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鬼屋的社会学家
在美国有许多的鬼屋。据“闹鬼屋协会”最近的一项估计,美国大约有2700个闹鬼景点,闹鬼屋已经成为3亿美元的行业。在全国零售联合会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约有20%的庆祝万圣节的美国人计划去鬼屋玩耍。史蒂夫·科普尔曼(Steve Kopelman)估计,万圣节期间,大型的鬼屋可以卖到2万美元到300万美元。其他时间,整个行业的门票价格从15美元到40美元不等。
鬼屋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游戏设施,但为什么人们还是愿意强忍着恐惧走进鬼屋呢?社会学家Margee Kerr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多年来她也一直在研究恐惧问题,最近为了研究鬼屋,她索性自己经营起一间鬼屋来。而她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为什么这么多人对鬼屋感到害怕,却又对此充满着诱惑。
Margee Kerr建有自己的个人网站,http://www.margeekerr.com/,上面有关于她对恐惧研究的很多信息。她在匹兹堡开设的鬼屋名叫“The ScareHouse”,这里不仅仅是个游乐场所,跟其他鬼屋有区别的是在它的地下室还设立有实验室,购买门票进场的人们不只是成为游客,同时还是帮助她实验的受试者。然而,一个幽灵般的地下室与通常的实验室环境略有不同。“运营和物流都很具挑战性,”克尔说,“但这非常令人兴奋,绝对不是一个安静或无聊的时刻。这也很好地证明你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收集生理数据。”
Margee Kerr
在2年期间,Margee Kerr和她的研究人员请250人在进入鬼屋前后填写有关情绪变化的问卷,其中还有100人透过脑电图(EEG)侦测他们大脑活动的变化。
整体而言,参与者都感到更快乐,而且焦虑、疲惫、压力变少,尤其对那些原本感到无聊或疲惫的人们来说,这两种状况的改善效果特别明显。可见,虽然人们视恐惧为一种负面情绪,但事实上也是一种帮助我们活下去的生物本能,除此之外,Margee的研究还表明,经历过恐惧体验的人们,反而更快乐、压力更小,等同于冥想或是慢跑5公里的效果。
然而,并非每种恐惧效果都是一样,自行选择进行恐怖体验可能是让效果良好的先决条件。反之,在暗巷被抢劫这种可怕体验就不会产生有益的副作用。
这并不代表人们应该狂看恐怖片来纾压,并非每个人都同样喜欢这种恐惧感,而且大脑也是因为对于新的体验才会释放出相对应的激素,如果去同样的鬼屋或是看同样的鬼片,并不会得到如同第一次经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