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论商周中原青铜文化与闽越地区的交融 ---福建馆藏青铜器赏析

众所周知,我国从从夏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福建在商末周初时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原始社会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
我国在商周时期,先民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工具,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于是,商周两代成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光辉时期,即青铜时代的鼎盛期。
考古发现福建青铜时代始于商代晚期至汉代前期,其年代大约距今二千至三千年左右,从五十年代初至今,先后在福建的光泽、蒲城、政和、崇安、建阳、宁德、闽侯、福州、福清、莆田、武平、大田、长汀等地出土了一批先秦青铜器,大致可分为兵器、乐器、生产工具三大类。兵器器型主要有戈、戚、矛、剑、短剑(匕首)、箭簇等;乐器有铙、钟、铃、铎等;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锯、刮刀等。发现的这些先秦青铜器物相当一部分是中原习见的器物和吴、越地流行的铜器,还有一部分是具有本地特点的器物。
代表福建青铜时代文化的典型器物有:福建省博物院藏 西周云纹青铜铙、福州市博物馆藏 商兽面纹双衔环青铜罍、
厦门市博物馆藏 战国青铜蒜头扁壶等,分别反映出福建地区与中原青铜文化的融合。
下面我们分别重点谈谈这几件器物的前世今生:
一、 福建省博物院馆藏 商周乐器:青铜铙
1978年12月,在建瓯小桥镇阳泽村出土一件西周早期的乐器:青铜铙,该铙距今约3000年,重100.35公斤,高76.8厘米,铙的通体表面饰有西周时期流行的云雷纹,线条流畅,布局严谨而富于变化,铙柄上部两面各饰兽目一对,与云雷纹构成兽面纹(即“饕餮纹”);铙正面还铸有36个乳钉,敲打时声音悦耳,音质纯正;整个铙体深厚古朴、铸造精美,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最重的青铜铙之一。
1989年,在建瓯南雅又出土了2件略小的西周中后期的青铜钟。钟是我国古代祭祀或宴飨时不可或缺的礼器,为西周后期的主要乐器之一。据考古研究,建瓯出土的青铜钟造型近似于湖南境内出土的商代乐器青铜铙,可能受到湖南商代青铜铙的影响演变发展而来。因此,建瓯出土的铙、钟属于蛮族文化的传统器物,是福建先秦闽族文化的典型器物。
二、福州市博物馆馆藏 商 兽面纹双衔环青铜罍(盖佚)
方罍通高46厘米,敛口、广肩、下腹内收,方圈足微外撇,肩前后各有一兽首,额上有一对弯曲的角,肩左右各有一兽首衔环,环上饰细花纹,正面腹下各有一兽形鋬,兽头上有角。方罍通体满饰花纹,主体纹饰以云雷纹为地,上面饰以夔龙纹、颈部四周饰夔凤纹,腹部两两相对加目、眉、耳、口、鼻纹组成饕餮纹饰。器物整体造型稳重、纹饰丰富、动静相宜、端庄华丽。最突出的特征是下腹部有鋬,可以提起使罍倾斜,对于倾倒储存的液体较为方便。该罍通体无铭文。
罍是古代盛酒的器皿,是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中级别较高的一种,在祭祀等重要场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从器型上分为方罍和圆罍两种,其中方罍较少见,制作工艺也比圆罍复杂的多考古出土的方罍在全国仅存有二十几件,颇为罕见,而在福建也仅有这一件,在商代青铜器的馆藏品中学术价值不可估量。此罍与湖南博物馆的皿方罍器型、纹饰极为相似,多次经全国青铜专家鉴定,均认为是全国仅存的几件商晚期青铜方罍中品相较好的一件,堪称国宝。
三、厦门市博物馆馆藏 战国青铜蒜头扁壶
战国时期,越国人善冶炼,福州市北的冶山和剑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威王作战,越国为楚国所败,国亡于楚,越国的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并在闽中传播吴越和中原文化。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置闽中郡,郡治在东治(今福州),福建为闽中郡辖区的一部分,从此福建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由于文化的流动性,福建与中原内陆的联系日益加深。
这个来自于二千年前中原腹地的战国青铜器蒜头扁壶出现在闽越大地,它是厦门博物馆于2018年征集福建省(收藏文化协会)青铜专业委员会的一件藏品。整器高28厘米,通体素面,体现了素雅、古朴的审美意识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装饰思想与工艺特点,器型完好无损,造型别致,流畅丰满,器身的铜光与一层薄绿绣相间,是一件殊为难得的珍贵藏品。
因壶口做成蒜瓣形而得名,这种器型为秦文化的代表器物,起源于陕西关中,后随着秦的统一战争传播到国内各地,从出土发现来看,均出自贵族墓葬中,并伴随鼎、钫等。
通过对上述三件青铜器物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福建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最晚应在西周时期,很有可能早到商代晚期。
从地理位置上及青铜器发展的关系来看,福建青铜文化早期阶段受到了浙江和江西两地商周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由浙江进入福建后南下粤东。福建青铜文化的肇始年代晚于中原地区毋庸置疑,发展水平与中原内陆及邻省相较而言,也是有所距离。
根据福建青铜器出土的资料来看,从西周到西汉前期,青铜器发现的数量不多,远逊于浙、赣、粤地区。在已知的青铜器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器物所占比例还不过半数,半数以上的青铜器可能都是从中原或邻近省份输入之物。
特别是一些较大型或精美的铜器,都是输入品,这说明福建地区虽然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自己的青铜铸造业,但本地的制作能力低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军事的需要,因此还是较多依赖中原铜器的输入,这也是福建青铜文化的一个特点。
以上为商周中原青铜文化与闽越地区的交融我之所见,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2020.10.18 厦门

作者:刘晓建 (中国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建省收藏文化协会理事、青铜专业委员主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