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平原 作者:远方【长篇小说连载】

豫东平原
这是一座老屋,一座老得气喘吁吁的老屋。
斑驳的青砖蓝瓦诉说着它曾经的风姿,也见证着沧桑;墙体上伤疤一样的坑坑洼洼又证明了它的衰老。与一座座漂亮气派的二层小楼相比,低矮破旧的土屋显得如此委琐萧瑟,如俊秀的姑娘脸上的痦子,或者磕掉的门牙,如果不是处于村庄的一角,它的大煞风景的存在几乎让所有村民难以容忍。但是,村民们忍了,不仅忍了,还对它礼遇有加,好像它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让人心生敬畏而发自内心的顶礼膜拜。
它是有故事的。它的故事不仅充满传奇,而且还是这个村庄的精神源头。它是一个历经风雨沧桑的耄耋老人,微笑地注视着如风般欢呼雀跃快乐成长的后世子孙,用它的睿智、它的深沉、它的博大、它的坚韧、它的悠远滋养着贫瘠土地上挺起的血脉脊梁。
在村民们的心目中,它不仅仅是一段久远的历史,更是一个象征,一个全族的精神寄托。没有人敢对它不敬,更没有人动过要推倒它的念头。每次经过它身旁,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停下来,默然而肃穆地注视它一会,好像是在与它对话,又像是在向它倾诉向它忏悔,倾诉自己和自己家庭的成长,忏悔自己曾经的过失。逢年过节,族里也没有忘记它的存在,总会像崇敬自己的先人一样给它上三炷香。有它在,大家就觉得日子过得踏实有底气,有力量,更有奔头。
在豫东平原这个平凡的小村庄里,这座老屋就是郝姓的精神图腾。
郝毅是这座老屋里繁衍出的第八代子孙。其时他们郝氏家族已经人丁兴旺,千余口人丁算得上周围村子里一个数得着的大姓,可以和裹窦盛张四大姓平分秋色。他们的勤劳本分、坚韧吃苦的品性给他们的日子带来了越来越丰厚的回报,也让其他村庄的人刮目相看,敬佩有加。迄今为止,八代人中没出过一个懒种,也没有出过一个二流子。
这都源于第一代太爷爷留下的祖训。
春寒料峭中,郝德旺带领一家老小千里迢迢从淮北逃难到豫东。淮北闹捻子,他们全村死的死,逃的逃,没剩几户人家。逃到这个叫大王庄的小村子时,郝德旺的老婆就病了。连日的风餐露宿、缺衣少食让本来就身体虚弱的女人面黄肌瘦、双腿浮肿、一病不起,再也走不动道。本来他们是要到豫西灵宝投奔舅舅的,这个舅舅在灵宝县做书办,看来是不行了。郝德旺只得在一处地头草庵里暂且栖身,然后到村里抓药。这是本村地主王茂财家临时搭建的看地窝棚。第二天,王茂财的长工刘喜下地看见了,就告诉了王茂财。刘喜说给他们几个馍让他们走吧,王茂财说我去看看再说。王茂财看他一家五口可怜,再赶路一定会出人命的,就让他们住了下来。
几天后,女人病情好转,郝德旺谢过王茂财准备继续赶路。王茂财说,你们和灵宝的舅舅极少来往,几年都不联系了,又没有确切地址,现在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万一到了灵宝找不到人咋办?郝德旺一脸惆怅。王茂财又说,要不这样吧,我正好新买了几亩地,还没有找到租户,我可以租给你们种,你们暂且安身,等打听到了亲戚的具体情况再走不迟。郝德旺不知道,王茂财虽然是地主,但却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善人。郝德旺没想到会苦中有甜,逢凶化吉,就千恩万谢地应承下来。王茂财又腾出两间牛棚让他们安身。郝德旺对王茂财感激不尽,冥冥中有遇见贵人时来运转之感。于是,耕种之余,又自愿承担起给王家照料牲口的活,分文不取。王家有两匹马一头牛,除了精饲料由王家提供之外,草料都是郝德旺家自己准备,麦秸杆玉米皮,时令野草,冬天的干草,郝德旺都准备得足足的。草铡得细细的,料拌得匀匀的,一夜两遍上料,出粪,拉土垫牲口圈,给牲口打扫,样样做得精细。俗话说:两好搁一好;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牲口的膘肥体壮,郝德旺一家的实诚勤劳,王家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郝家更是照顾有加。遇上抢收抢种季节,牲口就会让郝家用上两回。逢年过节,还会让家人给郝家孩子送点稀罕吃食。
郝德旺是耕种的一把好手,犁锄耕耙,土壤墒情,四季农时,麦豆薯黍,样样都是行家里手,再加上两个儿子十四五岁已壮如牛犊,一家四个劳力昼夜劳作,精打细算,把四亩地侍弄得肥肥壮壮,庄稼长得茂茂盛盛的,惹人羡慕,日子自然就过得风调雨顺,云开雾散。五年后,在王善人的建议下,王家族人又划给郝家一片宅基地,郝德旺就在宅基地上盖了这四间新屋。一家人卯足了劲,在村民们的帮助下,一个夏天就盖好了。新屋坐北朝南,三层基,七层碱,高挑檐,小瓦顶,墙体的土坯全部是西河的黏土脱制,新屋修得高大亮堂,让村民们啧啧称赞。一家人自觉腰杆挺直,喜上眉梢,日子越过越甜蜜。
五年后,郝德旺大儿子二儿子郝春生郝冬生都成了家,郝家添丁入口,又租种了王茂财七八亩地,成了王善人最大的租户。郝德旺一家勤勉吃苦的治家精神让他们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人缘,也成为附近村民教育子女的样板。
正当一家人日子蒸蒸日上之时,一件事的发生引起了郝德旺的警觉。
夏收收租,憨厚的王家大儿子那一天喝多酒后去郝家,迷迷糊糊中看错了称,就少收了郝家一百多斤麦子。当时郝德旺的二小子冬生负责过称。东家少收了租子,他暗自得意,就耍小聪明,把这事隐瞒了下来。郝德旺回家看粮食,一看就看出了问题,于是就问冬生咋回事。冬生喜笑颜开地告诉了父亲,实指望父亲会夸赞自己一番,没想到父亲上来就是一巴掌。冬生很委屈,就犟嘴,我给家里省下粮食,你不夸我,还打我,为啥?郝德旺一番教育让儿子彻底醒悟:你说我们能在这个村里立足,能得到王善人的帮助,靠得是什么?本分实诚!这是我们的立家之本!失去了这,我们还怎么在这生活?再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他醒过酒醒悟过来,会怎么看我们家?郝德旺领着儿子,背着一百多斤麦子,上王家赔罪。王家人很感动,一百斤麦子照射出一颗金子般的心。从此对郝德旺更加信赖。此事一时在平原上传为佳话。
自此,郝德旺给全家人立了一个规矩:任何时候都要本分做人,绝不能偷奸耍滑。

诗海琴声2019年跨年晚会,一幅代表我们诗海人欢乐的盛宴,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诗歌的美【点击进入】
投稿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