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2公正平和恒常真情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2公正平和恒常真情
题文诗:
至公者眀,至眀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
无私者智,至智也者,爲天下稽.稱以權衡,
參以天當,天当公正,天下有事,必有巧驗.
事如植木,多如倉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陳,
无逃亓神,至神真情.度量已具,治而制之.
真诚所至,非存非亡,絕而復续,亡而復存,
孰知其神.死而復生,转禍爲福,孰知亓極.
反索无形,无形有情,真情至道,尊道贵德,
故知禍福,之所從生.應化之道,平衡而止,
中正和谐.輕重不稱,非平非和,是谓失道.
天有恆常,民有恆事,貴賤恆位,畜臣恆道,
使民恆度.天地恒常,四時晦眀,生殺輮剛.
萬民恒事,男農女工.貴賤恒位,賢与不肖,
不相同放.畜臣恒道,任贤能毋,過亓所長.
使民恒度,去私立公.變恒過度,以奇相御.
正奇有位,名形弗去.事无小大,物自爲舍.
逆順死生,物自爲名.名形已定,物自爲正.
唯執道者,真情上眀,天性之返;中正以達,
君臣之分,情通密察,萬物終始,弗爲其主.
至素至精,浩彌无形,真情所至,爲天下正.
【原文】
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知(智),至知(智)者为天下稽。称以权衡,参以天当。天下有事,必有巧验。事如直木,多如仓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陈,则无所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则治而制之矣。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死而复生,以祸为福,执知其极,反索之无刑(形),故知祸福之所从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胃)谓失道。
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輮(柔)刚。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贵贱之恒立(位),贤不宵(肖)不相放(妨)。畜臣之恒道,任能毋过其所长。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变恒过度,以奇相御。正、奇有立(位),而名口弗去。凡事无大小,物自为舍。逆顺死生,物自为名。名刑(形)已定,物自为正。
故唯执(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当密察於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精,悎(浩)弥无刑(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
【译文】
心胸广阔,能包容一切的人是精明的,最为精明的人总能建立功业。遵循正道的人总能达到因时而静的最高境界(至静),至静的人就是圣人。大公无私的人总是睿智的,至智的人可以成为天下所取法的榜样。如果用法度来审定是非,并且参照自然、社会的必然规律,那么天下之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证验了。事物繁多,多得如同仓中的粟米,然而法律制度一一设置具备了,那么再隐秘微妙的东西也无法逃脱。所以说法度已经具备了,所有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治理。断绝了的世祀会重新接续,灭亡了的国家会重新出现,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呢?衰败的国家又变得兴盛了,祸事又变成了福事,谁能知道其中的究竟呢?只要反求于道,便可以懂得上述祸福、死生、存亡等产生的原因了。应付事物变化的方法在于掌握平衡和适度,轻重不当,便是失道。
天地之间存在着永恒的规律,天下百姓各自从事着自己的本职,贵贱高低也都有它们确定的位置,使用下臣有确定的方法,统治百姓有既定的守则。四季更迭、昼夜交替,荣枯变换、柔刚转化便是天地间所存在的固有规律。男耕女织便是老百姓所从事的固定工作。有才德和无才德的人不能处于同等的地位,就是贵贱都有它们确立的位置。选任官吏时,职位的高低要与他们的能力相符,这便是使用下臣的确定方法。去私门而行公道,这是统治人民的既定守则。如果一旦出现了不正常或超越了常规的事情,就要相应地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加以控制。而治理国家所使用的常规和特殊方法是因事而施的,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判定事物时也就不会发生偏颇了。事物无论巨细大小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理由,而逆顺死生等一切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根据性质就可以准确界定事物的名称和概念了,因而也就可以对该事物做出正确处理。
圣人不但能体悟自然运行的规律,还能了解君道和臣道所应存在的分界,又能详察万物发生及终结的内在原因,然而却从不以天地万物的主宰自居,所以他能深远广泛的体悟万事万物,并成为天下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