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腊月没下雪,明朝嘉靖皇帝为何要下罪己诏?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从新年初一到十五,朕一个人,在玉煕宫,斋戒祈雪。

《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里,嘉靖皇帝因为当年冬季未落雪而下起了罪已诏。

此诏发出之前,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已被杖杀在午门之前。

原因在于,他不在其位,而议其政。

行刑之前,太监问他,今年为何不下雪啊?

《大明王朝1566》

他答,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太监再问,是谁教你对皇上说这些话的。

已被行刑者用廷杖按倒在地的周云逸倔强地抬起头,坚定地说,我是大明的官员,尽自己的职责,用不着别人教。

你觉得你在尽职,人家却觉得是你后台教你诽谤朝廷,你观天象就好了,发什么议论呢?

打!

不过二十杖,周云逸便惨死。连嘉靖皇帝都觉得奇怪,这人,也太不经打了吧?听说他父母尚在,儿女又小,你们给他家送些钱去吧!还调查一下,是哪个太监当时在场,咋打那么重呢!

嘉靖的心情是好的,因为周云逸死后,下雪了!

一个在现代人看来很简单的天气,为何竟然导致大臣被杀,皇帝自省呢?

《大明王朝1566》

《明史 五行志》中,嘉靖年间的灾异,在雨雪陨霜条目中,有“嘉靖二年三月甲子,郯城陨霜杀麦。辛未,杀禾。二十二年四月己亥,固原陨霜杀麦”的记载,并未有此次的三十九年未下雪。可见,在史官们看来,当年未下雪,算不得大事。

当然,我们知道,正史之中,只记载那些影响最大的,其他事,不代表皇帝臣民就不急。

《明史 五行志》在总纲中写到“夫苟知天人之应捷于影响,庶几一言一动皆有所警惕”,也即是说天人感应之道,不可不重视。但文中又写到“天道远,人道迩,逐事而比之,必有验有不验。至有不验,则见以为无徵而怠焉。”意即虽有天人感觉,但并非每有异象,都会对应大事发生。有时灵,有时不灵,因此,人们慢慢就会懈怠,甚至开始不相信这些事了。

不过,《明史》乾隆四年(1739年)定稿,距嘉靖三十九年(1560)差不多两百年,因而,慢慢不信天象所感应的人事,乃是清人的看法。这似乎也就能解释,为何嘉靖皇帝为之下罪已诏的未下雪,没有记入《明史》之中。

所以我们还是要追究一下,明人对这些事,到底怎样看的。

《元史 五行志》中的观点,无疑正统得多——

天地之气,无感不应,天地之气应,亦无物不感,而况天子建中和之极,身为神人之主,而心范围天地之妙,其精神常与造化相流通,若桴鼓然……天人感应之机,岂易言哉!故无变而无不修省者,上也;因变而克自修省者,次之;灾变既形,修之而莫知所以修,省之而莫知所以省,又次之;其下者,灾变并至,败亡随之,讫莫修省者,刑戮之民是已。历考往古存亡之故,不越是数者。

《大明王朝1566》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明朝人是完全相信天人感应的,天有异象,必是人没做好。而统治万民的皇帝,则是天与人的沟通者,人若有过,皇帝不能逃脱责任。

因此,皇帝应该时时修身自省,以百姓为重,莫做坏事;当然,人无完人,总有做错的时候。这时,老天爷提醒你,你认真反省,找出原因,彻底改之,还算你厉害;至于明明已有警示,却不晓得要如何改,或者人家告诉你怎么改,你也确实改了,但心里却不承认错误的,上天的惩罚,肯定接着还会有;最终肯定就是灾变无穷,王朝覆灭。

从上可知,明朝人对灾异,是很重视的。

我想,这也就是为何冬天没下雪,嘉靖皇帝要反省的真实原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