估计多半也是不了了之,大目标要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小任务,滴水穿石的节奏坚持,时间会是你的朋友。做一点调整,早上半小时用来阅读,随时记录笔记,原定的半小时英语用碎片形式补充。

这是由一条新年计划引发的思考,你有什么新年计划,如何分解执行才能确保实现呢?欢迎交流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