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酥肉香满嘴流油,老北京人一般这么吃猪头肉

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卖猪头肉的小贩常来。他们身背椭圆形的红漆木柜,上面放着案板,柜内放猪脸子、猪耳朵、猪口条(舌头)、猪心、猪肝、猪肺、猪肚儿、猪尾巴等。因为这些东西虽上不了席面,但很好吃,而且价格比猪肉、排骨要便宜得多,所以就成了市井百姓、贩夫走卒的酒菜小吃了。百姓欢迎,生意就好,于是就有了专以熏制猪头肉、沿街叫卖为生的小贩了。

他们清晨到批发市场买回新鲜的猪头,清洗干净,用刀劈开放入锅中,加入盐和作料,大火煮开,再改文火慢炖,待到七八成熟时捞出,把骨头、牙齿等杂物都细细剔除,然后涂上红曲,上架用炭火熏烤,烤到完全熟透撤火,放置通风处吹凉。猪头肉油亮透着红色,散发着阵阵熏香。小贩把它们切成大块,放入红漆木柜中,下胡同沿街叫卖。

进胡同他们就吆喝“熏鱼儿来,炸面筋来哟!”——却从来不吆喝“卖猪头肉”,虽然他们也确实附带卖熏黄花鱼、熏鸡蛋、熏豆腐干儿,但从来没见过带卖面筋的。我想可能是因嫌弃猪头肉不是猪的正经部位,觉得这名称不雅吧?

猪头肉除了可以当下酒的菜,最好的搭配是刚出锅的热火烧。火烧是用白发面烙成,两面微黄,从中间掀开,把切成片儿的猪头肉往里一夹,火烧的热气把猪头肉立刻焐软了,变得软糯可口,香味立马溢出,特别好吃。也可以夹在芝麻烧饼中。所以小贩的红漆木柜中也带着一些热火烧或芝麻烧饼,因为都在一个柜子里,猪头肉香软,烧饼温热,两者相夹,那真是绝配美味。一听见吆喝,街坊邻居出来买的人很多。

老北京的街巷中少不了酒摊儿、酒馆儿。喝酒的人都要吃一些佐酒的小菜儿,猪头肉就是酒客的爱物之一。卖猪头肉的也是轻车熟路,专奔酒馆儿。他们把猪脸子、猪耳朵、口条都分成部位卖,当然耳朵和舌头要贵一些。把酒客要的部位切成薄片,用荷叶一包,主顾手托荷叶,转身就进酒馆儿滋润去了。

我小时候住在西四牌楼附近,常到四牌楼东南角儿的德庆楼买酱猪头肉。酱猪头肉煮得十分烂软,味道醇厚浓郁,我觉得比熏猪头肉更好吃。它的肉皮呈亮亮的咖啡色,切成片,肥肉洁白,瘦肉淡红,三种颜色和谐,在对比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猪头肉是肥而不腻的,因为它里面还有一些半透明的肉筋,咀嚼时有润滑筋道的口感。切一盘猪头肉,用妈妈刚烙的烙饼一夹,肉皮和肥肉立马融化,用手托着赶紧吃,饼皮酥,肉软香,吃得满嘴流油。吃完再喝一碗小米粥溜缝儿,那真是我的最爱。

猪头的各部位味道不同,但都非常好吃。酱猪舌肉质细嫩,没有肥油,也没有肉丝,只有肉香;酱猪脑从外观来看是浅酱色,切开看异常白嫩,十分细腻,入口不用牙嚼,只要用舌头一抿,立刻化开,老人们都喜欢这口儿。听大人说吃哪儿补哪儿,常吃猪脑可以提高智力,这当然是笑话了。

中国的美食在世界上可称得上首屈一指,不用说鲁菜、粤菜、淮扬菜、川菜等大系列,就连这上不了台面的猪头都能做得色香味俱全,可见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原标题:猪头肉

来源:北京晚报 何大齐 文并图

流程编辑:u00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