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针织布面异纤的分析与控制(文末附双11限时福利)

原文刊自:2019年7月

第47卷(总第573期)

摘 要

探讨布面异纤的分析方法及控制措施。结合生产实际,阐述布面异纤的概念及要求,并对布面异纤的来源、种类、特点及危害进行分析。指出:异纤会对布面外观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效益。认为:减少或预防棉纱异纤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棉花种植、收购、加工到纺织生产的各环节都必须给予重视。纺纱企业必须根据不同产品的质量要求优化配棉方案,增加异纤清除设备,加强生产管理,以减少异纤影响,提高布面质量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异纤;布面外观;地膜;棉秆皮;氨纶丝

近年来,由于原棉生产加工的影响和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棉纱中异纤对布面外观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屡遭用户的投诉和索赔,对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用户的质量反馈和生产实践,就布面异纤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如何预防和减少布面异纤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异纤概述

▎1.1 概念 
异纤俗称色纤、三丝或者红蓝点,指棉纱显示的非本色异性纤维疵点。
▎1.2 种类
针织面料根据颜色不同可分为浅白色布种和中深色布种。与之相对应,异纤根据颜色和对不同布种的影响分为有色异纤和白色异纤两种。有色异纤包括各种有色包装带纤维、有色纱线纤维、毛发丝、动物毛、棉树皮等,对浅白色布种外观影响大。而白色异纤主要是白色丙纶丝和地膜等,对中深色布种外观影响大。
▎1.3 危害
异纤降低了布面的洁净度,影响布面外观,如果含量较多,就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清除。通常清除的方法是人工挑除,或者采用RC涂料处理,费时费力,不但导致成本增加,而且耽误货期。目前市场上对布面异纤进行人工挑除或RC涂料处理的价格行情一般是16元/人·h,或每公斤布1元~2元,折算成纱价则为1 000元/t~2 000元/t,所以异纤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棉纱价格。另外,如果布面异纤太多,采取上述方法不能有效去除,就只能将已印染好的布匹重新染成其他不太显露异纤的颜色,我们称之为复染或套染。如果将本来染浅白色的布种通过复染染成中深色,那复染费会高达7 000元/t~10 000元/t,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质量要求

用户不同、布种不同,则对布面异纤含量的可接受程度也不同。例如,对于针织浅白色布种,要求较高的用户要求每匹布(约25 kg)的异纤不能超过10个,一般用户则可以接受20个~30个;对于中等深度颜色的杂色布种,一般要求每匹布异纤控制在60个以下;而对于较深色或黑色布种,则一般要求每匹布异纤控制在100个以下。另外,有的用户会对不同种类的异纤含量分别要求,如某厂就要求有色异纤合格值为0.3个/码(1码=0.914 4 m,下同),退货值为0.7个/码;白色异纤的合格值为0.3个/码,退货值为0.7个/码。
不同种类异纤在布面的表现形式及分析
不同种类异纤在布面上的表现形式不同,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不一样。充分了解各种异纤在布面上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异纤的特点,减少和预防其对布面的影响。
▎3.1 原料中的丙纶丝和尼龙丝异纤
丙纶丝和尼龙丝是两种最常见,也是早期棉纱异纤投诉的主要类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棉农在采摘、运输等棉花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编织袋包装棉花和尼龙绳捆扎袋口,编织袋和尼龙绳破损或者遗弃在棉花中造成的。
编织袋造成的丙纶异纤主要为白色,所以在中深色布面上表现明显。对浅白色布种,虽然这种异纤在布面上表现不很明显,但布匹经高温定形时异纤会发生融熔,不但使异纤颜色变黄、变深,对布面外观造成影响,而且也难以挑除。用于捆扎袋口的尼龙绳通常是有色的,因此尼龙丝异纤对浅白或中色布种影响明显,而深色布种对其有一定程度的掩盖,所以影响相对较小。
上述编织袋丙纶丝和捆扎绳尼龙丝异纤对布面外观都有较大影响,因此都要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进行清除,且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由于棉花生产和收购企业加强了此方面的管理和要求,上述类型的异纤已经减少了很多。另外,目前很多纺纱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加装了各种异纤清除装置,如异纤分拣机和带异纤清除功能的电子清纱器等,对此类异纤的清除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近年来有关丙纶丝和尼龙丝的布面异纤投诉少了很多,已经不是主要异纤类型了。
▎3.2 原料中的头发丝和动物毛异纤
头发丝异纤主要是由于棉花在采摘、晾晒、加工等过程中混入头发丝造成。头发丝异纤多为黑色,对中深色布种影响不大,但在浅白色布种表面显现为黑色疵点,影响外观。
布面的头发丝异纤主要靠人工挑除,由于其较细小,挑除难度大,因此有些企业会采用一种白色的RC涂料将头发丝涂白进行颜色覆盖,但对用户和消费者来讲则是以次充好的欺骗行为,实不足取。另外,如果布面的头发丝异纤含量过高,难以人工挑除和RC涂料处理,只能将坯布改染为中深色布种,这样棉纱的使用价值降低,售价降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棉花生产加工和纺纱各环节管理的加强,特别是机采棉的大量使用,此类异纤在原棉中的含量也逐渐减少,相应布面的异纤投诉也明显减少。
动物毛异纤主要来源于老鼠、兔子、猫、狗等,在棉花生长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动物与棉花接触时,其毛发脱落到棉花中所致。动物毛异纤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个头细小,人工挑除难度大;二是颜色较浅淡,具有隐蔽性,在坯布上不易看到,当布匹漂白或染浅色后才能明显显现;三是具有突发性,时有时无,无法预测;四是纺纱生产中的各种异纤清除装置对其难以清除。近年来在一些质量比较好的进口机采棉中也会发现此类异纤,所以要引起特别注意。
动物毛异纤在布面上表现为深黑色疵点,与头发丝类似,主要影响浅白色布种。由于以上原因,动物毛异纤不仅难发现、难去除,而且一旦发现,通常在布面上会大量密集出现,采取人工挑除或用涂色覆盖等方法都难以处理,只能将坯布改染为中深色,但这种处理方法限制了棉纱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棉纱的使用价值,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动物毛是影响棉纱质量的主要异纤种类之一,除了上述的改染处理,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3 原料中有色纱线的分散纤维异纤
有色纱线的分散纤维来源于在棉花采摘、运输、存放和加工过程中,一些毛线类的有色衣物或布料与棉花接触,比如新疆很多地方采用毛毯包裹和晾晒棉花,从而导致部分有色纤维脱落形成异纤。目前,部分机采棉也发现有这种异纤,产生原因不明,有一种说法是棉农有时将一些衣物遗弃在田间地头,棉花采摘时采棉机将这些衣物料一起吸进棉花中打碎,从而导致大量的有色纤维异纤。有色纱线分散纤维异纤在布面的表现形态大小各异,有的较大,表现为一段较粗的有色纱线;有的则很小,只有一根或几根纤维,有时候甚至要用放大镜才能观察清楚。
有色纱线分散纤维异纤体积小,一般情况下在布面上表现为一根或几根纤维形成的异纤疵点,肉眼较难发现,人工挑除又易造成异纤断裂,再加上纺纱生产中的异纤清除装置对其不起作用,因此清除难度大。另外,此类异纤一旦在布面出现,数量又很多,类似动物毛异纤,很难清除,所以对浅白色布种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在棉纱和坯布阶段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一旦用于生产浅白色布种再发现异纤问题往往为时已晚,只能做改染中深色布处理,这样就降低了棉纱的使用价值,甚至会导致成品布或服装的交货延期,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有色纱线的分散纤维和动物毛是目前对布面外观质量影响最严重、最难解决的两类异纤,纺纱企业在使用棉花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3.4 原料中的机采棉地膜异纤
机采棉地膜是我国采用机械化采摘棉花后产生的一种新异纤,也可以说是新疆机采棉特有的一种异纤,这在手摘棉和进口机采棉中都很少出现。由于我国新疆地区气候较干旱,棉花种植时需采用地膜覆盖棉田来保持地表水分,棉花采摘时,采棉机会将地面上的地膜与棉花一同吸进机内,打碎之后就会形成大量异纤。
地膜异纤多是白色,少数为有色,对各种色布都有较大影响。就白色地膜而言,会在中深色布种上表面表现为明显的白色小疵点。很多人认为对浅白色布种影响不大,但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白色异纤在面料定形过程中会受热变色,在一些质量要求高的漂白布表面会成为浅黄色的疵点,只是由于异纤较小、颜色较淡,一般人误以为是油污纱,将疵点拆下在放大镜下观察,则很容易判断是地膜。事实上,由于布料结构的不同,此类地膜异纤在梭织布上表现粗长,经过热定形,颜色变得深而明显,影响更大。
布面地膜异纤的处理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纯棉布。因为无论深浅布种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掩盖,只能采取人工清除或布料套染的方法。由于此类异纤较小且脆,人工挑除很费功夫。所以如果纯棉布面的地膜异纤过多,很多用户选择对布料进行套染,类似涤棉混纺布的双染工艺,让地膜也着色,从而消除其对布面外观的影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纱价折算约为1 500元/t,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机采棉地膜也是目前对棉纱质量影响较大的异纤种类之一,纺纱生产时要注意预防与清除。
▎3.5 原料中的棉秆皮异纤
棉秆皮异纤是机器采摘棉花时将某些棉秆皮撕落打碎后混入棉花中形成的一种异纤,织布厂也称之为“草纤”。作为机采棉特有的异纤类型,棉秆皮在国产机采棉和进口机采棉中都有出现,而且原棉等级越低,出现的几率越高。棉秆皮异纤若在纺纱过程中未能被有效去除,则会以缠绕形态附着于棉纱,并在布面上形成深色疵点。
棉秆皮异纤的影响根据体积大小不同而异。如果体积较小,坯布经过漂染处理后基本可以去除;如果体积较大,则很难完全去除,易在布面上形成异纤疵点,有时即使异纤疵点被完全溶解掉,又容易在布面产生破洞疵点。另外,较大的棉秆皮异纤还会影响针织生产,造成织疵,比如在弹力布生产的过程中,氨纶丝很容易被棉秆皮刮断形成断丝布面疵点。另外,在坯布检验中,棉秆皮异纤经常会被当作常规异纤来统计,所以对于采用机采棉为原料生产的棉纱,如果棉秆皮较多,经常会被用户投诉异纤超标,因此要加大对棉秆皮异纤的重视和清除力度。
▎3.6 原料中的化纤疵点异纤
对于化纤与棉的混纺产品,如果化纤原料中含有较多的并丝、粗丝和硬丝等疵点,这些疵点比正常纤维粗若干倍,染色后会在布面显现比其他正常纤维颜色更深或黑色的疵点,影响布面外观,很多用户都将它认作为异纤疵点。
此类化纤疵点异纤对漂白或深黑色布种影响不大,但对染浅色或者中色的布种影响较大。由于疵点处吸色率高,异纤在浅中色布面上会变得更深色或黑色明显疵点,影响外观。另外,出现这种疵点时,通常表明化纤原料质量出现波动,疵点数量很多,有时每米布甚至达数十个疵点,普通的人工挑除根本不能解决,只能对布进行改色处理,漂白或者复染为其他深黑色布种,所以生产中一定要提前检查,预防此种疵点。
▎3.7 原料中其他特殊类型异纤
在原料中除上述常见的异纤种类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异纤,如氨纶丝、杂色纤维、萤光点等,通常在副牌纱中多有出现。在生产副牌纱时,如起绒用的环锭纺或转杯纺粗号纱等,为降低成本,很多企业都会在原料中混入一定比例成本较低的再生棉。而再生棉通常由回丝开松或者布料脱色打碎开松而成的纤维,其成分复杂,如果使用再生棉时未作认真检验和选择,那么生产出的棉纱很容易含以下几种异纤。
3.7.1 氨纶丝异纤
使用混有氨纶丝再生棉生产的棉纱织布后,布面异纤呈白色分散分布,这种异纤对布面外观影响很大,通常用户会拒收。
3.7.2 杂色纤维异纤
使用混有未完全脱色纤维的再生棉生产的棉纱织布后,布面异纤量多且随意分散分布。含杂色纤维异纤的棉纱通常只能用于黑色布种,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3.7.3 表面萤光异纤

如果再生棉中含有部分缝纫线加工而成的纤维,由于很多缝纫线用的是增白涤纶,在紫色灯光下会出现萤光效果,因此布面会出现很多的萤光点。通常,用户会将这种萤光点也认作异纤。对于一些高要求的布种,如出口欧美的童装用面料,不允许出现这种萤光点,因此在原料选择时一定要注意防范。
▎3.8 纺纱生产中产生的不同纤维回花或飞花异纤
以上所述几种异纤来自于生产原料,在纺纱生产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也会造成布面异纤。比如说同一车间同时生产纯棉和涤棉混纺纱,若涤纶纤维的飞花、回花等混入纯棉品种,纯棉坯布染色后,由于涤纶纤维为白色不上色,就会在布面上显现很多白色的疵点,用户一般会认作异纤。当布面出现这种异纤时,数量通常会很多,不适合采用人工挑除的办法处理,只能对布匹进行套染或当作混纺织物来染,导致费用增加。另外,车间同时生产各种色纺品种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要注意做好生产车间的隔离防护工作。
▎3.9 纺纱生产中产生的油污纱异纤
生产过程中,如果棉纱被油或其他脏污物污染,污点会在布面上显现为深黑色疵点,从而被用户误认为异纤。目前很多布面污点经过漂染处理都不能彻底去除,有残留痕迹,因此对浅白色布种影响明显,只能用于中深色布种,使棉纱用途受限,且售价降低500元/t~1 000元/t。所以生产企业平时要做好对棉纱的保护措施,防止此类质量问题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10 半制品异纤标记
很多纺纱企业为方便质量追踪和产量登记,通常会在半制品上用色笔作标记。以前,色笔是食用色粉做成,经过漂染处理就可以去除。但近年来有些企业直接使用一般粉笔做标记,织布后在布面显现一道色痕,即使经过漂染处理也不能完全去除,影响浅白色布种,使用户误认为是异纤。因此,纺纱生产中对半制品标记时尽量不要用色笔做标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3.11 织造产生的异纤
除了纺纱过程产生的各种异纤,在织造生产中也可能产生异纤,且常被误认为是纱厂的责任,所以要仔细分析与辨别,尤其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织造过程中产生的脏飞花疵点。织造生产时,车间内有些脏的小飞花会黏附在棉纱上并织进布里,在布面上形成小黑点,验布时被误认为异纤。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专用清洁液清洗或拆纱分析等办法来辨别是织造飞花疵点还是棉纱中的异纤,以分清责任。
二是织造或络筒车间生产其他有色品种的纤维污染产生的异纤。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通常是针织机或络筒机生产其他有色品种后清洁工作不彻底,造成残留的有色纤维污染棉纱,从而产生异纤。另外,如果车间内相邻机台同时在织有色品种而分隔防护不好,也会造成有色纤维飞花附入,产生布面异纤。此类异纤在布面看起来比较松散,一旦出现,数量多,影响大,很多时候被误认为是棉纱异纤,因此要仔细辨别,区分责任,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预防和减少布面异纤的一些措施
综上所述,异纤对棉纱质量、布面外观和企业效益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努力减少棉纱中的异纤含量。要减少异纤,就会涉及到棉花种植、收购、加工、纺纱、织造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就纺纱生产过程中如何预防和减少异纤介绍一些措施,供大家参考。
▎4.1 合理选择原料
棉纱异纤主要来自于生产原料,虽然纺纱企业无法控制原棉的异纤含量,但可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选择使用不同异纤含量的原棉。
目前使用的原棉从采摘方式上主要分手摘棉和机采棉,两者对原棉中的异纤含量有较大影响。手摘棉在采摘、晾晒、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异纤含量较高,特别是编织袋丙纶丝、捆扎绳尼龙丝、有色纤维、头发丝和动物毛等类型异纤含量多。机采棉的异纤含量相对要少,但不同国家和产地的机采棉异纤含量也不一样。比如澳棉异纤含量最低,美棉和巴西棉的异纤含量居中,而我国新疆机采棉异纤含量偏高且地膜异纤较多。掌握不同原棉异纤含量的特点,就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合的原棉。
4.2 加强原料异纤含量检验和控制
不同产地、不同批号的原棉异纤含量差异通常都较大,所以使用之前要对每批原棉抽检异纤的含量。检验时可采用人工挑拣的方法,也可通过异纤机的清除情况来查验原棉异纤的含量。检验异纤时,不仅要关注异纤含量的多少,同时要注意异纤的种类。对含有动物毛、地膜、有色纱线和布碎等对布面影响大类型异纤的原料,要慎用于浅白色布种。另外,对检验出来的异纤或用户反馈的异纤要用高倍放大镜进行仔细分析,认清异纤类型,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对化纤纯纺或混纺产品,为了减少和预防因原料并丝、粗丝等疵点导致染色后颜色变深形成的异纤疵点,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原料,控制化纤原料的疵点含量,比如超长纤维率少于0.5 %,倍长纤维含量少于0.6 mg/100 g,硬并丝、粗丝等疵点含量要小于2 mg/100 g,特殊要求时甚至在0.5 mg/100 g以内。二是原料使用之前,先做纤维染色试验,用放大镜检查深色纤维疵点含量,再决定原料的使用。三要经常检查纺纱生产中的落棉疵点,比如梳棉盖板花是否含有并丝、硬丝等疵点。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副牌纱,建议最好不要混用再生棉,以免产生异纤问题。
4.3 优化配棉方案
通常针织面料根据所染颜色深浅不同分为中深色布种和浅白色布种两类,不同布种对棉纱的异纤要求不同,有时即使同一布种不同用户也有不同要求。因此,必须充分掌握各种原料的异纤情况,再根据产品质量要求优化配棉方案。
通常浅白色布种对棉纱的异纤含量要求较高,按每匹布25 kg计,要求较高的用户每匹布异纤数少于10个,要求较低的则30个以内可以接受。要求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配棉方案。对于每匹布异纤要求不大于10个的漂白专用纱,建议采用质量比较好的全澳棉生产;每匹布异纤要求不大于20个的,可采用全美棉或全巴西棉;每匹布异纤要求在20个~30个的,可采用新疆机采棉,但要求不能含有有色纤维和动物毛等异纤。
中深色布种对棉纱异纤含量要求较低,但也需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调整配棉。通常中色布种每匹布异纤数要求不大于60个,深色或黑色布种每匹布异纤数要求不大于100个,对此可选用部分新疆或地方手摘棉。
对无定向用户的大众产品,棉纱异纤要求界于浅白色布种和中深色布种用纱之间,既可做中深色布种,也可做一些要求不太高的浅白色布种,市场上称之为均色纱,每匹布异纤数量一般要求控制在30个左右。生产均色纱要同时考虑异纤问题和染色性能,可全部选用质量比较好的新疆机采棉,或新疆机采棉和新疆手摘棉混配,但要控制手摘棉的异纤含量最好在0.3 g/t以内,且不含有色纤维和动物毛等异纤。采用这种配棉方案,再加上纺纱中异纤清除装置的把关,生产的棉纱基本可满足上述要求。
▎4.4 加强生产管理
棉纱异纤主要来源于原料,如果在纺纱生产中适当采用设备或工艺方面的措施,加强运转管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异纤。
4.4.1 充分利用异纤清除装置
实践证明,在清棉工序加装异纤清除装置、络筒工序采用带异纤切除功能的电子清纱器等,可有效减少棉纱异纤,特别是对布面外观影响比较大的编织袋丙纶丝、捆扎绳尼龙丝、机采棉地膜、有色纱线、布碎和棉秆皮异纤等。无论是生产订单纱还是均色纱,若配棉合理,生产中配置并充分利用异纤清除装置,都可较好控制异纤含量在较低水平,满足用户或市场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异纤清除装置虽有较好的清除异纤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首先,设备都有一定的漏清率,若原棉中异纤含量较多,即使经过异纤机清除的棉纱也很难达到很高的质量要求;其次,对动物毛及有色纤维等细小异纤,目前设备尚不能有效清除。另外,异纤清除设备的使用会影响纺纱设备的运转效率。如当原棉中异纤较多时,异纤清除设备会将异纤和棉花一起大量清出,既降低了设备的有效产量,清出的棉花又需人工重新挑拣。同样,当棉纱异纤含量较多时,络筒工序带异纤切除功能的电子清纱器就会频繁工作,既降低络筒机效率,还产生大量接头疵点,回丝与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要切实解决异纤问题,需多方面采取措施,不能过分依赖异纤清除设备,否则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4.2 加强运转操作管理
加强运转操作管理,做好以下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异纤。
(1)原料开包时,做好对包装物的处理,从源头上预防异纤。通常进口棉采用麻包袋包装,使用时务必将包装袋及黏附的麻丝清理干净,并用白光手电筒细致检查,避免麻纤维残留在原棉上成为异纤。化纤原料一般用丙纶袋包装,在运输、装卸和开包使用过程中要细心操作,以防止丙纶丝被打碎黏在原料上形成异纤。
(2)不同颜色或不同纤维成分的品种尽量避免安排在同一车间生产,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必须做好车间分隔和回花管理工作,防止纤维相互混入变成异纤。
(3)严禁使用色笔直接在半制品上作记号。加强挡车工的捉疵把关,越早清除异纤对减少异纤数量及危害越有利。
(4)采用质量有保证的有色尼龙绳,以防掉色污染棉纱。另外,采取措施预防出现油污纱、煤灰纱和脏纱等。
4.5 优化工艺设计
这里重点是针对机采棉中比较大的棉秆皮异纤。对此,可在工艺上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清棉、异纤机工艺,可有效去除部分棉秆皮异纤;二是加强清梳和精梳的分梳,加大梳棉盖板花的排杂量,适当增加精梳分梳次数和落棉量;三是合理设置络筒清纱工艺。实践证明,当棉秆皮的粗度大于13%,长度大于8 mm时,在布面显现比较明显,应该切除。因此,采用USTER QUANTUM 3型电子清纱器生产时,将电子清纱器的异纤FD清除工艺参数设置为11%×2 mm,9.5%×9 mm,7%×18 mm,5%×24 mm时,可取得较好的清除效果。
4.6 预防织造过程产生的异纤
针织生产中要防范异纤的产生,一是转换品种上机前加强车间生产机台的清洁工作;二是做好不同品种间的隔离防护。出现异纤问题时,纺纱企业可采用拆纱观察分析等方法,辨别原因,区分责任,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经济损失。
总结
综上所述,异纤对布面外观质量的影响很大,一旦发生就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处理,对企业效益造成很大影响。减少或预防棉纱异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棉花种植、收购、加工、纺纱、织造等各环节。对纺纱企业来讲,要减少异纤影响,必须根据产品质量和用户的不同要求合理选用原棉类型,优化配棉方案,增加异纤清除设备,同时加强车间的生产管理。针织生产企业同样需加强车间的生产管理工作,预防织造可能对棉纱带来的异纤污染,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减少棉纱中的异纤含量,提高布面质量的整体水平。

本文作者李志成老师对针织用纱有一定的研究

特将自己在纺厂工作20余年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

在纺织人专业线上平台——梭子讲堂

开设精品课程——《李志成谈针织用纱》

课程已全部更新完毕

订阅课程

您将收获

1个主题思想 贯穿全程
从用户角度预防、改善针织用纱质量
3大方面 阐述针织用纱质量要求
从用户的角度阐述在商业贸易、织造加工、布面质量等三个方面的一些具体质量要求

4个板块 分析常见质量问题
如何从纱线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布面色档、布面条干、布面异纤及布面棉结

10分钟每节课 碎片化学习高效利用时间
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天只要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即可学完1节课

20余年从业经验 教你弯道超车
李志成老师从事纺纱行业二十多年,其中有十八年是做售后服务工作,处理过大量的质量问题和用户投诉。手把手教你减少用户投诉,实现弯道超车

60+优质音频课 系统阐述
60+优质音频课系统阐述针织纱在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在工作中能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提高针织纱的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增加企业的效益
百余种图文案例 生动教学
避免枯燥理论,上百种图片及案例分析,让你像听故事一样学习,在案例中实践。更有直播互动辅导课和不定期知识彩蛋丰富课程内容
专属互动空间“李志成针织用纱研习社”
学员和李志成老师专属的互动空间,直面讲师答疑解惑
资料来源:《棉纺织技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