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会玩儿 / 文: 李晓伟
你们真会玩儿
李晓伟
“屌丝、撕逼、小鲜肉”;“土鳖、草根、么么哒”。这些个词语,在影视剧中、在文艺圈儿;在现实生活中,在微信朋友圈儿,我们已经屡见不鲜,应接不暇,想想“也是醉了”。一天不学习,都有点跟不上趟儿。
至于“白富美、高富帅”,和与之相对应的“矮穷丑、二逼、装逼”等,现如今这些词连那些跟风的“土鳖”们都不屑于用了,丢不起那个“范儿”“有木有”。
跟曾经流行的词语“最美、给力、高大上”和“任性、蛮拼、正能量”等不同,仅从字面上看,这些罪新流行的词语,就给人一种粗俗、恶心的感觉。仔细一琢磨,发现其深层次的意思更加“非主流”。“土鳖、草根”的叫法,咱都好理解,但“屌丝、撕逼、小鲜肉”,其意都不好认真地去解释,因为它们直逼人的三观下限。
说白了,都不是什么好“东东”。
这些叫法,说实话是很恶心的词儿,虽然很多人也赞同这个说法,但是为了不落后于时代,只能是人云亦云,反正说说也少不了一根“屌丝”。
这些词语的产生,只能证明:你们“网络达人”真会玩儿。
所以,一个原本极为正常的词语,经常被大众文化玩弄得庸俗不堪,以至于只能将其归入恶俗一类,即使无限被抬高,但恶俗就是恶俗。没文化真可怕,但没文化与恶俗根本就是两码事。将词语恶俗化,没文化的人根本干不出来。这种行为,甚至正是那些所谓的“白骨精”们干的事儿。
称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称自己是“屌丝”那是自贱。自嘲不可怕,也不可悲,但自残而“坑爹”,我们只能“呵呵”一声:“元芳,你怎么看”?
有位文艺界“大腕儿”将此分为两个不同群体:一个是弱势群体,一个是“脑残”群体。这样的说法,我强烈赞成,严重认同,这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明显表现。一些人恍然大悟糊里糊涂上了流行文化的当;一些人执迷不悟坚持认为“屌丝”这词一点儿都不寒碜,跟镶了金边似的。那么,我不拦您,您惠存。别怪我没提醒您,哈,太“脑残”了。
大众文化是一种流行文化,流行的特点就是从新鲜到厌倦,词语也一样。随着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制造流行,这个过程已经越来越短,“各领风骚三五天”都不易。每个流行周期之后,留下的是满地的词语尸骸。被流行玩过的东西,接下来基本上就不能再玩了。但流行总能声势浩大地将某种东西玩到彻底厌倦然后再找一个新的“东东”来玩玩。
比如唐诗,比如宋词,比如元曲,自媒体时代,这些传统而美好的国学精粹也经常“躺枪”。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样美好的词语,硬生生被那些每当被甩或者感情破裂的时候的“童靴”们,在自己的微信中气若游丝地来一句,其实他们连此诗的作者为何人都不一定晓得。
就像周星驰式在一部电影里所说:“杀人这种事,我整天就有这想法”,这种恶俗、痞俗的词语进入主流媒体并被随意“漂白”,尽管会博人一笑,但却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因为它侵害了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并会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着大众的心态。
消耗完唐朝,再消耗宋朝,再消耗元朝,还有明朝、清朝可以消耗,祖宗留下太多美好的东西,供我们享用和消耗,如果我们只去挖掘恶俗化的词语去抓人眼球,那将“神马都是浮云”,不仅“节操无下限”,而且,无人喝彩,无人“点赞”。
所以,我们要“且行且珍惜”。“你懂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晓伟,河南汝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资深媒体人。中外文艺、当代文摘、作家文艺特邀专栏作者。
曾先后在汝州、郑州、北京等媒体任编辑、记者等。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近两千万字。
已出版散文集《渐行渐远》、小说《涮三国》两部作品,新闻评论集《话里有话》、散文集《汝风雅颂》、《浅斟低唱》正在结集出版。
转发 是 一 种 美 德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