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人心!他是水彩届的传奇,用83年将水彩肖像画推向新的境界
“藏族的人和生存环境我都很喜欢,
这是一个强悍的民族,
淳朴简单、勇敢勤劳。
藏族人热情好客,
我所描绘的对象都是非常真实的。”
——刘云生
1937年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
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1963年至退休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退休后潜心于水彩艺术的研究与创作。
自画像
作品曾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金奖(合作);
纪念邓小平100周年全国美展获银奖;
第三届全国年画展获三等奖;
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获优秀奖。
全国美展第六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及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展览,
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中国水彩人物画展入展,四川省水彩画展连续金奖。
欣赏刘云生先生的作品,
仿佛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你会看见沐浴在藏地强烈日光下,
稚嫩清澈的瞳孔,
晒得绯红脸颊下,
最真挚灿烂的笑容。
每张脸孔,每个眼神,
如此扣人心弦,
也许,只有属于那藏地,
那草原才有的这种质朴与感动...
哺育
西部儿童
刘云生先生的水彩画,
大多以人物为创作主体,
再从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撷取题材,
他关注着西藏的现实、社会和自然。
童趣
1963年毕业的刘云生先生,
曾参加过国家核试验,
并在试验场地原子弹总装期间,
单独昼夜连续守护原子弹及现场多天,
后来再从青海入四川,
在山里工作生活三十余年。
谁更灿烂
由于工作的特殊原因,
使他极少能创作,
虽然如此,他也从不肯舍弃绘画,
退休后他就全心进入绘画圈内,
潜心水彩画的研究与创作。
走遍了西藏、青海玉树、四川甘孜、
阿坝等地二十多次,
把那里的风土人情,生活日常,
一一用水彩的方式记录下来。
在阳光下微笑
逼真写实的技法,
不论孩童还是老人脸上粗糙深陷的皱纹,
都被刘云生先生清晰真切地记录下来,
他们好似从画里走来,
迫不及待的要跟大家说,
讲述着属于他们不平凡的一生。
刘云生先生之所以认定,
选择水彩人物画创作,
他认为水彩具有流动性、透明感,
在人物的描绘上能更精细、丰富。
这不仅需要他超强的画功,
更需要对人物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问天
黄河上游
藏民——是他笔下最常见的水彩人物,
他喜欢西藏这独特神奇之地,
在那儿创作、住寨子、住帐篷、
与藏民兄弟同吃同住,
让他乐不知返...
长期生活在西藏的刘云生先生,
就这样将追忆的细节定格在人物与景物上,
通过扎实的造型功底、
娴熟的水彩画技术,
非凡的展现给世人。
陈丹青先生在《西藏组画》中
抛弃了戏剧性构图,
用现场感突破了,
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的写实规范。
转经人
《牧民老人》水彩
而刘云生先生却是用空灵的水彩,
画出了油画的效果,
厚重而不艰涩,坚实而不呆板,
色彩通透而不晦暗,
在水彩的表现力上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使水彩画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穿皮袄的老人
“来看看吧,这就是我生活的世界,
我心中的藏地。”
他重视整体气势浑融的营造,
尤其不同光线下的气氛差异,
更精心于人物眼神等细节的刻画,
小孩清澈的眸子,
少女深情的目光,
老人历经的沧桑,
既是质感的表现,又是人物感情的表现
和内心世界乃至灵魂的揭示。
现83岁的刘云生老先生,
依旧没有停歇他的水彩创作,
对于画画他形容:
“有人说画画是一种乐事,我不这么认为。
画画实际上是一个苦差事。
我把画家比作苦行僧,
没有几十年一辈子的修行做不了高僧。”
他就是那么一位苦行僧。
打麦场上1
打麦场上2
打麦场上3
他,经历过高原边陲生活的洗礼,
双脚探寻过不计其数的荒山野寨,
创作了一幅幅动人的水彩画作,
你喜欢这位苦行僧的作品吗?
喜欢这篇文章就关注和转发下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