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潘书朋:学生的好成绩不是逼出来的

学生的好成绩不是逼出来的

文/潘书朋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多老师一直在感慨:我们的学生这是怎么了?辛辛苦苦奋斗了几个多月,也没有看到成绩又何提高,相反有很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学习,拒绝学习已经导致一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了。

为何会出现今天这个局面?是我们的学生没有抓紧时间学习吗?不是,看看我们的孩子天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学习了,太阳落山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回家之后还要做大量的习题;是我们教师水平低吗?当然也不是。我们的教师都是常年任教毕业班,可谓经验丰富。那么到底为何会出现今天的局面。仔细想想,是我们严重地违背了教育规律!既然我们违背了规律,那么规律自然就要来惩罚我们。

且看我们平日的教学存在的以下现象,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1.以责骂代替关爱,学生拒绝与老师进行交流。

在毕业班的教师和学生,很少看到彼此的感情交流,更多看到和听到的是斥责与谩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已经不会微笑了,更多时候是彼此的折磨,教师每天的工作只是为了逼迫学生不断地做大量的习题,不断地进行考试检测,不断地批改辅导,不停地训斥与责罚。孩子们对于学习没有了乐趣,更没有了成功的体验,相反的是一次次自信心的打击。在这种局面下,还要把学习搞好,孩子们只有迫于压力,只能去是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孩子们都快累死了,结果最终还是三流的学习者。目前根据实践和调查,90%的学生是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正因如此,课堂上很多孩子选择的是沉默,无奈的教师只能选择指名提问。

没有正常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很难有良好的效果,即使有了暂时的成绩,也很难保持长久的。据跟踪观察,有很多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出现了大滑坡,就在于初中阶段是被逼着“长大的”。

2.以题海代替课本,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目前很多时候可以看到,我们的老师不是以课本展开教学,更多的是以各种教辅材料为基准,以习题训练为法宝。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课本永远是最最根本的准绳,尤其是最近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开始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了新教材的编订工作,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我们却弃之不用,一味让学生跳入题海,到头来会得不偿失的。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每年的中考习题,不难发现,任何一道中考习题的编写都是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以课本为素材,以热点时事为背景,进行考题的设计思路。可是我们看到很多时候的教学其实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期望通过大量的做题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时并不见得有多大效果。如今几个多月过去了,现在看看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吗?大量的习题训练之后,很多学生已经变“傻”了,已经不会独立思考了,只是在机械性地进行习题训练。

3.以经验取代变通,固守意味着脱离学生实际。

应该说任教毕业班的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这是一个优势,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其实每一届毕业班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为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时候仅仅是凭借已有的经验,并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往届的教学资料直接拿来使用,在结果不理想当然情况下,不去分析自己的原因,一味回忆毕业学生如何优秀,这届学生如何“愚蠢之至”。

教学经验丰富是优势同时也是劣势,由于固守原有的经验不懂得变通,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盲目教学,只能让自己的教学非常被动。

4.以辅导取代课堂,颠倒主次让效果事倍功半。

目前一个很令人不解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的主次地位不分,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可是如今没有见到如何研讨课堂教学的展开,相反大家都在拼命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上课的教师拖堂不下课,课间十分钟也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辅导,中午学生没有了休息时间也是为了辅导。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后辅导到底能起到何种效果,有时只是考虑自己的学科,不为别人着想,更别说以大局为重了。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课后辅导是为了个别学生的查漏补缺,可是如今的辅导是自己的课堂延续,我们往往看到的不是一个学生在进行个别辅导,而是一群学生在教师身边,这其实就是换个地方授课而已。出现如此的局面其实就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自己的课堂设计不合理,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课堂浪费大量时间来责骂学生),只能课后进行补救;二是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只是为了自己的学科,丝毫不去考虑其他学科的利益,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有的学科成绩非常突出,难道是学科教师的水平有多大差异吗?只不过是看谁能“折磨”学生而已,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只是看老师的“脸色”来学习的。

5.以重复代替补救,查漏补缺已经很难见成效。

现在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都会出现相对薄弱的学科,这就需要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补救。可是如今的现状却是学生被大量的作业挤占了自己的课余时间,很少有时间去补救自己的弱势学科。

其实仔细看看学生课后的作业,有多少作业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有效作业,有多少是机械性地重复作业。这些作业有多少是老师自己针对学生的实际编写设计的作业,很多时候只是信手将教辅材料中的现成试卷拿来就发给学生。

我们的学生课余时间就是在很多低效的作业中消耗掉的,很少有时间去针对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补救。作业的过量与过难让很多学生疲于应付,照抄作业有时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我们说,好成绩不是刻苦出来的,而是情趣快乐出来的!兴趣很重要,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可是我们的学生从进入毕业班的第一天起,就是在恐吓之中被逼着学习的,很多知识也是被硬生生“灌”到脑子里来的,哪还有“乐学”之趣?

今天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尴尬局面,说白了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考虑,只要学生考出了好成绩,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政绩,没有人会去考虑我们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始终保持乐学的兴趣,对将来的发展有何帮助;即使家长关心的也是自己的颜面是否有光,只要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让自己无限荣光。

正是由于每个人都如此功利,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活得太累,根本没有了孩子应该有的那份纯真和质朴,硬生生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打造成了考试的工具,这不是真教育,而是违背人性的伪教育。

浮躁的社会,贪婪的人类,早晚只会吞下自己制造的苦果,“杞人忧天”未必只是一个寓言故事。

(说明:此文在“全国教育工作者众筹一本书”百万大奖征文活动中荣获全国三等奖(由神州佳教联合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校长principal》执行总编,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心成员、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中学物理教师。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光明日报》、《当代教育家》、《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多次在各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公益讲座。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星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5”,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首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