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汉唐?哪个阶段的汉,哪个时期的唐?

《长安十二时辰》热映,不但靠撸文为生的自媒体人雄文迭出,连传统媒体都hold不住了。昨天新京报就发了篇《吐槽<长安十二时辰>看不懂的观众,已经被烂剧“奴役”》。

言下之意,乃《长安十二时辰》是部好剧。

这点我也是承认的,不然,也不会追着看。

当然,作为写历史文的,我跟娱乐又不是一个套路,我更看重里面若隐若现的那些历史细节。

今天的文章,从李必老师何监的一句话而起:

当他得知酒友焦遂的死讯,十分伤感,却也未在明面上表现太多,毕竟,他乃华清池的麻雀,什么事没见过呢?在他七八十年人生中,已送走太多亲人朋友,所以,还算淡定。

师徒二人坐在窗下聊着天。

李必:老师二十年前的杰作,写尽了大唐盛景。

何监:写尽了吗?……也对……尽了……过去的大唐好啊……过去了,都过去了……

然后,他说起昨夜入宫面圣,皇帝却不谈国事,只说玩乐,而之前,君臣们是指点不完的江山……

(何监剧照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剧中,何监这句“过去的大唐好”,乃与当下唐玄宗只顾着跟杨玉环享受做对比,实际上,他却提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大问题。

法先王还是法后王。

法,效法。

接着我的理解,法先王就是效法西周及其之前的那些贤明君主的言行、制度,言必称尧舜。

法后王呢,则是认为春秋战国时代,那些能通过变法使得国家强盛起来的君王们,才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先王太远,虚无缥缈,后王更实在。

然而,吊诡的是,法先王的观念,影响中国更为长远,而荀子法后王的思想,却在很长时间里未得研究、彰明。

于是引发了一种观念——

厚古薄今。

觉得过去的都是好的,现在没有那时好。

然而,这种想法却又是经不起推敲的。

以何监那句话为例。

过去的大唐好?好在哪里?哪些好?

在电视剧庙宇的天宝三年,大唐已建立一百多年了,数代之间,发生了极多大事。

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灭弟;

有李渊退位,太宗似乎是逼父为之,有得位不正之嫌;

有唐太宗励精图治,成就贞观之治,四方来朝;

有他欲看实录里如何写自己,似要干涉记史者的独立性;

有高宗以武媚为昭仪,娶父之“妻”;

有他让武则天参与朝政,并称二圣;

有武则天篡唐,将李氏皇族砍得七零八落;

儿子好像不是亲生的,说吓就吓,就打就打;

也有她虽改了国号,却继承了前后两任“丈夫”的很多政策,使得国家虽然刀光血影,却仍在蹒跚向前;

有神龙革命,长安城头变幻大王旗,武后退位,我李唐又回来了。

有唐隆政变,李隆基用韦后、上官婉儿等人的命,终结了后宫们的女主情结;

(上官婉儿剧照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终于,有了开元盛世……

至于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做的坏事,就算到武周身上去吧,不记到唐里面了。

看完这些事,我们回到何监的那句话——

过去的大唐好啊,好在哪?

好在杀兄霸嫂?

好在后宫干政?

好在扬武抑李?

好在腥风血雨?

不可能啊,这些都是大唐的坏事,他一定不会想历史重演。

所以,他心中那个过去的大唐,是选择性记忆之下的。

是贞观之治,是天可汗,是永徽之治,是贞观遗风,是开元盛世……

过去的大唐好,过去的大唐也不好。

那些好好坏坏之事,不但深刻地影响了皇家、大臣、读书人,更决定了那些永远没有机会到长安一游的很多普通人的命运。

这才是真实的那一百多年的大唐。

何监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儒,应该知道这种状况实在太正常啊。

它在周朝上演过,在汉朝上演过,如今又在大唐上演了……

(李隆基剧照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创业之君记得牢,守成之君就会慢慢淡忘。

很多人说着重回汉唐,可重回哪段的汉?哪段的唐?

回到吕后杀韩信的汉,还是到董卓身边做吕布?

回到藩镇割据的唐朝,化身被朱温扔下白马驿黄河里的清流?

人都活在当下的,何监回味他记忆里的那个大唐,李必却想在此刻立下大功,改变未来的世界。

谁更对?

当然是李必。

因为何监已完成他那代人要做的事,也只能生活在回忆里了。

怀旧,不过是无奈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