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豆常见的一种病害:影响大豆根茎生长,造成大豆倒伏

大豆猝倒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生比较普遍,在我国大豆种植区,基本都有出现,从该病害的名字可以看出,感染猝倒病后,大豆会出现倒伏,所以,认识大豆猝倒病,提前预防和正确防治尤为重要。

一、大豆猝倒病病原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大豆猝倒病的病原主要有2种,一种是瓜果腐霉,另外一种是德巴利腐霉,病原会形成白色的菌丝体,绵絮状,菌丝纤细有分枝,无色,无隔膜,关于病原的具体形状,这里不再过多介绍。

二、大豆猝倒病症状

大豆猝倒病最明显症状就是倒伏,一旦出现倒伏后,说明已经进入到了后期,当大豆刚开始感染猝倒病时,会先侵染大豆幼苗的茎基部,导致茎基部出现一些水渍状的条斑,随着病害的加重,这些病斑开始慢慢扩大,颜色也变为黑褐色,导致茎基部变软,然后出现倒伏。

而根部感染病菌时,刚开始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加重,这些小斑点变成病斑,另外,大豆地上部分的叶片,会出现发蔫以及发黄的症状,最后,根部坏死,出现倒伏。

三、大豆猝倒病发病条件

1、天气情况

当大豆种植过程中,当地的降雨较多,出现低温多湿的情况时,大豆猝倒病的发生会比较严重,相反,如果高温少雨的情况下,大豆猝倒病发生相比较轻。

2、农田因素

这里主要指的是低洼的农田,当某些地块相比周边比较低洼时,遇到下雨天容易形成积水,再加上排水不良,田间就很容易发病。

3、播种过密

当大豆播种时,播种量过大,播种过密时,田间的通风性、透光性会减弱,一方面,导致大豆生长不良,自身的抵抗力减弱,另外一方面,很容易感染病菌,并且也会加快病菌的传播速度。

4、田间菌源多

当某些田块自身有较多的菌源时,发生猝倒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并且危害也会严重,尤其时上年发生猝倒病的地块。

5、多年连作地块

据观察 ,如果同一块农田,多年连续种植大豆,发生猝倒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因为病菌在田间的数量多,抗性大,不易预防和防治。

四、大豆猝倒病传播途径

1、病残体

病菌会在田间掉落的病残体中越冬,比如掉落的大豆叶片、茎杆等,这些病残体散落在土壤中,等到第二年环境适宜后,开始危害传播。

2、农家肥

有些农户在种植大豆时,会施用农家肥,而病菌也会在农家肥中进行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湿度等适宜后,开始传播危害。

3、风雨传播

当田间感染猝倒病后,一些携带有病菌的介质,会通过雨水流动或者风的吹动进行传播。

五、大豆猝倒病预防措施

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对于预防大豆猝倒病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发生特别严重的地块,经过2-3年和其他作物轮作以后,发病严重程度会大大减轻。

2、注意排水

保证田间正常排水,当遇到下雨天时,田间长时间内不能有积水,做好排水措施,尤其是低洼较低的农田。

3、播种密度

合理的密植对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提高作用,如果播种过密,不仅不会带来增产,还会导致田间病虫害增多,长势弱,最终形成减产。

4、合理施肥

大豆生长离不开充足的养分 ,但不要施肥过少或过量,大豆养分吸收不足,生长不良,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病害,而施肥过量,大豆旺长,也很容易感染病害。

5、清理病残体

当上一季大豆收获后,田间掉落的病残体要及时清理出田外,尤其是已发生猝倒病的地块,以此来减少田间病菌的数量,降低后面感染的几率。

六、大豆猝倒病防治办法

当田间大豆已感染猝倒病时,要及时打药防治,时间越早越好,建议在发病初期喷施以下药剂,比如:三乙膦酸铝、安克锰锌、杀毒矾、乙磷·锰锌、甲霜胺·锰锌、甲霜灵·锰锌等等。根据田间发病的情况以及防治效果,可多次喷施,中间间隔10天左右即可。

在防治过程中,再提醒3点:

1、要打透打匀,防治病害时,不论是大豆上部、下部还是正面、反面都要喷施到位。

2、防治时间越早越好,越往后相对越难防治,而且防效也越来越不好。

3、针对发生特别严重的地块,可适当增加用药量。

以上就是大豆猝倒病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有所收获,关于此,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种植经验,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