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笔谈|又见飞絮
又见飞絮
--砍树容易平衡难
作者:魏琦
编辑:魏琦
飞絮也好,花粉也好,都是植物自然的生理现象,靠着这些,植物才能传播和繁育后代,才能维持着植物的繁衍生息,维持着生物多样性,维持着大自然的和谐平衡,维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北京杨柳树历史渊源
杨柳树是北京的乡土树种,栽植历史悠久。杨柳树为北京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还在持续的做着贡献,它们也伴随着北京城的成长,是北京城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目前,杨柳树的森林蓄积量占全市总蓄积量的42.2%,杨柳树数量较多有着历史的原因。
我国是杨柳树的起源中心,杨树和柳树是我国最主要的乡土树种,也是北京市主要的乡土树种。杨柳树非常适合北京的土壤气候条件,它们具有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及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易于繁殖成活、养护成本低、树体高大、树形优美和遮荫面积大、改善生态环境明显等诸多优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北京市为了治理风沙,大力推进城镇造林绿化,杨柳树成为了当时绿化的主力树种,为北京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而杨柳雌株比雄株易成活、生长快,经济效益更高;再加上杨柳树只有在开花时节最易分辨雌雄,而其他生长季,离开实验室的专业人员也很难分辨树种雌雄。所以一定量的杨柳雌株被用于北京绿化。而随着时间推移,当时栽植的杨柳雌株进入了壮年,开始飞絮。
杨柳树的文化与情怀
北京人对杨柳树有很深的情怀,杨柳树也是老北京文化的象征。
杨树是北京最高大的树种,是北京绿色的天际线。柳树是北京绿期最长的阔叶树,婀娜多姿,承载着老北京的故事和乡愁。
北京以柳命名的地名有柳荫街、青柳巷、柳树胡同、垂杨柳。京城有“三月赏柳”、“春吃柳芽”的习俗,有“长河看柳”的说法,还有“柳堤春晓”、“西堤烟柳”、“柳屏叠翠”、“柳荫龙舟”等非常著名的景观。
杨柳树的生态价值
杨树最高能长到30至40米,如果没有杨树,北京的绿色天际线将下降10米。柳树是北京发芽最早落叶最晚的树种之一,如果没有柳树,北京的绿色会少一个月。
杨柳树具有改善生态环境、除燥固尘、降温增湿、显著抗大气污染的生态作用,对SO2、Cl2、HF等有害气体、CO2、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抗性和吸收吸附能力极强。
一棵胸径20公分的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相当于开普通小轿车行驶960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释放氧气125公斤;可以滞尘16公斤。一棵胸径20公分的柳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相当于开普通小轿车行驶1570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释放氧气204公斤,可以滞尘36公斤。
正常自然生理现象
杨柳飞絮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现象。杨柳树雌雄异株,飞絮来自杨柳树的雌株。
杨柳树在进化中选择以风力作为传媒来繁衍,雌花序授粉后生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被着白色絮状绒毛,绒毛中藏着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发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随风飞舞,形成了“杨柳飞絮”,飞絮起帮助种子借风力传播的作用。
各种方法
通过飞絮研究,科研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摸索出了很多应对飞絮的专业方法。包括高压喷水、地面湿化、及时清扫、更新改造、疏伐抚育、高接换头、植被阻滞、整形修剪等等。
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每种防治方法也同样有优势也有弊端。首先,所有方法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其次,每种方法的防治效果从50%到100%不等,也各有其局限性。如更新树种需要恢复期,且短期景观效果较差;高接换头只能应用于柳树,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短期内管护成本较高;高压喷水沉降飞絮消耗人力、物力以及水资源。
积极改善,我们一直在努力
近年来,北京市及各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一直在积极应对飞絮问题。
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发布杨柳飞絮始期及高发期预报;开展杨柳雌株详查;进行飞絮巡查;对飞絮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采取各种措施综合防治飞絮等等。我们还在持续建设城市绿地,通过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来提高绿地对杨柳飞絮的吸附滞留能力。
今后全市在城镇绿地、公园和新农村绿化等各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将不再使用杨柳雌株;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已经明令禁止使用杨柳雌株,从源头上杜绝杨柳飞絮的发生。
但杨柳飞絮问题不是一年就形成的,防治也无法一蹴而就。城市生态林也需要时间不断的更新,城市林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是必然之路,也是新型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的方向。
减少误解,理性看待
人总是容易对未知产生疑惑甚至恐惧,而了解必然会带来理解,减少误解,回归理性。走向极端,谈絮色变完全没有必要。
其实飞絮最主要的影响可能是它带来的安全隐患,因为飞絮具有易燃属性,可能在人为干扰下,间接引发火灾。所以好奇心重、点火动手能力强的小伙伴们要加强自我控制了,相关管理部门也必须加强管护。
杨柳树是北京生态绿线的骨架树种,从上世纪大量栽植直到今天,杨柳树为首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景观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杨柳树就没有北京的绿线,它们可以说是建设北京生态环境重要的功臣。我们不能读着《白杨礼赞》,享受着夏日河边的柳荫,又想着把它们砍掉。
寻求平衡 和谐共生
北京杨柳雌株体量较大,全部砍除只留雄株不现实,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
全部换树种不现实更不科学。乡土树种相对安全并有诸多优势,造林绿化中我们一直提倡优先应用乡土树种,很多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的案例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教训。如果换其他乡土树种,首先杨柳树的景观效果和生态价值基本是其他树种无法替代的;其次每种树木都有其优缺点,别的树种没有飞絮但可能带来各种其他未知的问题,如具体生境的适应性问题,病虫害问题,花粉或果实影响环境问题,对其他植物、鸟类、昆虫、微生物、水源、土壤、小气候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问题。因此将全部杨柳树换掉,极有可能带来无法预测、后果也许不堪设想的生态问题。所以绝对的消除不可能也不科学更没必要。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适应自然是我们的必修课。
自然万物皆有自我运行的规律,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我们能做的是了解规律、运用规律,而不是破坏规律、破坏平衡。砍树容易平衡难,防治杨柳飞絮决不能简单粗暴的一砍了之,一换了之,这样也许会带来更多更复杂更难以忍受和解决的城市生态问题。只有科学理性的分析利弊、适度防治,也许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尊重自然规律和植物习性,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保护和宽容的态度对待自然。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事物,人生如此,大自然也一样。欣赏美好,接受不完美,在享受杨柳树给我们带来生态红利的同时,也要包容它在某一个特定阶段,对我们生活产生的部分干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飞絮,要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理性的看待。多方考量、权衡利弊、理性看待、科学管理、做好防护、适度防治,遵循自然之道,寻求自然规律和城市宜居环境之间的最佳平衡,也许才是我们和飞絮最美妙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