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史今读】杨慎:铮铮似铁 温润如玉

时间:2020-08-10 10:18    来源:宿州市纪检监察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这首词牌名为“临江仙”的经典名作被歌唱家杨洪基先生倾心演绎,令无数观众击节称赏。但原著中没有说明出处,以致很多人以为是罗贯中自创,其实这是极大的误会,它真正的作者是明代大学者杨慎。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著名文学家。杨慎一生勤奋好学,博涉百家,生平著述百余种,涉及文学、哲学、史学、地理、民俗等,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诗、词及散曲创作水平很高,尤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名扬于世,时人将其与解缙、徐渭共称三大才子。

正德六年杨慎殿试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他为官清、刚正不阿,一个极为突出的表现是他虽然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即才华横溢、仕途平顺,却不是那种“何不食肉糜”的象牙塔中脱离民众的精英。他非常关心下层,经常通过诗歌反映黎庶疾苦,作品有杜甫、白居易之遗风。

在后来成为杨慎命运转折点的“大礼议”政争中——明武宗朱厚照无子,驾崩后由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嘉靖帝。按皇室规矩,嘉靖帝应称武宗之父为父,只能称自己父亲为“本生父”或“皇叔父”。嘉靖帝不欲循此,因之与杨慎诸人爆发剧烈争议,杨慎因力持己见、忤触人君逆鳞,被贬黜云南,仕途一落千丈。

今人对这场争论或许觉得莫名其妙、无厘头,但在尊“理学”为唯一圭臬的晚期封建社会,对“礼制”的坚守类乎今天欧美人士信奉的政治正确,是检验读书人气节的重要标尺。杨慎敢于坚持自己立场,不迎合附和有生杀予夺之权的最高统治者,其书生意气、铮铮铁骨,百载之后仍凛然可见、令人倾仰。

人到中年被流放到万里蛮荒、瘴疫丛生之地(云南),一般意志薄弱者可能会就此颓废沦落、一蹶不振,但杨慎的做法却迥异于此,正如某经典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有些鸟是不会被笼子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

当时的云南是边陲之地,远离统治中心,土匪横行,盗贼猖獗。流放期间,杨慎仍不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本分,带领家奴百余人,帮助地方官出谋划策,平定了乱贼。还指导当地人民如何从事生产,把中原地带先进的耕作方法和医疗技术教给当地人民,大大提高了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

贬谪期间的杨慎,主要精力集中在著述方面,但他对家风建设更是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丝毫不敢懈怠。他不仅谨记祖母“四重”(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的家训,还以“四足”(他自创的一首打油诗,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教育子孙淡泊名利,节俭持家)加以弘扬完善,临终时口授遗言“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不仅自况平生,更是告诫子孙要重义轻利、见义勇为。

杨氏家训对后人影响极大,杨慎后辈均能恪守祖训,为官者清自律,为商者兼济大众,留下许多佳话。杨慎儿子杨有仁(进士)任侍御史时,清正直,“抗论不避权势”,后辞官回家,“居乡清俭,虽出相门,无异寒士。”风骨节操与乃父如出一辙。

君子如铁,坚铮刚直;君子如玉,温润内敛。杨慎一生,前期似铁,后期如玉,其中一以贯之的正是儒家先贤所教诲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价值理念。尽管一生大起大落,历经艰辛坎坷,但杨慎却凭借胸中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无论在修身、齐家还是从政方面,都卓有建树,孔子云“立德、立言、立功”是人生“三不朽”,杨慎当之,坦然无愧。

(泗县纪委监委  刘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