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侧记

2021年4月12日,“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研究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宣传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诞生。经过层层选拔的20个遗址发掘成果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可谓是各显神通,精彩纷呈。
评委在听取汇报
评委在听取汇报
媒体记者在现场

新发现 新亮点

在时间上,从距今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开始,历经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元,跨越时代之久,可以说是“一眼万年”。在地区上,既有深埋黄土地下的中原文明;也有分布江浙沿海的精美文物;有来自西南地区的考古新探;还有边疆地区的历史回声。从遗址类型上来说,有人类起源的洞穴遗址、沿海常见的贝丘遗址、体现社会复杂化的原始城址、关乎民生的粮仓聚落、创造青铜文明的铸铜遗址、视死如生的墓葬、联通天地的祭祀遗址以及孤守荒漠的烽燧遗址等等。在这众多的遗址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终评会座无虚席
汇报人
1.多学科合作。这次的入围十大的20个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多学科合作。科学技术的加入让考古学插上了翅膀,得以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进行遨游。每一次的考古发现都是历史长河的一次粗略勾勒,科技考古让我们逐步靠近历史的真相,在每一个历史切片上描绘更加生动的画面。正是有了多学科合作视野下的科技分析,让我们可以向遗址、向遗迹、向遗物索取更多的信息,以填补更多未知的空白。在这些遗址的发掘研究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以外,聚落考古、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地质考古、冶金考古等等分支学科全面推进,碳十四测年、残留物分析、工艺技术分析、产地分析、地质环境研究等等科技手段广泛融入,为我们更加全面的获取遗址信息,更深入的了解古代社会的相关情况提供了便利。
汇报人
2.二重证据法的应用。早在民国时期,王国维先生就曾提出来地上文献与地下出土文献相互验证的二重证据法,隶属广义历史科学的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强烈的史学倾向,特别是在有文字以来的历史,往往不能缺少文献资料的参与。事实上,正是因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发达,为我们解读考古材料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不断出土的地下文献资料也在不断补充和验证着文献史学。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铭文结合传世文献,证实在平王东迁之后召公家族被分封在垣曲召南;据《左传》中“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学者推断洛阳徐阳墓地为陆浑戎遗存;根据考古资料并结合着《史记》记载秦宣公四年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学者认为宝鸡陈仓下站秦汉祭祀遗址为秦“雍五畤”中的密畤;《宋书·索虏传》记载北魏皇帝的“阴山却霜”习俗,以及《魏书》中孝文帝的相关活动,学者认定内蒙古武川坝顶遗址为北魏时期的祭天遗址;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银印章上面的文字,使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吐谷浑王;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纸文书、木简则是一批珍贵的唐代汉文文书资料,填补了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烟气镇下军镇防御体系历史文献的空白。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考古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的有机结合,为这些地下出土的“无字天书”提供了更加明晰的认定。
3.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多元一体的中国故事蕴含在每一个散落在丝绸古路的考古发现中。丰富多样的考古发现在多学科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透物见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大背景中,将过去的生活故事娓娓道来。在这次入围的20个项目让我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帝国形成建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等课题有了更多更新的证据。它们所代表的中国考古事业正在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路线走向新的历史时期。

当直播成为常态

为了做好这次终评会,力求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带来一次全方位的考古盛会,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和中国文物报微信公众号“文博中国”及时推送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的详细图文资料和精美海报,国家文物局微博“中国文博”也对各个项目积极预热,并在央视新闻、微博、知乎等平台全程直播终评会。
此次终评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平台云展示,巨大的传播力将“十大考古”迅速推上头条热搜,有力推动了本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的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十大考古”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在考古一线的工作人员对这次盛会更是抱有极大的热情,如浙江考古所良渚工作站全员,以及贵州博物馆全员,集体收看了这次直播。
浙江考古所良渚工作站全员收看十大直播
贵州博物馆全员收看十大直播
在上一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大疫情”,因缘际会下的全网直播打开了考古宣传新盲盒。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三星堆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更是将考古在全网维度的宣传提供了新的爆点。
“考古新发现+全网直播”似乎成为一种向公众展示考古工作成果的新平台、新渠道。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全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形势下,重新回归线下模式,但仍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及央视新闻的头条、抖音、b站、百度百家号等多个平台账号进行直播。
现场工作人员
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
敬业的摄影师
敬业的摄影师
纵观整场终评会,许多汇报人在面对镜头时不免紧张。但是,也有不少汇报人在汇报伊始除了问候现场的与会人员外,还问候了镜头背后的观众朋友。同时,与会的评审专家在提问时也有意识地引导汇报人回答一些网友较为关心的问题。可见,当直播成为常态,考古人开始将宣传意识纳入到工作的核心意识中。
直播平台界面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作为一场专业的学术会议,在直播形式下如何面对公众将宣传效果达到最大?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的汇报人立足遗址发现内容,勾连起中国考古学的学术史。被两岸学者尊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先生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是“国人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第一次”。时值中国考古学百年,这段学术史的再回顾对中国考古学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也对公众理解中国考古百年历程有着深刻意义。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的汇报人以“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提领内容,在饱含专业术语的内容包裹中提纲挈领,为公众“敲黑板划重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理解考古新发现的知识门槛。
当世人都在惊叹国人对于富丽堂皇的陵墓营造的执着时,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的汇报人则通过数字考古技术向公众完整展现了一座东汉早期诸侯王陵墓的营建过程、建筑结构、建造方法。当世人都在感叹西北地区恶劣的环境时,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汇报人通过3D复原向公众展示了西北边疆地区一个烽燧的完整营建过程。
公众考古对于考古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直播对于考古宣传也不应该再是新常态。中国考古学在百年之际迎来了新的转变,公众在逐渐多样的宣传模式中对考古有了新的认知。一如苏秉琦先生所言“考古是人民的事业”,考古与公众永远也不是对立和割裂,在融合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扎根田野 不忘初心

吉林大学教授段天璟在汇报山西夏县师村遗址时致敬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今年是中国考古诞生一百周年,1926年,李济先生主持发掘的是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科学考古发掘的地方。李济先生等考古前辈艰苦奋斗、勇于钻研的精神,深深的激励了后辈学人投身于考古事业,开创了我国考古事业蒸蒸日上的局面。
西藏扎达桑达隆果墓地汇报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何伟在汇报的最后介绍了自己的团队:“我们的团队以女性为主,所在的发掘区域风吹日晒,高寒缺氧,我们一起在海拔高度4200多米的高原上工作四年。”霍巍教授在何伟发言后鼓励道:“向在一线的女性考古工作者致敬!”
西藏扎达桑达隆果墓地考古团队
直播平台评论区
扎根田野,远离城市,探方虽小,也是一方天地。田野是考古人的战场也是文化传承的高地,追随前人脚步,用汗水去积累,用真心去体会。
在下午汇报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许卫红研究员早早的来到现场,为陕西西咸新区秦咸阳城遗址的汇报做准备,这位 “探方美人”在上场前特意准备了润喉糖,反复强调自己“不紧张”。安徽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汇报人在报告伊始,便十分动情地感谢终评会主办方,能有机会把考古人儒雅的一面展示给公众。或许,你不经意的路边那挽起裤腿沾满黄泥的老农,那面朝黄土弯下背脊的黝黑面孔,便是如今站在镜头前西装革履的考古人。通过手铲和古人对话,了解古代的物质遗存,探究古人的思想意识,找寻看似繁杂枯燥的发掘工作背后的文化的温情。考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奉献自己,投身其中。
在汇报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的汇报人孙国平老师在汇报时特意提到,发现遗址的两位当地的普通群众,仿佛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在他来京汇报的当天,也是其中一位老人首次进京。
考古工作离不开李济先生等前辈学人的筚路蓝缕,离不开当今学者的敢想敢做、勇于创新,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考古的旺盛生命永远扎根在广袤田野。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的致辞中讲到“对全国奋战在考古一线,奋战在一线的田野考古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引起了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或许是戳到了田野考古人心中的柔软,一位参会者在台下将双手大拇指举过头顶以示响应。
终评会上的20个参评项目无一例外皆是田野工作的突出者,它们代表着2020年全体考古人在广旷原野中经历过的每一阵风雨,它们承载着这片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所有的时空记忆。
真实的田野并不是探秘猎奇、满天繁星,而是简单重复、枯燥乏味,甚至危机四伏。这其中不乏有连续工作60余年的陕西秦咸阳城遗址,每日饱含风沙的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与盗墓贼隔河相望的青海热水墓群,以及守望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桑达隆果墓地的女子考古队……
中国考古之于田野,生于斯长于斯,考古人之于田野,守于斯盼于斯。纵观中国百年考古史,中国考古学前进的每一步都源自田野工作发掘的每一寸。中国考古学的旺盛生命永远扎根在广袤的田野中。
中国考古学的旺盛生命力就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考古人,中国考古学的旺盛生命永远扎根在广袤田野,那考古人的青春便也永远扎根在广袤田野。
编辑 | 张宸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朱乃诚: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下)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小时前 四  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考古学开始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标志.1949年秋,中国科学院成立,并在同年秋和翌年春分别恢复对周口店遗 ...

  • 【会议日程】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传播研讨会会议日程

    11月7日  全天会议报到 下午  参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掘现场 11月8日上午 9:00-9:25  开幕式 主持人:刘海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1.三门峡市副市长庆志英致欢迎辞 2.河南省 ...

  •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于2月25日揭晓.据统计,评选活动办公室共发出选票224张,其中团体选票88张,理事选票136张.此次初评,各团体和理事踊跃投票,积极反馈,共收到有效选票215张 ...

  •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 ...

  •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介绍

    4月12日至13日,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过4月12日全天的项目汇报会,4月13日上午,评委会经过综合评议,最终投票选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 ...

  • 招果洞遗址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专家:多学科协作摘得业界“奥斯卡”

    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成为贵州第七次荣获这一殊荣的遗址. 这个有着考古界"奥斯卡"的荣誉是如何获得呢?可不是如外行人所想,一群考古 ...

  • 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吉林省第四次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4月13日在北京揭晓,我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榜上有名,这也是我省的考古项目第四次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号院落(东夏) ▲成组分布的小型房址(东夏) 磨盘村山 ...

  • 刚刚,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今天上午,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1.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2.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3.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4.河南淮阳时庄遗址5.河南伊川徐阳墓地6.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7.江苏徐 ...

  • 徐州土山二号墓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1-04-14 02:17 华人号:中新网 终评会现场.徐州博物馆供图 中新网徐州4月13日电(陈钊 朱志庚)4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揭 ...

  •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具体为: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陕西西安少陵 ...

  •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啦!

    本文来源于 网络 视频来源:打量视频 盼望着,盼望着,有"中国考古界奥斯卡"之称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于揭晓啦! 早在今年2月,评选活动办公室已经公布了入围2020年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