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讲六郁,高血脂,二陈汤化载,过敏性紫癫,燥湿论,判断五脏病治疗之难易

【病例】某女,36岁,患病半个月,形体寒冷,时时战栗,胸闷如塞,两胁疼痛,乳房发胀,嗳气频频,叹息则舒,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沉弦。

【分析】虽然形体寒冷,时时战栗,舌苔白,但是无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舌淡白等阳虚定性症状,因此不是阳虚,而是阳郁。阳郁则阳气不能布达全身而出现形体寒冷。何因导致阳郁?咱们来分析一下,患者两胁疼痛,这是肝的定位症状,可以确定病位在肝。乳房发胀,叹息则舒,这是气滞的定性症状,可以确定病性是气滞。病位与病性结合是肝郁气滞。由于气行则阳气行,所以气滞则阳郁。先有气滞,后有阳郁。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因此用四逆散治肝郁气滞之本,再加桂枝和薤白辛散之品,治阳郁之标。注意,桂枝与薤白的用量宜小,不宜大。

【六郁】元代朱丹溪创“六郁说”,六郁是气郁、血郁、湿郁、痰郁、火郁,食郁。气不行则血不行而患血郁,同样气郁可致水液代谢失常产生湿郁、痰郁、食郁,因此说“气郁为六郁之首,肝郁为诸郁之先”。治六郁用六郁汤,其中香附治气郁,川芎治血郁,苍术治湿郁,桅子治火郁,神曲治食郁,半夏治痰郁。

此病例,当辨证分析清楚了之后,轮到“论治”了,论治就是确定最佳治法,使方小而效宏!这要遵循《内经》之大法,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照办。大法是什么?即是“五胜原则”

此病例中的“气滞”是“胜”者,就治它,则方小而效宏!

此人脉沉主里,弦主肝,这不是阳虚之脉象,形寒肢冷另有原因,说脉症不符,这话不妥,值得商榷。

中医里讲顺与逆,形寒肢冷则脉就迟或紧,脉与症一致,这是顺。脉与症不一致,是逆,其实深层病因脉与症是一致的。

当年我刚毕业,跟师学艺。舍症从脉,舍脉从症,把我弄的直迷糊![呲牙]

越迷糊,学的越有瘾!因为我也想准确的达到“舍症从脉,舍脉从症”水平。

后来发现,根据五胜原则就准了。

《复习·中医诊断与治疗高血脂病绝活》

高血脂病,西医用他汀类药治疗,降血脂各项指标效果显著,但是有许多副作用,常见副作用有肌肉痛,肝功异常,横纹肌溶解,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头痛,抑郁,认识功能异常等,可谓赶走狼又引来虎,而用中医治疗高血脂病无副作用,因此中医治疗高血脂病临床价值巨大!高血脂是西医病名,在中医里没有此病名,属于中医“膏脂”范畴,相当于痰瘀。高血脂病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脏腑虚,以肝脾肾为核心。标实是指痰,瘀,热,湿,火,风等,痰瘀贯穿高血脂病整个病理过程始终,是高血脂病发展的关健性因素。高血脂病的症状千奇百怪,令人眼花缭乱,临床具有“痰瘀”证候是高血脂病最容易辨识的特点,是诊断与治疗的眼目!从痰瘀辨治高血脂病,前可知高血脂起病之源,后可知高血脂传病之所。此为治病“打蛇打七寸”智慧,分述于下:

一【诊断痰瘀】

1,判断是否有痰瘀,四诊以舌诊为主,这是因为看舌是最准确的!舌苔腻主痰,滑脉主痰。舌质有紫色、瘀斑、瘀点都主血瘀,舌下络脉弯曲、怒张、结节都主气滞血瘀。

2,中老年人是高血脂病的高发人群,年龄在50~80岁。

3,常见症状有头晕,口干,失眼,头痛、乏力,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肢体酸软。

二【起病之源】

高血脂病,一般初生痰浊,继成瘀滞,再痰与瘀互结,病位在血脉,并且随着生痰瘀的部位不同,高血脂病的症状表现不同,除了有痰瘀症状之外,还会有生痰瘀部位的症状,临证当分清生痰瘀的部位,治法在化痰祛瘀的基础上结合生痰瘀的部位各有侧重。

1,肝生痰:

(1)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疏散全身的气、血、津液,防止他们停止和聚积。若肝郁则疏泄不及,津液聚积成痰。

(2)肝郁化火,火炼津液成痰。

2,脾生痰: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运化水湿能力弱,水湿停留,聚积成痰。

3,肾生痰:

(1)肾主气化,若肾阳虚则气化水液能力弱,水液停留,聚积成痰。

(2)肾阴虚则相火旺,相火炼津液成痰。

三【传病之所】

高血脂病最主要病理表现是痰瘀阻于血脉,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失养,功能失健,治疗注重化痰祛瘀,活血通脉,但是随着痰瘀停聚的部位不同,高血脂病的症状表现各异,除了有痰瘀症状之外,还会有痰瘀停聚部位的症状,临证当分清痰瘀停聚的部位,治法在化痰祛瘀的基础上结合痰瘀停聚部位各有侧重:

1,若痰瘀停聚在心脉,痹阻心脉,可成胸痹,真心痛。治法侧重益气养阴,通阳泻浊。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2,若痰瘀停聚在肝络,络气不和,可形成癥积,胁痛,黄疸。治法侧重调畅气机,清热利湿。常用血府逐瘀汤+半夏厚朴汤。

3,若痰瘀停心犯脑,神明被蒙,可成癫痫、痴呆。治法侧重祛邪开窍。常用通窍活血汤+导痰汤。

4,若痰瘀停滞在肺络,可形成肺痨、咳血。治法侧重宣导气机。常用双合汤+杏苏散。

5,若痰瘀停聚在脾胃,运化失常,可形成胃痛,噎膈。治法侧重健脾化湿。常用六君子汤+丹参饮。

6,若痰瘀停聚在肾络,气化失司,可形成水肿,肾痨。治法侧重温阳利水。常用急救回阳汤《医林改错》。

7,痰瘀停聚在肢体经络,可形成肢体麻木,震颤。治法侧重化瘀通络。常用小金丹+桃红饮。

四【常用药对】

药对就是两味中药相配固定,治病事半功倍。治疗高血脂病常用药对如下:

1,鬼箭羽配僵蚕:鬼箭羽化瘀行血,本品性猛,用量10~15克为宜;僵蚕善化痰通络。两者合用,即化瘀又祛痰。

2,荷叶与山楂:荷叶能入脾胃散瘀化毒;山楂能消导积滞。两者合用清肠胃积滞降低血脂,临床单纯性血脂生化指标增高者,或体形肥胖者,均可泡水代茶饮。

3,瓜蒌皮与丹参:瓜蒌皮理气化痰;丹参补血活血。两者合用善治痰瘀阻滞心肺脉络。

4,泽兰与泽泻:两者合用活血利水,妙在何处?利水湿可以杜绝生痰之源,活血可以避免利水湿太过滋生瘀血之弊。

5,水蛭与制大黄:水蛭活血强度大,非瘀血严重者慎用,常规用量1~3克。大黄集化瘀,解毒,凉血功效于一体。两者合用,对改善血脉瘀滞状态功效显著!

6,天南星与海藻:天南星祛痰定痛散结效果佳,善治顽痰,如筋膜,经隧和脑窍中的顽固之痰,与海藻合用,不仅增强化痰散结之功,而且降低天南星毒副作用。

五【应用举例】

杭某,男,62岁,体检发现血脂高,B超提示脂肪肝,体形偏胖,偶尔耳鸣,血压偏低,苔黄薄膩,舌质暗红,脉细弦滑,饮食和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自觉无其他特殊不适。

〔分析诊断〕患者仅以脂肪肝,血脂高为主诉,无其他心脑血管损害的表现,纵观整个病史,貌似辨证无症状可辨,但是细察仍可发现痰瘀之迹象。首先患者体形偏胖,古人云“肥人多痰”,脉滑亦是痰湿内聚之征。其次脉弦主肝,耳鸣是肝和肾的定位症状,故确定病位在肝肾。患者62岁,《内经》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患者脉弦,《燥湿论》说:“弦脉是刚脉,刚脉主燥”,无论是阴虚生燥,还是热盛伤阴生燥,反正是阴亏了。脉细也主阴虚。故确定病性为阴虚。病位与病性结合诊断为肝肾阴虚。苔黄,舌质暗红都主热,当是肝肾阴亏,阴亏则相火旺,火炼津液成痰,痰阻滞气机,使经脉气血不畅而成瘀,终致经脉内痰瘀壅滞,痰瘀停聚在肝。

〔诊断治法〕诊断:肝肾阴亏,痰瘀壅滞。治法:滋补肝肾,化痰行瘀。

〔治疗方药〕方中以两个“药对”鬼箭羽15克与炙僵蚕10克,生山楂15克与荷叶15克化痰行瘀,以制何首乌12克,制黄精12克,决明子12克,桑寄生12克,炙女贞子10克补肝肾之阴,以海藻15克软坚散结。

〔治疗效果〕一诊开14剂,每日一剂。药后耳鸣止,面部油脂减少,大便比以前增多,日行两次,苔黄薄膩,舌质红,脉弦滑,原方稍作加减,治疗3个月,复查血脂恢复正常!

高血脂病机复杂,然而从痰瘀入手即可化繁为简,将证辨到最基本单位,例如肾阳虚,肝郁,脾虚等。治这些最基本证,您不会吗?人人都会!

血脂属于膏脂,本来是好东西,但是不继续转化为气血,积聚多了而成害。为什么不继续转化,肝脾肾虚弱,这三架机器不干活了。

《运用“病位+病性”辨证诊断》

现在以“水肿病”为例讲解辨证诊断。五脏皆可以导致水肿,水肿病的病性都是水,给“水”定个位,确定是谁导致的水肿,辨证诊断不就完活了嘛。肺导致的水肿,肯定会有肺的定位症状,如咳嗽,咽喉痛,呼吸不利等,用越婢加术汤;肾导致的水肿,肯定会有肾的定位症状,如腰痛酸胀,腰以下肿甚等,用真武汤;肝导致的水肿,肯定会有肝的定位症状,如胁下胀满,腹大如鼓等,用调茶饮;心导致的水肿,肯定会有心的定位症状,如心悸,心胸憋闷,头晕等,用五苓散;脾导致的水肿,肯定有脾的定位症状,如脘腹胀痛,纳少,按之没指等,用防己黄芪汤。

《复习·深度解析二陈汤》

二陈汤是化痰之祖方,一切化痰之方都是由二陈汤演变而成。二陈汤只由半夏,橘红,伏苓,甘草四味药组成,记牢它非常容易!功用: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主治:痰湿证。这些是基本知识,每个人都知道的。当对二陈汤理解透彻之后,再去理解和运用其它化痰方剂比较轻松。为了理解透彻二陈汤,多角度解析二陈汤于下:

1,以方剂君臣佐使解析二陈汤:半夏为君,燥湿化痰,并且降胃逆。橘红为臣,主要行气,因为气滞则水液停,水液停则聚积成痰,所以化痰要行气,即是“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伏苓为佐,健脾渗湿,因为脾是生痰之源,又因为脾恶湿,所以健脾要渗湿,湿去则脾健。甘草为使,补气和中,调和诸药。

2,以黄元御之学术解析二陈汤:茯苓升脾,半夏降胃,橘红行气使升降之气流畅,甘草既加强升脾之力,又加强降胃之力。如此中焦升降之枢机流利,一气周流,何痰之有!小方蕴含天地升降之道,故应用广泛,治病效果好。

3,二陈汤是如何演变成启宫丸的?患者脾虚明显,可是二陈汤中的茯苓健脾力度不够,加白术,神曲增强其健脾力度。患者气滞明显,可是二陈汤中的橘红行气力度不够,加香附增强其行气力度,这味药加的高明,因为治六郁的越鞠丸用香附治气郁。再加川芎活血化瘀通经络,加快其化痰速度。如此二陈汤则变成启宫丸了,此方原来主治肥胖妇人子宫里脂肪多导致的不孕症,即痰阻胞宫证。现代用来治脂肪肝,即痰湿蕴肝证,也用来治高血脂病。

4,二陈汤是如何演变成温胆汤的?由于胆随胃降。也就是说,如果胃气不降,那么胆气就别想降。不让胆气降,胆气就郁,郁久则化火。因此胃气逆则胆郁化热,所以二陈汤用半夏降胃气逆的同时,还要用竹茹清胆热,用枳实破积气。如此二陈汤又变成温胆汤了。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证。常用来治胆怯易惊,心烦失眠。

5,二陈汤是如何演变成香苏二陈汤的?香苏二陈汤是由孟河派大腕中医费伯雄创立,此方非常厉害!主治痰气聚结在胸,阻遏胸阳。治痰名言是“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咱们来看看费伯雄是如何先治气的?二陈汤中的半夏降胃逆,欲降胃逆,大肠之气必须先降,胃逆才能降,否则胃逆无法降。用什么药降大肠之气?在著名的大承气汤中用枳实,厚朴降大肠之气,于是把枳实,厚朴拿来加到二陈汤中,大肠之气就降了。由于胃不降则肺亦随之郁,肺气必然不降,所以再加苏子,杏仁降肺气。二陈汤中的橘红行气力度不够,再加沉香,郁金增强其行气力度,使升降之气流畅。二陈汤中伏苓健脾渗湿力度不够,再加薏苡仁,加强其健脾渗湿力度。去掉二陈汤中的甘草以防助邪气。如此则右路肺,胃,大肠之气全都降了,并且流畅,浊阴之痰随之出,胸阳复振也!

6,二陈汤是如何演变成苍莎导痰丸的?明朝时期中医妇科大伽万全创立加强版二陈汤,他怎么创立的呢?在二陈汤中,半夏化痰力度不够,加胆南星。茯苓祛湿健脾力度不够,加苍术,这味药加的高明,因为治六郁的越鞠丸用苍术治湿郁。橘红行气力度不够,加香附,这味药加的也高明,因为治六郁的越鞠丸用香附治气郁,治痰名言“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重点是行气,再加一味枳壳行气。如此二陈汤又变成苍莎导痰丸。主治痰阻胞宫之闭经,月经不调。

启宫丸证,是痰瘀停在胞宫了,咱们刚复习完诊治高血脂病,但是其中没讲痰瘀停聚在胞宫,在讲二陈汤这里讲了。

化痰,有时不是你把痰化没有了,而是将血脂继续转化成气血了。

物质存在不灭定律,痰是物质,痰不见了,可是他没消失,而是变成另一种形式存在,要么变成气血,要么变化二便排出体外。

谁说中医玄虚?!中医早就在运用现代物理学的“物质不灭定律”治病。

冰块不见了,并不是冰消失了,而是冰直接变成另一种形式存在,即变成气体了。这就是物质不灭定律。

《复习·中医治过敏性紫癜之神技》

只学习治过敏性紫癜具体病例相当于抓住一条鱼,而掌握透彻营与卫相当于拥有一个渔网,可以打捞到无数鱼。讲解营与卫于下:

【一】《黄帝内经》说“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这说明:1,胃主卫,脾主营。2,卫属阳,营属阴。因为阳降阴升,所以卫主降,营主升。卫与胃一致,均主降。营与脾一致,均主升。3,脾胃是营卫之根。

【二】皇帝御医黄元御说:“气统于肺,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曰卫;血统于肝,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曰营”,正如著名中医学家彭子益所说:“卫主收敛通肺气,营主疏泄通肝气”,这说明:1,肺主卫,肝主营。2,卫主收敛。在这里的收敛、阖、降三者都是“收回来”的意思。营主疏泄。在这里的疏泄、开、升三者都是“送出去”的意思。3,营卫运行于脾胃之外围。

【三】营与卫是什么关系呢?营行脉内,卫行脉外。营是卫之根,卫是营之华。

【四】过敏性紫殿是营开与卫阖失去平衡,即营开大,卫阖小。怎么调营卫呢?因为左路肝脾均主营,右路肺胃均主卫。所以调升降之枢脾胃,平肝肺升降之偏。

【五】归纳总结上述之对应关系就是:脾——肝——营,都主升(开);胃——肺——卫,都主降(阖)。也就是:脾胃——肝肺——营卫——过敏性紫殿。掌握了此关系,治过敏性紫殿就有思路了,知道治脾胃调肝脾就是在调营卫失和,调营卫失和就是在治过敏性紫殿,否则没掌握此关系,就不知道怎么治过敏性紫殿。

【六】肝与营的功能都是主疏泄,但是肝的疏泄功能指挥营的疏泄功能;肺与卫的功能都是主收敛,但是肺的收敛功能指挥卫的收敛功能。因此营与卫失和,其实就是营的疏泄作用与卫的收敛作用失去平衡,也就是肝的疏泄作用与肺的收敛作用失去平衡,即肝升与肺降失去平衡了。现在我们知道调肝的疏泄作用与肺的收敛作用不平衡,就是在调营与卫不和,那么如何调肝的疏泄与肺的收敛之平衡呢?这很好办,一是肝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肝有热就清热,肝血虚就补血,肝郁就疏肝。二是肺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肺阴虚就补阴,肺气逆就降气,肺气虚就补气。肝与肺都恢复正常了,肝的疏泄与肺的收敛自然平衡,同时营与卫也和了。

【七】调营与卫不和的方剂,古人已经制定好了,叫桂枝汤。我们直接拿过来用,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加减就可以了。其中桂枝疏泄肝促使肝气升,调节营气。白芍收敛肺促使肺气降,调节卫气。其余的甘草、大枣、生姜三味药补脾胃,即加强脾升之力并增加营气。又加强胃降之力并增加卫气。

​伏苓,半夏调中焦升降之枢。桂枝,白芍调左右龙虎升降。

《复习·燥湿论》

清朝时期的中医学家余国珮首创燥湿论,记载在他的著作《医理》中,著名中医学家石寿棠在余国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燥湿论,记载在他的著作《医原》中。对于疾病,无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病,石寿棠都以燥湿为纲辨证诊断,将疾病分为燥证与湿证两大类,自成体系。湿、燥二气,即是阴、阳二气也。湿为阴,燥为阳。自然界中的燥气称为外燥,自然界中的湿气称为外湿。咱们主要研究人体里面的内燥与内湿,系统归纳总结干货于下:

一【内燥与内湿的产生】

1,内燥的产生:(1)〔热生燥〕热消耗阴液,阴液被热消耗尽了则变干燥,因此热生燥。在症状上,燥证除了有口渴喜饮,痰涕黄浊,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干少津等燥的症状之外,还兼有发热肢温,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数等热的症状。(2)〔阴虚生燥〕阴虚的时候则失去阴液的滋润而变干燥,因此阴虚生燥。在症状上,燥证除了有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干少津等燥的症状之外,还兼有两目干涩,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虚的症状。

2,内湿的产生:(1)〔寒生湿〕寒邪侵袭,损伤阳气,使阳气变虚,阳气虚不蒸化水液,水液停留则生湿,因此寒多数兼湿。在症状上,湿证除了有口润不渴,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面水滑等湿的症状之外,还兼有身寒肢冷,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迟等寒的症状。(2)〔阳虚生湿〕阳虚的时候则阳气无力蒸化水湿,水湿停留则生湿,因此阳虚则生湿。在症状上,湿证除了有口润不渴,舌苔白腻,舌体胖大,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湿的症状之外,还兼有身寒肢冷,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脉微欲绝等阳虚的症状。

二【内燥与内湿的症状】

1,内湿的定性症状;舌苔白腻,舌质胖大。头如裹,身如缠,腰重如带五千钱,阴器湿如牛鼻子上的汗。胸腹痞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渴不欲饮。腹泻,咯痰多,白带多,湿疹,疮疡流水。

2,内燥的定性症状:舌质干红,舌苔少津。干咳,痰中带血。鼻干,咽干,唇燥,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皮肤干裂。

三【内燥与内湿的闻诊】

《难经》说:“闻而知之,谓之圣”,声音有四个声,即平,上,去,入。虽然声音有四个声,但是统归于平仄二声,平声就是声音低,仄声就是声音厉。湿燥二证分别与平仄二声对应。

(1)凡是湿证声必低,其声似乎壅塞不宣而又低平懒言,如瓮中作声,或者默默无言,或者昏昏倦怠,或者多嗽,多痰,多唾,或者多噫气,周身酸软而痛,沉重难展,或者已化热上蒸心肺,致令神识不清,喃喃自语,或昏昏迷睡。

(2)凡是燥证声必厉,多呻吟干呕,化火则多言,或者谵语狂妄躁动,其声似破似哑,或者喘咳,咳声不扬,或者多太息气短。

四【内燥与内湿的脉诊】

1,内燥的脉象:燥证脉刚,所谓刚脉是指弦、紧、牢、革、动、涩之脉。按之坚硬,皆是阴虚的燥证之脉。

2,内湿的脉象:湿证脉柔,所谓柔脉是指濡、缓、细、微、滑之脉。按之柔软,皆是气虚的湿证之脉。

五【内燥与内湿的真假】

1,真燥假湿,口吐涎沫,此为外见之湿象,而饮食下咽干涩阻塞,此为内里之燥象,外见为假,内里为真,所以是真燥假湿,治疗要治真燥。

2,真湿假燥:唇舌干燥,此为外见之燥象,而腹诊有水声,说明肠间有水饮,此为内里之湿象。外见为假,内里为真,治疗要治真湿。

六【内燥与内湿的互化】

1,〔原文〕石寿棠说:“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

2,〔讲解〕燥郁就是燥邪停止不动。由于气行则水行,所以燥郁阻止气的运行则水不能行,水停留产生湿,因此说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就是湿邪停止不动。由于气行则津液布散,所以湿郁阻止气的运行则津液不能布散,津液不布散产生燥。因此说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

3,〔总结〕燥有本气与化气之分。因为热生燥,并且热与燥都属阳,所以由热所生的燥是正常生的燥,叫本气,而由寒所生的燥是变证,叫化气,因此说热燥是本气,寒燥是化气;湿也有本气与化气之分。因为寒生湿,并且寒与湿都属阴,所以由寒所生的湿是正常生的湿,叫本气,而由热所生的湿是变证,叫化气,因此说寒湿是本气,湿热是化气。

七【外科的燥证与湿证】

外科之病,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导致的,都以肚脐水平线为分界线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肚脐以上多数为燥证,这是因为燥气从天降,多上受。肚脐以下多数为湿证,这是因为湿气从地升,多下受。外科病症状特点正如树枝特点一样,树枝多汁则软,树枝干燥则硬。外科病的症状特点叙述于下:

1,外科燥证:症状具有干,硬,缩,痿的特点。

2,外科湿证:症状具有重,软,烂的特点

八【提醒背熟下列医理】

1,阳盛则热而生燥,阴盛则寒多兼湿。

2,阴虚则燥,阴虚甚则热。阳虚则湿,阳虚甚则寒。

3,热蒸则湿动,寒郁则湿凝。

中医治病是调阴阳平衡,你怎么知道阴阳不平衡了?由于燥湿能反映出阴阳情况,所以看燥湿则知阴阳不平衡了,并且以燥湿为指征而调阴阳。

【把阴与阳弄清楚】把“阴”弄清楚,水饮,痰等是废物之阴,没有生理功能,只有危害作用。血、肾阴等是生理之阴,有生理功能。把“阳”也弄清楚,火,热等是废物之阳,没有生理功能,只有危害作用。气、肾阳等是生理之阳,有生理功能。调阴阳失衡主要是调生理之阴阳失衡,生理之阴阳平衡则废物之阴阳就消失,把病治好了。

例如肾阴虚相火旺,火灼津成痰,你益水以制阳光,则不再生痰了。

《复习·判断五脏病治疗之难易》

每个五脏之病,均可以分为难治与易治,分清难治与易治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判断癌症,肝硬化等大病是否可以治好,怎么判断呢?望而知之,全面系统讲解于下:

一【基础知识】

《难经·五十难》说:“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母病及子者为虚邪;子病及母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所不胜’是指克我者;从所胜来者为微邪,'所胜’是指我克者;自病为正邪。”

1,邪气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为易治,这是为什么呢?《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子病犯母的病情较深重为难治,这是为什么呢?《难经经释》说:“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

2, 邪气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的病情较深重,这是为什么呢?《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相侮的病情较轻浅为易治,这是为什么呢?《难经经释》说:“所胜,我克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二【治病运用】

治病首先判断疾病是可以治还是不可以治。如果疾病可以治,再判断是难治还是易治。咱们掌握了上述基础知识,判断各个五脏之病是难治还是易治,则望而知之,望什么呢?看面色呗,分述于下:

1,肝病见面色黑为易治,这是因为黑色是肾之气,肝病出现黑色说明肾邪犯肝,是母病及子为虚邪,病情轻浅易治;肝病见面色白为难治,这是因为白色是肺之气,肝病出现白色说明肺邪犯肝,是肺金乘肝木为贼邪,病情深重难治。

2,心病见面色青易治,这是因青色是肝之气,心病出现肝之气说明肝邪犯心,是母病及子为虚邪,病情轻浅易治;心病见面色黑为难治,这是因为黑色是肾之气,心病出现肾之气说明肾邪犯心,是肾水乘心火为贼邪,病情深重难治。

3,脾病见面色赤为易治,这是因为赤色是心之气,脾病出现心之气说明心邪犯脾,是母病及子为虚邪,病情轻浅易治;脾病见面色青为难治,这是因为青色是肝之气,脾病出现肝之气说明肝邪犯脾,是肝木乘脾土为贼邪,病情深重为难治。

4,肺病见面色黄为易治,这是因为黄色是脾之气,肺病出现脾之气说明脾邪犯肺,是母病及子为虚邪,病情轻浅易治;肺病见面色赤为难治,这是因为赤色是心之气,肺病出现心之气说明心邪犯肺,是心火乘肺金为贼邪,病情深重难治。

5,肾病见面色白为易治,这是因为白色是肺之气,肾病出现肺之气说明肺邪犯肾,是母病及子为虚邪,病情轻浅易治;肾病见面色黄为难治,这是因为黄色是脾之气,肾病出现黄色说明脾邪犯肾,是脾土乘肾水为贼邪,病情深重难治。

脾胃升降之枢病变,摸脉怎么诊断,肝左升肺右降病变,摸脉又怎么诊断?

右寸大,即是胃气不降。右寸不是主肺吗,怎么又主胃了?这是因为黄元御说“胃降则心肺随之亦降”,当胃气逆时,则肺气不降而郁滞,使右寸脉就大了。

右寸主肺,与主胃,病机一致,是吧。

右寸脉大,是胃不降使肺气郁滞,可是肺有时无咳嗽等症状,邪气去哪了?肩背呗。《内经》说“病在肺,俞在肩背”。

口苦,如果脾气不虚,用消炎利胆片,如果脾不太好,用小柴胡颗粒。

【干货】左尺脉大,即是脾不升。左尺不是主肾吗,怎么又主脾了?这是因为黄元御说“脾升则肝肾随之亦升,肝肾不郁”,由于肝生在肾水,长在脾土,所以当脾不升时,肝就郁了,肝郁了失去生长之意,不在汲耗肾水,使左尺脉变大。

【总结】每一个辨证方法,都有一套完整,并且简单易用的四诊之法。比如奇经八脉辨证方法,有一套舌诊与之配套,各位见识过了,舌的特征非常好识别,上手快。又比如左升右降之一气周流,有一套完整的脉诊与之配套,脉的特征非常好识別,上手快!再比如脏腑辨证,也有一套完整的五行望诊,与之配套。把这些掌握了,才登堂入室了。

《复习·心肾不交证》

一,【基础知识】

中医说“知常达变”,意思是说只有知道正常情况是什么样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样情况是病变了。不知道正常情况是什么样,当然不知道现在情况是否属于病变。心与肾相交是正常生理状态,何谓心肾相交呢?肾阳是肾阴(肾水)上升入心的动力,肾阴(肾水)上升入心使心火不过分热;心阴是心阳(心火)下降入肾的动力,心阳(心火)下降入肾使肾水不过分寒。此种心火下降入肾,肾水上升入心状态叫做心肾相交,也叫水火既济。

1,〔心与肾本身不正常导致的心肾不交证〕

由心肾相交可知,当心阴、心阳、肾阴、肾阳四者中任何一个发生病变时都会产生心肾不交证。当肾阳虚时,则肾阴(肾水)无上升入心之动力而患心肾不交证,用交泰丸治疗。当肾阴(肾水)虚时,则无肾阴(肾水)可以上升入心而患心肾不交证,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当心阳(心火)虚时,则无心阳(心火)可以下降入肾而患心肾不交证,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当心阴虚时,则心阳(心火)无下降入肾之动力而患心肾不证,用天王补心丹治疗。上述均为心或肾本身不正常导致的心肾不交证。

2,〔脾与胃不正常导致的心肾不交证〕

脾胃是心肾相交的枢纽。脾升助肾阴(肾水)上升入心,胃降助心阳(心火)下降入肾。当脾或胃病变时,则脾胃升降枢机不利,导致心肾不交,用二陈汤恢复脾升胃降功能,使脾胃升降枢机通畅,二陈汤中的伏苓升脾,半夏降胃,陈皮行气,甘草增加动力。

3,〔肝与肺不正常导致心肾不交证〕

肝肺辅助心肾相交。肝左升辅助肾阴(肾水)上升入心,肺右降辅助心阳(心火)下降入肾。当肝或肺不正常时,导致心肾不交。

二,【治病举例】

某女,头晕,心悸,彻夜不眠5年,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治疗无效。刻诊:面红,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腰酸,足喜暖,不思饮食,食则脘腹胀,身体乏力,稍动即感觉疲劳,大便头干后软,小便时清时黄,舌尖红,舌苔白,脉沉细数,

〔辨证分析〕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是心的定位症状,可以确定病位在心。面红,舌尖红是火的定性症状,可以确定病性为火。病位与病性结合是心火旺;腰酸是肾的定位症状,可以确定病位在肾。足喜暖是阳虚的定性症状,可以确定病性为阳虚。病位与病性结合是肾阳虚。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上热下寒之交泰丸证,但是只用交泰丸治疗不行,因为还有不思饮食,食则脘腹胀,大便头干后软,这毫无疑问是中焦脾胃升降之枢机不利。现在我们来分析脾胃存在什么问题导致升降枢机不利?不思饮食,食则脘腹胀是脾的定位症状,可以确定病位在脾。身体乏力,稍动即感觉疲劳是气虚的定性症状,可以确定病性为气虚,病位与病性结合是脾气虚,脾气虚则脾气不升。用二陈汤恢复脾胃升降之枢机通畅,彻夜解决心肾不交问题,由于二陈汤中的伏苓健脾气的力度不够,加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增强健脾气的力度,使脾恢复升的功能。因此治疗方药是:黄连,肉桂,制半夏,陈皮,伏苓,甘草,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注意!当两个方剂合用时,如果两个方剂中都有某个药时,只写一个,用量稍微大点就可以了。

肖老,这个身体乏力为什么是气虚,那为什么断定是脾气虚呢,不能是肺气虚吗?

乏力是气虚的定性症状,可以是脾气虚,也可以是肺气虚,还可以是肾气虚……,患者无肺的定位症状,而有脾的定位症状。当病性相同时,用病位鉴别。当病位相同时,用病性鉴别。

(0)

相关推荐

  • 高度重视痰瘀互结,胸痹、脑梗死、猝死背后都是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病变的越来越"怪"了.很多病症其实都与痰瘀互结有关,如果身体表现出"痰瘀互结",请一定引起高度重视. 张伯礼教授曾 ...

  • 肖老师讲判断五脏病治疗之难易

    ​<复习·判断五脏病治疗之难易> 每个五脏之病,均可以分为难治与易治,分清难治与易治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判断癌症,肝硬化等大病是否可以治好,怎么判断呢?望而知之,全面系统讲解于下: 一[基 ...

  • 《复习·判断五脏病治疗之难易》肖春宏老师

    ​<复习·判断五脏病治疗之难易> 每个五脏之病,均可以分为难治与易治,分清难治与易治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判断癌症,肝硬化等大病是否可以治好,怎么判断呢?望而知之,全面系统讲解于下: 一[基 ...

  • 肖老师讲病机

    咱们一起学习<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病机十九条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病位在何处,另一类是确定病性是什么.因为病位加病性等于证,所以掌握病机十九条,对辨证非 ...

  • 肖老师讲相火

    ​复习·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 一,相火寄于肝肾中,居于下焦.相火有两个含义,分述于下: 第一个含义是"相火为人身之元阳",意思是说:在 ...

  • 肖老师讲厥病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其中"厥"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四肢发凉,二是指不省人事,三是指病名,如:热厥,寒厥.在中医里,"厥"字频繁出现,全面掌握"厥&qu ...

  • 肖老师讲瘘病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其中"痿"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肺痿,二是肢痿.其中"上"是指上焦,主要是指肺.<素问·痿论>将痿证分为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 ...

  • 肖老师讲水液属于寒的病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其中"水液"是指分泌液和排泄液,包括尿液.汗液.鼻涕.痰液.月经等."澄澈清冷"是指分泌液和排泄液呈现透明.清晰,寒冷的状态.&q ...

  • 肖老师讲中医第一辑

    小青龙汤,还有白虎汤,这方名有来头,"左青龙,右白虎",地位重要! 中药方剂名,不是随便叫的,是按"风水"起的名,这个"风水"不是迷信,是科 ...

  • 肖老师讲厥阴病:

    <伤寒论>最热闹之处是厥阴病,都试图用一种观点来解释厥阴病,可是主寒说,解释不了热厥,于是将其踢除厥阴病. 主热说,解释不寒厥,于是将寒厥视为鉴别厥阴病. 主寒热说,虽然可以解释热厥与寒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