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也卖车,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儿?

⬆︎ 点蓝字关注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继华为推出电动车全套解决方案后,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4月18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回答媒体问题时曾表示:“不排除会在华为的店里面卖车。”

据了解,华为已经在准备之中了,一些购物中心的华为门店正在改造。看来,“Huawei Inside”车型通过华为自己的渠道售卖会是大概率事件。

这个消息实在有点儿出乎意料,因为我们昨天讲过,如果要做汽车企业的供应商,就要往后站一站,即使你能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也应该只是借个小品牌秀一下自己的肌肉而已,然后就退居幕后给车企提供支持去了。

代表“Huawei Inside”的标识是“HI”,是在合作款车型的车身上露出体现的。在传统汽车业,没有哪家零部件供应商可以在车身上打上自己的标识。

今天的汽车一级供应商,博世、大陆、德尔福等等,为汽车提供核心零部件,常年闷声发大财,但是自己退居幕后,所以知名度和曝光度都不高。

为什么供应商不会站到前台,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昨天文章提到的“谁来最后负责”的问题。车企是最终的责任人,自然不能把身家性命都放在别人肩膀上。

那么,华为这种颠覆传统汽车行业传统规则的做法,会成功吗?我认为他们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如果是三年前电动车产业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可能还有机会。因为当时蔚来、小鹏、理想都还没成气候,如果能得到华为品牌的大力支持,自然乐于合作。

但现在经过趋势投资的助推,这几家造车新势力的估值都大大超过了中国的老牌传统车厂,这时如果打上华为Inside,无疑相当于承认:自己技术能力有所欠缺,要用第三方的核心零部件来支撑,这些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自然不会干。

但是如果合作的只剩了小品牌,客户买你的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华为Inside,再加上如果“华为inside”之后甚至连卖车都由华为包办了,造车企业看似很清闲,其实会沦为造车界的山寨机,利润微薄却还要承担车厂面对消费者的责任,估计没几个企业吃得消。

更要命的是,如果没有大品牌的加持,华为即使卖的是高端智能汽车,但都是些日渐衰落的传统车企,或者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只靠华为Inside撑着,恐怕就不叫华为Inside,而叫华为Outside了。

而且除非这些小品牌的汽车未来能成为主流,与今天的新造车势力抗衡,否则他们的销售一定不容乐观。

未来汽车就是电子产品,在硅含量极大提升的高端智能汽车市场里,会面临激烈的竞争,长尾没有市场。自己只做低门槛的代工、却靠第三方的智能技术,想要能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主流车厂,注定难以实现。

为什么“Intel Inside”能成立,“华为Inside”不成立呢?

Intel Inside之所以成立,恰恰是因为Intel是放弃了存储来做CPU的,也就是说Intel当年是只提供CPU,像电脑软件和其他硬件都没碰过。

如果Intel连操作系统带屏幕都自己做了,恐怕就没有Intel Inside的故事了。而华为的野心不是只卖激光雷达,而是卖一整套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芯片、操作系统、智能座舱、传感器、激光雷达,把汽车最高价值的部分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合作的车企仅仅作为代工厂来实现集成功能。

尤其是我们讲过汽车未来是数据的油井,造车未来还有个数据归属问题,如果都归了华为,再小的品牌,只是出了造车的钱和牌照,但却要承担出了问题之后的责任,恐怕也会不甘心吧。

以上推断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已经有很多传统车企担心会失去控制权,最终沦为代工。在财新网的一篇文章中,有多名汽车行业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华为在合作中比较强势,但车企心里也是不服。“钱是我花的、数据是我给的,最后给我一个黑盒子,我什么也不知道。”

所以华为如果只推激光雷达,打华为Inside价值还大一点儿。现在闹得声势那么大,小心激光雷达的销售都会受影响,因为华为号称要做到200美元的激光雷达价格,肯定是要达到一定的产量才能做到的。

靠竞争力不足的车企品牌,想上量真的不容易。除非砸大钱补贴,不然激光雷达的价钱还是下不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华为如今面临着很大挑战的原因。

在科技产业,如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呢?

合作就是不光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为合作者留余地。我们一直讲未来是新木桶理论的时代,要长板和长板强强联手,即使你的合作者不够强,你也要帮他找到长板,不然合作必然是短暂的。当年中关村那些靠着Intel Inside活着的杂牌电脑们,早就成了“荒冢一堆草没了”。

所以,华为很快就会明白,站在前台卖配件,除非只卖一两项项关键零部件,否则模式根本就不成立,早晚会蜕变到站在后台卖配件,或者站在前台卖整车,而且这两个模式没法并存,华为早晚要做出二选一的选择。

当然,如果选择站在前台,自己造车,推出华为的自有品牌,这么做没什么不妥,但与其绕那么大个圈子,把好几个小品牌都圈进来先替别人卖车,不如早点儿推出自有品牌的好。

对了,华为如果能顺利剥离汽车业务,肯定还能在资本市场上融到大资,得到大资本的加持呢。

最后,我们必须要承认:华为为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抬高了中国汽车的智能技术水平,是智能汽车时代强有力的推动者。

但科技企业不能光有先进技术,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希望华为能够在生态战略的引导下走出困境,赢得更大的辉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