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 两次双肺移植女孩吴玥的微笑人生
4月1日,“大爱传承·爱在95598”宣传活动在国家电网客服中心南方园区举行。吴玥作为移植受者在现场敞开心扉,讲述了她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吴玥。是一名接受了两次双肺移植手术的南京姑娘。在现场不少年轻的朋友眼中,我已经是“80后老人”了。即便如此,我还是很乐意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在我26岁,已经工作的第三年,我被诊断出淋巴管肌瘤(病)中晚期。这种病,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罕见疾病,发病率只有女性人口的百万分之五,没有特效治疗方法。那时的我需要24小时吸氧维持生命,不能生活自理。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自由呼吸,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在那一年,我失去了健康、工作、爱情,甚至“做母亲”的权利。我们大多数人一生追求的东西,我在那一年全部失去了。身边人都很担心我会承受不住,毕竟我还很年轻。可是,我扛住了,因为也是在那一年,我遇到了优秀的医生团队,遇到了无私奉献的器官捐献者。我还有不离不弃的家人,以及给予无限包容和无条件支持我的朋友们。
我常常说,一个人的幸运不在于他一辈子风调雨顺,而是在命运发生转折的时候,有没有机遇降临,有没有做对选择。得了罕见病,能够等到捐献的器官,有机会做手术,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别人一辈子活一次,而我有机会活出三次人生。我还是很感激这样的“缘分”的。
可能,我们都说过,“若是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去尝试某件事情”“等我有时间,我一定会去学习某样技能”“若是我来做,我一定做的比他好”……这些话,不管是放在心里,还是挂在嘴边,我们是不是只说说而已,真正去做的时候,又有诸多借口?
因为做了移植手术,我比同龄人更有时间紧迫感。在职业空白期的这八年,我是真正彻底的休息了。说句心里话,好清闲,可是好无聊。我十分想念在职场中,跟同事们日夜奋战的自己。所以,我做了很多打破“移植患者”身份的事情。我去学习爵士舞,跳那种女团风格的舞蹈,无所谓是不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我去学习烘焙,自己爱吃什么学什么,无所谓是不是班里手脚最笨的学生;我去录音棚录歌,拉着好友一起青春留念,无所谓有没有专业基础唱功如何;我开始写作,在每年的手术日给自己的器官捐献者写一封无法寄出的信,不在乎文笔如何只求真情实感。我把曾经想学没有勇气去学的,都尝试了一遍,把想做没有时间做的事情,都列上日程完成了。在这个过程里,我会发现,有些是适合自己的,有些是我不擅长的。那么,我就取舍,留下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坚持下去。大家发现没有,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尝试过了,所以我不会遗憾。同样的,因为我尝试过了,我会更好的理解别人,知道有些事,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做,永远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生病前,我和在场的大多数朋友算半个同行,我是做广告客户维系的。公司培训我的时候,就强调过,做客服很重要的一点是同理心。如果你愿意耐心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那么你的工作就事半功倍。我很喜欢刚刚看到的那句话——“让声音微笑起来”。我也一直很佩服客服人员。大家日常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千奇百怪的问题,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很了不起的能力。永远不要看低自己的工作。任何岗位都有它的价值。
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在我手术第三年的时候,我登记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爱出者爱返。我愿意在我去世后捐献可用的器官和遗体。自从做了这个决定,我的生命观也发生了改变。我更积极的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替他们发声。我接受了媒体的访谈,也登上了江苏卫视和央视的舞台。当我找到自我价值的那一刻,我是踏实的、愉悦的。
移植手术前,我只是一个普通青年,有梦想,却不知道如何发光。现在,我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得自信又从容。我祝福大家,也可以找到心中所爱,追随心中的那份价值认同,在各自的舞台上闪闪发光。让我们共同奏响生命的乐章。
谨为生命,传递美意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诚挚邀请您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方式如下:
微信登记:
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网站登记:
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登记。
授权登记:
网上国网、浙里办、津心办、云闪付。
现场登记:
前往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书面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