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逊教授《尚书注疏校议》疏误三

三、卷一

        (一)《經典釋文》保存舊本異文之可贵

       《金縢下》:“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 “新逆”,孔傳解“新”爲“改過自新”,“逆”爲“遣使者迎之”。頗爲牽强。《經典釋文》云:““新逆”,馬本作親迎'。”曾運乾《正讀》,顧頡刚、劉起釨《譯論》都采“親迎”説。《詩經・東山序》鄭箋云:“成王既得金滕之書,親迎周公也。”其論最近實。此則《釋文》存馬本異文之功也。

按:屈万里先生《尚书异文汇录》云:“释文云'新逆,马本作親迎’诗东山郑笺云:'成王既得金縢之书親迎周公。’史记鲁世家无'親’字,但作'迎’。书古文训作'

’”。

又,顧頡刚、劉起釨《尚书校释译论》云:

段玉裁云:“凡《古文尚書》多作'逆’,凡《今文尚書》多作'迎’”,如'逆河’'迎河’,其一證也。”(《撰異》)《釋文》云:“新逆,馬本作親”按,古“親”、“新”通用,如“新民”,《禮記・大學》作“親民”。是“新逆”當即“親迎”。故《詩・東山序》鄭箋云:“成王既得金滕之書,親迎周公也。”段玉裁《撰異》謂:“此述經意,非録經文,不得據此謂鄭本亦作親迎。”蓋段據《東山序・正義》引鄭玄注《金滕》爲“更自新以迎周公”,明是“新”字。

甲、“逆”、“迎”(“卬”)、“親”、“新”的出现时间

1、“逆”见于甲骨文,如

,而“迎”或“卬”尚未见于战国之前者。

2、“新”字见于甲骨文如

,而“

”或“親”最早见于西周中期和晚期,如

(農卣)、

(克鎛)。

乙、“逆”、“迎”(“卬”)、“親”、“新”的关系

1、“逆”即是“迎”,如清华简《金縢》作“親逆”,后又有“王乃出逆公”。颇合段玉裁云:“凡《古文尚書》多作'逆’,凡《今文尚書》多作'迎’”。

2、“新”通“親”。曹錦炎《古玺通論》云《玺匯》“新邦官鉨”之“新邦”即“親邦”,乃掌親邦事務之官。上博简《容成氏》“以善亓(其)新”,上博简《從政》“怲則亡新。” “新”皆通“親”。“新”通“親”者又见于上博简《弟子问》、《曹沫》、《三德》,郭店楚簡《六德》、《五行》、《緇衣》、《老子》等等。又,杨树达先生《卜辞求义》论卜辞云“

字从新,新字从亲,亲新

音并同。”陈汉平《古文字释丛》云“《说文》无

字而有

、親字:'

,至也。从宀親聲。’'親,至也。从見亲聲。’可见

二字同训。由中山王鼎铭

字读为親,知

字即

字异体。卜辞曰:……。上列诸卜辞中之

字俱读为

、親。”可见《尚书校释译论》以为“更自新以迎周公”,不免演绎。

综上所述,“逆”字最早见见于甲骨文而“迎”字最早见于战国(已晚于孔子选《书》的时代),且清华简《金縢》均以“逆”表新“迎”,可以推知在较早的版本中当为“逆”字。杜教授说的“新逆”,孔傳解“新”爲“改過自新”,“逆”爲“遣使者迎之”。頗爲牽强。的论断论之未确。而“親”、“新”二字在早期版本中皆可能,所以“馬本異文”虽有意义,但意义并不太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