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玉器全集(6)+安徽部分3
玉舞人西汉
高5.83、宽1.5、厚0.27厘米
淮南市谢家集唐山公社九里大队1号墓出土,现藏于淮南市博物馆。
白色泛灰,体扁平弧形,镂雕。瓜子形脸,粗阴线勾勒脸面五官。肩部饰阴刻羽W纹,身著细长网等,左手过顶,上钻一孔。体饰阴刻卷云纹。两面纹饰相同。
玉剑珌汉代
长4.4-5.1、宽3.45、厚1.2-1.33、孔径0.6厘米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赖山公社桂家小山出土,现藏于淮南市博物馆。
青白色,局部有黄褐色斑痕。器上窄下宽呈梯形,中部厚,两侧边缘薄。上下端截面成橄榄形,上端有一垂直的圆孔,没有穿透,可嵌插剑鞘。下端阴线刻三角回纹和卷云纹。秘面阴线为廓,一面浅浮雕一龙纹。另一面浅浮雕一凤纹。龙凤体均用阴线勾出肢体、爪等。
玉壁汉代
直径15、孔径5.5、厚0.4厘米
安徽省六安市城东开发区出土,现藏于六安市文物局。青玉质,局部有褐色斑痕。壁的内外边廓内缘饰绞丝纹一周,中间满饰谷纹,谷纹微凸,排列有序。两面纹饰相同。表面地光,润亮,琢磨精细。
玉蝉汉代
长6.2、宽3.1、厚0.1-0.97厘米
安徽省萧县西虎山汉墓出土,现藏于萧县博物馆。青玉质,一侧白色沁。蝉形,扁平,中间厚,两侧薄,侧面圆缓。头部琢出眼、嘴;背面阴线刻出蝉羽翅,腹面阴线饰蝉体,尾部尖利。通体抛光。
玛瑙环汉代
直径3.55、孔径2.2、厚0.8厘米
安酸省六安市砖瓦厂出土,现藏于六安市文物局。日色灰。器呈圆环形,面平,断面外侧为抹角方形。中孔对钻,有台痕。器透明,抛光较好。
玉剑璏汉代
长4.95、宽2.2、高2.25厘米
安徽省阜阳市赵王庄出土,现藏于阜阳市博物馆。青白玉,通体黄褐色沁。器呈馒头形,中部琢空。面部有边廓,中间饰凸弦纹,上琢斜短阴线示兽脊。一侧面端阴线琢出兽首纹,正面琢勾云形纹,另一侧端面琢兽尾。底素平。表面抛光较好。
龙形玉佩汉代
长2.7、宽2.28、厚0.38厘米
安徽省潜山县彭岭汉慕群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色玉略有土斑。龙嘲尾卷屈呈椭圆环形,龙首细长张口响尾,阴刻口、鼻、眼、耳,龙身浑圆,线刻鳞甲和鳞片。整器造型别致,雕工精细,具有动感。
玉饰汉代
长7.25、高6.2、厚0.15厘米
安徽省长丰县杨公庙汉墓群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呈灰白色泛青黄,上有黑色纹理斑。铺首形,采用起凸、阴线刻等工艺,平雕出兽首形及眼、眉、鼻、耳、须等。背面平素。整器片薄,造型别致,刻工精细,线条流畅。
玉饰汉代
长1.16、最大直径1.53厘米
安徽省庐江县叶屯汉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不有白色沁班。圆柱形,形似蝗虫,背部有四道交叉浅浮雕纹饰,形似双翅,有一单面钻圆孔。
玉剑璏汉代
长10.7、宽2.53、高1.72厘米
安徽省马鞍山市寺门口汉墓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白玉质,洁白无瑕。长方形,器面一端饰兽面,身浅浮雕勾联云纹,左右对称,云纹之间辅饰节纹、网格纹等。玉质上乘,打磨光滑,形制规整。
玉剑格汉代
高2、宽5.66、厚1.77厘米
安徽省马鞍山市寺门口汉慕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白玉质,洁白无瑕。略似长方形状,中有长方穿孔。表面中部凸起脊,菱形断面。以脊线为中心,两侧浅浮雕对称的勾云纹,共同组成兽面,间饰节纹、细网格纹。器形规整,制作精致。表面抛光细致,润亮。
银缕玉衣东汉
长188、肩宽59、厚25厘米
安徽省毫州市城南董园1号墓出土,现藏于毫州市博物馆。青色有沁斑。玉衣又称玉匣,人形,出土时有完整玉覆面和一只玉鞋,另有数百块玉片。经复原,共用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玉片2464块。玉片四角有孔,供系银线之用。玉片均经磨制,作工细腻。
玉猪东汉
长10、高3.3厘米
安徽省亳州市董园1号慕出土,现藏于亳州市博物馆。青白玉,玉质温润。圆雕长条卧猪形,刀法简洁有力。
玉刚卯东汉
高2.25、宽0.96-1厘米
安徽省毫州市凤凰台1号汉墓出土,现藏于亳州市博物馆。1对。白玉质。均为长方形柱体,中间有穿孔,可佩带。每件四面均阴篆书两行,计66字,内容为避逐疫鬼之辞。玉质温润、雕工细致。
司南玉佩东汉高24 厘米
安徽省亳州市凤凰台1号汉幕出土,现藏于亳州市博物馆。白玉质,玉质温润细腻。"亚"字形,中间为圆柱形,顶端作勺形,上有一圆穿孔。两侧各琢出一对长方体形。碗形底。
心形玉佩东汉
长7、宽4.27、厚2.88、孔径1.7厘米
安徽省怀远县唐集汉墓出土,现藏于怀远县文物管理所。呈鸡骨白色,杂有黄色沁。器呈椭圆球体形,透雕三条螭龙绕中间空心圆嬉戏盘游,细阴线浅雕螭首,首尾肢爪勾连缠绕,翘首卷尾,饶有情趣。表面抛光,制作精细,雕琢线条流畅,创意新颖。
玉俑东汉
男桶(左)高6、女俑(右)高5.8厘米
安徽省全椒县陈浅乡石庄汉慕出土,现藏于全椒县文物管理所。2件。青白玉。男女各一,均呈站立侍奉状,圆雕,刻工简洁,栩栩如生。
玉佩六朝
高4.2、上端长9.8、下端长11.4、厚0.4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玉微透明,玉质温润。长方形扁平体,上端凸起五朵半圆弧,正中圆弧有一穿孔,两边斜出,下端宽凹弧,正面线刻轮廓,内阴刻一玄武,龟昂首挺立,蛇回首与龟首相对,长身上卷尾,玄武周边线刻圆圈和勾云纹,背面阴刻勾云纹。制作精致,线条流畅。
玉璜六朝
外径7.2、内径2.8、宽2.2、厚0.3厘米
安微省当涂县青山六朝蔡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日玉微透明,玉质温润。半圆环形扁平体,线刻外廓,内阴刻一张牙舞爪的瘦长体青龙、龙屋上卷,背面阴刻缠枝纹,璜上端两边各有一个和二个圆孔。磨制精致,线条流畅。
玉璜六朝
外径7.2、内径2.8、宽2.2、厚0.3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玉,微透明,玉质温润。有土斑。半圆环形扁平体,线刻外廓,内阴刻一张口利爪卷尾的瘦长白虎,背面阴刻变体卷云缠枝纹,璜上端两边各有二和三个穿孔。制作精致,线条流畅。
玉带钩六朝
长7.1、宽147、高2.24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慕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日玉,微透明,上有土斑。"S"形,圆雕凤首,呈回首状,采用浅浮雕勾勒出喙、鼻、眼、冠,凤身为椭圆形,浅浮雕刻出州翅及尾。背面扁平,线刻尾羽、正中凸出一圆饼形扣,上线刻一花瓣图案。器型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技精良。
玉猪六朝
长11.23、宽2.51、高2.64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色玉,玉质温润。上有灰白色沁斑。长条形卧猪,圆雕,短吻小耳,身略长,四肢卷曲前伸,尾卷曲。雕刻精细,轮廓分明。
饰金玛瑙球六朝
高2.74、直径2.35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紫色,玛瑙纹理清晰。球形、中间贯穿一孔,顶与底部各饰一花形金饰片,上端有一环形纽。通体抛光亮丽。
琥珀兽形饰六朝
长3.2、高2.4 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紫红色。圆雕,兽首呈张望状,身体浑圆,四肢短小,下腹有一穿孔。造型憨态可爱,刀法刚劲,制作精致,器表光滑。
玉璜东晋
外径6.8、内径2.8、厚0.6、孔径0.12厘米
安徽省马鞍山市慈湖乡林里村六队东晋墓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一侧有两个穿孔,另一侧一个穿孔,素面。表面能看到打磨形成的牛毛状打磨痕。
玉耳杯南北朝
长径16.95、短径9.8、宽13、高4.8、壁厚0.15厘米安徽省芜湖市月牙山3号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青白玉,受沁严重呈灰白色。仿漆耳杯形制,杯口作长椭圆形,平口,左右各有一月牙形耳,弧圆腹,假圈足,平底。杯内一侧有一类似横隔挡的残痕。素面无纹,外壁抛光,亮泽。
兔形玉佩唐代
长245、宽1.02、高1.25-1.35厘米
安徽省宿州市农药厂宿舍唐元和七年慕出土,现藏于宿州市文物管理所。
黄色,局部褐色沁。圆雕。免作俯卧状,四肢扑地。单阴线琢出免首,长耳后竖,尾巴下垂。底略内凹。
玉带钧唐代
长3.7、宽3.82、厚0.66厘米
安徽省合肥市省粮校工地出土,现藏于合肥市文物管理处。青色,局部深褐色沁。器呈扁平方块体,正面浮雕一高鼻深目胡人,双腿盘坐于毛毡上,右手托盏,头戴巾帽,身披飘带,长靴到膝。阴刻卷发、胡须、长巾、服饰花纹和衣褶。背面平素无纹,微内凹,四角有斜钻牛鼻孔。表面抛光。
玉带銙唐至辽代
长415、宽4.9、厚0.63厘米
在安徽省合肥市省粮校工地出土,现藏于合肥市文物管理处。
青玉泛灰色。器呈扁平长方形。正面浅浮雕两鹿对卧于菩提树旁,昂首对视,四肢蜷曲于腹下。双鹿中间有一三角形山石,山石上阴刻菩提树干。背面未抛光,四角各钻一对牛鼻孔。
金扣玛瑙碗朱代
口径13.25、底径7.4、高6.2厘米
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晶莹透明。圆形,深腹,直口,口沿金扣。弧腹,下内收,平底。表面抛光细致,通体光素无纹,利用玛瑙的自然纹理及柔和的光泽,金玉巧妙的结合,交相呼应,互为衬托,更显得富贵典雅,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水晶珠南宋
安徽省合肥市大兴集包公家族幕地包绶夫妇幕出土,现藏于安徵省博物馆。
无色,晶莹透明。有6颗。球形珠,径1.3厘米,中间穿孔。六棱锥形,残长155厘米,上宵083厘米、中间穿孔。橄榄形珠饰4颗,一端尖顶有对穿孔,通长1.13厘米,腹径0.55厘米。
玉画宋代
口径6.7-11、底径3.65-5.55、耳孔1.5-1.9、杯壁厚0.3、长14.8、高5.5厘米
安徽省肥西县岗集乡范岗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青色,局部黄灰色沁。仿青铜器匝形,有流,单耳,圈足底,底部的边缘有一圈凸弦纹。杯身两侧靠近流口处对称浮雕两只风鸟,凤头突出口沿,喙下勾,凤冠上卷,凤身隐起呈弯曲宽带状布满杯身。杯耳顶部饰兽面。表面抛光细致。
玛瑙杯南宋
日径9.8、耳径0.8-1.1、壁厚0.1、宽11.2、高2.8厘米安徽省休宁县城关朱晞颜夫妇合龚慕出十,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透光,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圆口,浅腹,平底,环形单耳,耳呈半圆形、耳顶部口沿伸出月牙形扳手。通体光素无纹。造型古朴典雅,琢磨精致,光洁润亮。
玉杯南宋
口径10.24、底径4.5、足高0.9、壁厚0.17、高6厘米安徽省休宁县城关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青色,局部黄褐色沁。通体温润晶莹,呈玻璃光泽。杯口圆形,圆唇,敞口,深腹,内底平,圈足底。外底中间有凹圆脐。光素无纹,造型清雅,线条柔畅、琢磨亮泽。杯体有裂纹。
玉直l南宋
日径305-3.7、底径25-4 壁厚0.3、宽7.8、高6.85厘米安徽省休宁县城关朱晞颜夫妇合葬慕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玉色青白,局部黄色沁和白斑。扁圆体,平沿直口粗颈矮圈足,足微外撇。颈部左右两侧琢耳,饰兽首,中钻孔为口。前后侧出扉棱,两边饰相对的龙纹。腹部左右两侧镂雕臣卧伏回自状小螺龙。前后雕刻兽面纹。通体抛光细致。
玉簪南宋
首玉释,长185、克038-13、厚a11-044厘米长条形玉∶长96、览094-15、厚Q1-07厘米安徽省休宁县城关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2件。青色。勺首玉簪,素面,近柄尾部有褐色沁。簪头似匀,匀柄细长,匀身凹翘,自首至尾由厚变薄,长条形玉簪,素面,器呈平口凿形,竖断面呈三角形,顶端微弧。通体抛光,温润光滑
玉带南宋
带环∶长6.7、宽5.98、厚0.78、孔径1.62-2.22厘米长方挎∶长4.3-4.38、宽3.75-3.9、厚0.78-0.8厘米小能尾∶长3.2、宽4.02、厚0.78厘米大轮尾∶长7.53、宽4.02、厚0.72厘米
安徽省休宁县城关朱晞颜夫妇合葬慕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日色,局部黄褐色沁和鸡骨白色。共8件,由带环、长方铃、大小能尾组成,均为扁平体。带头略呈椭圆环形,中间开孔,西琢四组勾云纹,上下左右对称分布。背而素平,抛光,四角有牛鼻穿孔。长方饺,中间打凹,四周边廓,背素平,四角有于鼻穿孔。小能尾,中间打凹,四周边廓,尾端圆弧,背素平,三个牛鼻穿孔。大能尾,中间打凹,四周边廓,尾端圆,"平,四角有牛鼻穿孔。表面抛光,润亮。
水晶珠宋代
最大径1.16、长2.3厘米
安徽省青阳县新河镇光荣村滕子京家族墓出土,现藏于青阳
县博物馆。2件。透明,晶莹无瑕。大小、制作均一致。枣核状,面琢瓜棱形凸纹。中穿孔。
水品兔宋代
长22-223、宽1.2-1.3、高1.7厘米
安僮省青阳县新河镇光荣村滕子京家族墓出土,现藏于青阳县博物馆。
对。透亮,无色。圆雕路免。形体丰满,双眼前视,两耳竖起,前后足微弓起。用粗阴线勾勒身体的各部位,线条粗犷简练。无尾。兔背对钻一孔。
鱼形玉佩宋代
长9.18、宽1.5、厚0.25-0.26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白色,局部粉白沁色。玉呈长条形,正面雕琢鱼身形象,背部鱼鳍处对钻一系挂孔。背面素平。
玉卣元代
通高7.1、口径2.75-3.25,底径2.62-4.45、盖径2.76-3.22、厚3.52、壁厚0.25、贯耳孔0.2-0.25、盖孔0.3-0.6 厘米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元代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白色,晶莹温润,局部灰白沁。瓶体扁圆,瓶口平沿,斜直颈,两侧各饰一竖直贯耳,口腹之间饰四道凸弦纹。宽扁圆腹,图足底,微外擞。盖子口,盖面浅浮雕一蟠螭纹,有一个穿孔,反面呈台阶式。玉瓶雕琢精细规整、润亮。
桃形玉饰元代
左∶高6.22、宽6.60、厚0.81、孔径1.50厘米右∶高3.8、宽4.15、厚0.66、孔径0.80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元代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合葬慕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2件。左件白色。器似桃形,有边廓,蒂端有一圆形大孔。孔周饰弦纹,背面粗糙,有切割痕和三对牛鼻孔。表面抛光润亮;右件青白色,局部黄褐色沁。形制与大件略同,背面顶部有斜切割面。
扭丝纹玉环元代
直径3.72、孔径2.3、厚0.74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元代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对。白玉油润,为羊脂玉。器呈圆体环状,如绞拧的绳索,俗称扭丝纹。其线条规整,抽光精致。两件大小相同。
心形玉饰元代
通高8.6、宽5.55、厚1.22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元代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白玉质。体扁平作心形,边廓凸起,略残,边壁圆弧。心尖部琢平钻孔安装榫头,再接活链环。通体抛光,亮泽。
玉灵碑明代
高20.6、碑宽6、碑厚1.4、底座高4.6厘米
票者嘉山县板桥陇西恭献王李页夫妇基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等,局部灰白色沁。由碑身和碑座组成。碑身长方形,圆弧顶。一面琢阴文楷体"吴孝亲公主朱2之称九字,另一面素平。碑座呈覆斗形,上下中部各琢一弧形凹槽,中通。碑身下有圆弧形凸榫,在碑座上。表面抛光。
执荷童子玉佩明代
高2.5-2.6、宽1.8-1.88、厚0.8厘米
安徽省嘉山县板桥陇西恭献王李贞夫妇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2件。白色,头、肩部有淡黄色沁。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圆雕一孩童双手斜执荷柄于胸前。肩扛荷叶,双腿微曲呈行走状。阴线刻眼、嘴、叶脉、衣结,衣饰"米"字纹。
玉督首明代
高575、宽1-1.65、厚0.25-0.45 厘米
左量省嘉山县板桥陇西恭献土李页天妇基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白色,局部黄白色沁。形制、纹饰基本相同。扁平体,头部弯折,镂雕一朵花。阴线刻花、叶细部部链雕缠体龙凤纹,龙凤头朝上,身作S形,尾向下。龙身阴线刻斜方格纹,凤尾刻"人"字纹。
玉簪首明代
左∶长3.95、宽2.54、厚0.4厘米右∶长2.83、宽1.8、厚0.2厘米
安徽省嘉山县板桥陇西恭献王李贞夫妇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1对。白色,局部有灰白色沁和绿色铜锈。一大一小。大件体扁平,镂空透雕。凤鸟作回首展翅飞翔状。风冠卷曲,嘴与翅膀相连,双尾分开。冠、两翼、尾均饰排列整齐的短阴线。身后饰透雕的卷叶纹,反面打凹;小件体扁平,镂空透雕。凤鸟作展翅飞翔状。凤冠上翘,双翅饰排列整齐的短阴线。双尾卷曲,宛转飘逸,充满动感。
蝉纹玉管明代
直径2.25、壁厚0.4、通高4.75厘米
安僮省芜湖市月牙山5号蔡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玉色青白,局部黄褐色沁。圆筒状,中空,有盖。解平口,直壁,堡面阴线刻回纹地,浮瞧三只蚕,底平。盖底子口,边缘有三个心棱,上各钻一孔。盖面中心起。琢一四瓣花朵,边缘一周打成斜凹纹。表面抛光。
玉组佩明代
葵形提头玉片饰∶最大件长8.6、宽3.93、厚0.6厘米,最小件长5.7、宽3.35、厚0.25厘米
莲花纹玉片∶长6.1、宽3.6、厚0.15-0.35 厘米方形佩饰∶大片长5.16、宽3.4、厚0.51厘米小片长5.1、宽3.27、厚0.45厘米
半月形佩饰最长4.45、最宽1.6、最厚0.58厘米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明代东瓯王汤和墓出土,现藏于蚌埠市博物馆。
白色。共9片,由不同形状玉饰组成。
玉带明代
长方形转∶长6.94、宽3.16、厚0.6厘米;辅弼∶长5.16、宽26、厚0.58厘米∶桃形转∶长5.4、宽4.9、厚0.6厘米安宣省东至县平原乡莲花村出土,现藏干东至县文物管理所。日色,泛黄色斑。现存13块,体均扁平、皆镂空透雕。为明代常见的"花下压花"双层雕刻,上层图案似"剪纸贴花",繁密构图。其中长方钧5块,桃形较4块,辅弼4块。外框磨成浅凹简,框内饰葵形开光,磨成凹槽。除四块长条辅弼在开光内饰花州以外,其余均雕琢龙纹。龙体呈"S"形盘旋升腾,底纹为卷叶纹。长方特的四角各饰一朵花卉。
玉带明代
轮尾∶长13.4、宽4.98、厚092厘米;桃形铸∶长5、宽4.7、厚0.93厘米;长方形铃∶长8.16、宽4.95、厚0.88厘米;长7.36、宽4.95、厚0.88厘米,长6.55、宽4.9、厚0.88 厘米;辅弼∶长5、宽2.16、厚0.92厘米
安徽省东至县平原乡莲花村姚家村民组建房时出土,现藏于东至县文物管理所。
白色泛黄斑,局部有白色沁。体均扁平。共计20块,其中钝尾2块,桃形停6块,长方铃8块,辅弼4块。带板均有外框,除四块辅弼在框内剔地隐起展翅飞鸟以及海水和卷云纹外,其余均采用同样雕琢手法雕刻一盘旋升腾的龙纹,并以海水江牙纹、钱纹、卷云纹等为辅纹,与主体纹饰相配,交相呼应。背面皆平素,四角各有一对牛鼻隧孔。
玉圭勇代
长155、宽4.6、厚1.1厘米
安徽省歙县黄山仪表厂明基出土,现藏于歙县博物馆。
局部有白斑形。体呈扁平状,长方形身,尖首,平底。外缘有廓,内琢五排六边形的蒲特位,滴纹颗粒浑圆高凸。两面纹饰相同。此器刀法圆转流畅,抛光较好
玉带元至明代
桃形转∶长3、宽2.5、厚0.5、孔径0.5厘米能尾∶长6.27、宽2.44、厚0.66 厘米
安徽省歙县黄山仪表厂明墓出土,现藏于歙县博物馆。青白色。桃形带铃7件,均呈扁平桃形。光素无纹,正面微弧凸,上端有一圆孔。背面平整,有三对牛鼻隧孔。轮尾体扁平,似圭形。上端作云头形,下端内凹。光素无纹,正面微弧凸,背面平整,四角各有一对牛鼻隧孔。
玉组佩明代
云形∶长8.17、宽4.38、厚0.39、孔径0.2厘米云形∶长7.5、宽4.4、厚0.47、孔径0.2厘米梯形∶长4.22、宽73.厚0.33、孔径0.2厘米葵花形∶长4.2.宽3.8.厚0.3、孔径0.2厘米圭形∶长3、宽1.98、厚0.35、孔径0.2厘米形∶长5.7、宽2.1、厚0.3、孔径0.1厘米滴形坠∶长28、径1.3、孔径0.1厘米
女重省歙县黄山仪表厂明蔡出土,现藏于歙县博物馆。育日色。体均扁平。一副两套。每套由云形佩二件,梯形佩一件,葵花形佩一件,小玉圭一件(一套缺少圭一件)、璜二件、滴形全二件及742粒玉珠用丝线穿联而成。均阴线浅刻边框及展戏敏飞的凤鸟及云纹,并用描金手法勾勒,显得富丽华贵。
锁形玉佩明代
高5.9、宽7.3、厚0.32-0.6厘米
安徽省融溪县临涣古城出土,现藏于准北市博物馆。
本客草厚经退色沉、体扁平,器呈如意云头形。一面阴刻两童子相对而立,中间饰一圆球,左有班另一面阴刻"和合喜事千年吉祥花礼口口"铭文,四周阴刻勾云纹边框,左右饰花卉。上多中镂一长方形孔。
蝉形玉饰明代
长5.3、宽2.4、厚1.15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窝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青玉质,局部淡褐色沁。蝉体扁平,中厚边薄。头部雕双凸眼,嘴对钻而成。阴线刻出蝉羽翅等,腹面刻出蝉腹纹。头部有一系孔。
玉簪明代
长75、直径0.6一行要出土,现藏于灵型经之,圆球形,饰浅浮雕盘卷螭兽;簪体正面饰浅深长7.5、直径0.6一1.3厘米
安徽省灵壁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
白玉润亮,局部稍有黑瑕。器呈圆柱锥体形,顶部为半圆球形,饰浅浮雕盘卷螭兽∶籍体下不雕盘龙纹,背面上部阴线刻"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铭文,篆体,两行。
玉杯明代
长径6.5、短径6.05、高3.6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壁县文物管理所。背色光润,局部褐色沁。杯体呈椭圆形,平口、直壁、弧腹、困足。腹部饰夔龙纹带。两侧杯耳面部各阴线刻一花朵。
玉带钩明代
长15.7、宽2.85、厚2.3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色青白。龙形钩首,"S"形钩身,上雕一螭龙,与龙首相望。背面钩纽作长圆形。
玉带钩明代
长15.4、宽3.1、厚2.6厘米
女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玉色青白。龙形钩首、"S"形钩身,其上浅浮雕勾云纹、斜万格纹,中部饰宝相花纹,下饰兽面纹。背面钧纽作长圆形。
双鹿玉山子明代
长15.6、高7、厚3.9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玉呈青色,局部褐色沁。圆雕两梅花鹿游栖山野间,山峦起伏,山峰耸立。左前方雌鹿卧姿,中后方雄鹿行于山上,口衔瑞草,左右各雕一朵灵芝。两鹿回首相望,温馨吉祥。
桃形玉杯明代
高48、长径7.8、厚0.2厘米
女重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玉色青白,局部褐色沁。杯体呈半个桃形,中空,桃尖处阴刻一道弧线示桃瓣,杯口桃薪部雕一桃叶为聚,杯底为葵花形困足。
玉执壶明代
通高17.6、口径4.75、宽12.7、壁厚0.5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玉色青白。器呈扁圆葫芦形,一侧为弯曲长流,雕为倒置的象鼻形,一侧为执手,上饰龙首纹;壶身两面上中部各饰一篆体"寿"字,其左右各饰一"5"字纹,下饰仙桃果树一株。长圆形圈足。壶口、壶盖边沿饰回纹,盖面饰凹弦纹三道,顶平有孔,原安有捉手,已失。
玉执壶明代
通高15.5、口径6.75、底径6.85、最大腹径10.15厘米安敏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窑藏出土,现藏干灵璧县文物管理所。有,局部灰白色沁。器呈罐形,平沿,短直颈,圆肩,下腹约收,底内凹,扁状流,耳形捉手,上出扉棱,有一系孔。壶才明线刻荷塘、荷花、莲蓬图案 斗笠形盖,阴线刻荷叶、荷化图案,顶有圆球形捉手,
翡翠扳指清代
高2.75、直径3.45-3.49、孔径2.2、壁厚0.75厘米安徽省蚌埠市张公山公园园中园木棺墓出土,现藏于蚌埠市博物馆。
翡翠呈绿、黄和白色底子相间,三色一体,整体温润光亮。筒状,中孔壁垂直光滑。
玉簪 清代
玉如意清代
长38.8、如意头10.23-11.55、厚1.13-1.23、柄宽2.93-4.22、厚0.7-1.35厘米
安徽省庐江县荣树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青白色。器由整块玉料雕琢而成。云朵形首,其上浮雕"白盖、金鱼、莲花、宝瓶",上下左右分布,中间为篆体"寿"字。曲型柄中部隆起,浮雕"法螺、法轮、宝伞、盘长",柄的底端浅浮雕一编蝠口含仙草。整体图案寓意"福寿双全,吉祥如意"。柄的背面浅挖成凹槽,槽外缘圆楞突起,底部刻一变形蝉纹。柄的最底端有一对牛鼻孔。通体抛光,品莹剔透,具有较强的玻璃光泽。
翡翠如意清代
长23.1、如意头5.38-8.77、厚0.1-0.72、柄长22、宽294、厚1.5厘米
安徽省青阳县答城镇平山村清礼部尚书王懿修墓出土,现藏于青阳县博物馆。
裴翠通体绿色泛灰,柄的头尾处为红翡。器由两块玉料雕琢而成,首柄分开。灵芝形首,浮雕一大两小灵芝,其边缘卷起如荷叶边,上端中部钻一小孔。柄身镂雕大小不同的九棵灵芝和细藤,呈缠绕状。灵芝头与柄用一铁钉铆接。
童子玉佩清代
高6.13、宽3.73、厚0.59厘米
安徽省望江县长岭镇出土,现藏于望江县文物管理所。
名色局部黄祸色沁体扁平,单面雕。童子双手握萧,作吹萧状。阴刻整齐的短发,两侧各雕一发髻。身着宽大长衣,卷袖,双腿微曲作行走状,用粗阴线表现衣褶纹。整件器物雕琢精细,形象生动逼真,琢磨润
包金玉币请代
左∶直径2.59、穿径0.45、厚0.27厘米右∶直径2.05、穿径0.4、厚0.27厘米安徽省休宁县潜阜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2件。形制、文字相同,惟大小、玉色、雕工有别。小件为白玉,温润光泽,外缘有廓,内有方孔。两面砣磨阴文楷书"西方接引",外围包黄金∶大件玉呈黄色,形制较大,空白处打凹,制作粗糙。此钱与民间崇尚佛教有关,较为少见。
玉卧牛清代
长7.9、宽4、高2.1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十里乡五里村侯冲清墓出土,现藏于安庆市博物馆。
青色,泛灰白。圆雕卧牛形,牛四肢蜷曲而卧,显得安详平和。整体造型圆滑规整,形象生动。
玉带钩请代
长8.3、宽1.55、高1.9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卫东公社民主大队清蔡出土,现藏于安庆市博物馆。
日色。钩首作龙形、钩身呈"S"形、上透雕一螭龙,与大龙5颈相望。背部有一椭圆形老面纽。表面抛光,圆润光滑。
玉带钩清代
长9、宽2.35、高2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卫东公社民主大队清墓出土,现藏于安庆市博物馆。
青色。龙首,钩身呈"S"形,钩尾呈垂胆形。背部有圆形纽。
寿字玉牌请代
长6、宽44、厚0.4 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卫东公社民主大队清蔡出土,现藏于安庆市博物馆。
日玉,局部褐色沁。器呈抹角长方形,遍体透雕蝙蝠、对龙、"寿"字、花草、卷云、蝴蝶等形象和图案,各自成组,互相对称,显得繁复而不杂乱,统一而不单调。纹饰精美华8,两面图案对称。顶上蝴蝶尾部有系挂圆孔。
玉串饰清代
最长1.2、最宽1.1、最高2.4 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卫东公社民主大队清墓出土,现藏于安庆市博物馆。
玉色青白,玉质参差不齐。串饰由26个不同形状的小玉件相串而成,计有玉牙1个,玉铺首1个,六方形玉管2个,玉琮5个,玉刚卯2个,玉人2个,玉蚕3个,玉龟3个,玉元宝1个,以及圆柱形玉管、三通玉管等。玉件小巧,中有对钻圆孔用以串挂。
玉币请代
直径4.2、孔径0.6、厚0.4厘米
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关版村清幕出土,现藏于岳西县文物管理所。
玉色青白。方孔圆形、孔边细线刻边框,外缘细线刻圆形一周,缘平。上缘正中有一牛鼻穿孔。两面有阴刻铭文,一面为"状元及第",作上下左右排列,行书体;另一面为"三多九如"。
玉带钩清代
长12.5、宽2.5、高2.9厘米
安徽省岳西县石关乡李贩村清墓出土,现藏于岳西县文物管理所。
白色。钩首龙形,钩身呈"S"形,其上透雕一螭龙,作曲身行走状。螭龙口衔瑞枝,首与龙首相望。背中部有一圆形纽。
转心玉佩清代
长63、宽5.1、厚0.9厘米
*安徽省西县五河乡五河村清慕出土,现藏于岳西县文物管理所。
白色。器呈椭圆扁平形,中部圆形,浮雕四个简化编蝠纹,透难两组四条对称分布的螭龙纹,中孔掏雕五瓣花状圆据件。两面红饰相同。
玉猫清代
长8、宽3、高3.1厘米
安徽省岳西县桃阳乡清墓出土,现藏于岳西县文物管理所。青色。圆雕。器作卧猫形,首左昂,前爪并拢扑地,后爪平放,尾卷曲。两前爪中有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