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进入“仇亲期”,会有4个表现,家长需学会“化敌为友”

今天

在孩子到了十几岁时,好像突然跟父母变成了仇人,试图挑战父母权威。

家长对于这一变化摸不着头脑,以为是孩子学坏了,会有一种改掉他所有行为的心理,跟他“硬碰硬”不能输给孩子。

后来发现强硬态度的管教,只会让孩子反应越来越激烈,此时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是否进入了“仇亲期”。

1:什么是“仇亲期”?

多数家长以为,十几岁的孩子各种表现,跟“青春期”有关,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较短阶段“仇亲期”。

“仇亲期”是在青春期内父母感受最明显的阶段,主要表现是跟父母“对着干”,一般从13~14岁开始,持续2~3年,比整个青春期结束得早一些。

这一阶段不能用简单的叛逆来形容,“仇亲期”的孩子会有4类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开始这样做了,要考虑改变教育方式。

2:孩子进入“仇亲期”的4类表现

1)顶撞、嫌弃父母

进入仇亲期的孩子,除了叛逆和顶撞父母之外,还会有嫌弃父母的表现。比如当父母穿着不合身、打扮不好看,或者工作性质不合他心意,孩子跟身边的人去比较,并在熟人面前刻意避开父母的话题。

究其根本原因是孩子的自尊心在作祟,顶撞是希望父母尊重自己,嫌弃的背后是希望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2)极其不耐烦,无法沟通

有些孩子不是沟通困难,而是根本不跟父母说话,每当父母提醒他事情、讲道理,孩子会极其不耐烦打断谈话,或者直接转身离开。

这是因为“仇亲期”的孩子内心想法和观点变多,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学习方式,思想与父母发生碰撞。

3)“迷之自信”

孩子不在像小时候一样遇到困难喊妈妈,自己闷在房间里研究。实在做不好就放弃,并且经常做一些在父母眼中很危险、难度超高的事情。

孩子会有一种“迷之自信”的心理,认为“我能行”、我什么都敢做,这是孩子们急于对自己能力的一个试探和肯定。

4)“口吐芬芳”、坏习惯不断

仇亲期时还有一个很令家长头疼的现象,孩子总是说脏话、放狠话,以此表达心中不满或威胁父母。

这是作为“孩子”向成年人过度期的一个正常心理,他们想要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子,做一些她认为“成熟”的事情。

比如说脏话、吸烟、喝酒等,他并不一定有多喜欢这些行为,只是认为这样显得自己很厉害。

原来孩子看上去简单的行为,背后隐藏着这么多心理活动,家长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再去教育,就不容易成为孩子的“仇人”了。

3:如何与孩子“化敌为友”?

★ 论事不论人

对于“仇亲期”的孩子,最无效的教育方式就是硬碰硬,这会激发孩子

内心的叛逆,越发想跟父母反抗捍卫尊严。

此时家长在与孩子谈话要注意,别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只分析他做的事情,态度不卑不亢就好。

★ 沟通内容简洁,避免正面冲突

避免过度唠叨和指责,把自己想要向孩子传达的信息清楚、简洁的说给孩子听。

当孩子不愿意与父母证明沟通,用手机信息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避免了亲子之间很多正面冲突。

★ 考虑孩子的“自信”是否正确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信心满满时,家长别“泼冷水”,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安全因素、利害关系等,避免孩子太冲动。

★ 家长的行为习惯

人的情绪可以相互感染,家长以什么样的情绪对待孩子,会以相似的情绪“反弹回来”。

因此要注意别让孩子在高压、情绪化、坏习惯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进入“仇亲期”的表现就不会太过强烈。

怎样与十几岁的青春期、“仇亲期”的孩子相处?

无论是完整的青春期,还是阶段性的“仇亲期”,跟这一阶段的孩子沟通都需要技巧。

以上内容希望困惑的家长注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选自:百度账号“团子妈育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