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盛宴》:在巴黎的青年海明威与他笔下的菲茨杰拉德(文末彩蛋)
正文共: 2083字 2图 责编:晓风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前言:在我印象中的菲茨杰拉德一直是个少年模样,而海明威则一直是个白胡子壮汉,大概是他们流传后世的典型照片给我的刻板印象。其实海明威生于1899年,而菲茨杰拉德还比他年长几岁。相遇初,海明威还未出版《太阳照常升起》,菲茨杰拉德却已经是个赫赫有名的作家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当时卖得不火,却大受问批评界的好评。
第一次见到菲茨杰拉德的时候,海明威还是个内心忐忑的小伙子,菲茨杰拉德是年轻的名作家,算是业界前辈,而海明威自己还只是一个努力写稿赚取生活费的小说家和记者,凭借自己战地经验写成了《永别了,武器》之后还没有出版第二部作品。
来到巴黎的他潜心写作,当时的他每天会去咖啡馆坐着写作,就仿佛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那样,每天一定要写出些什么,但就算如此,也没有人会走过来拍拍肩膀说,你真是辛苦了写得不错。不过不同的是,海明威在巴黎左岸的丁香园咖啡馆有一群文人好友。他教过庞德打拳虽然不怎么成功,但是却使得庞德成为了海明威的第一个文人朋友。而庞德则邀请他为才子基金会募捐来帮助落魄诗人艾略特。虽然海明威拿着募捐的钱去赌了马还输得精光。不过,后来艾略特以《荒原》一诗一炮而红,由此基金会的事也不再被人提起。
在《流动的盛宴》里,他还解释了“迷惘的一代”,那些像他这样参加过一战都被斯坦因夫人说成是“迷惘的一代”,他很是不服气。他坦诚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小说中,或许主人公确实就像是迷惘的一代,被战争所撼动。但他将年轻人的自我约束精神和斯坦因夫人的自我主义、精神懒散一对比,便觉得其实对方那才应该被叫做“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在写下这本回忆录似的《流动的盛宴》时曾告诫后人,这必须在他死后才能出版,因为毕竟写了太多文学界好友的故事,仿佛如今影帝影后的回忆录,总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中对作家揭露最多的恐怕还是菲茨杰拉德与泽尔达。
在书中他为这对夫妻写了极为重要的三章,“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老鹰不善于分享”、“以及一个尺寸的问题”,一旦出版,便个个都是猛料。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开篇第一句就是对菲茨杰拉德定性的名言:
“他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就像蝴蝶翅膀上粉末的图案是天生的一样,曾经他和蝴蝶一样读此一无所知,不知何时逝去,何时受伤。后来等到他意识到受伤的翅膀和翅膀的构造,学会了思考,却再也飞不起来了,因为对飞翔的热爱已经不再,他只能回忆轻松飞翔的那段时光”
与菲茨杰拉德的相处过程中,作为新锐作家的海明威还是十分谨慎的,可是菲茨杰拉德一来就熟人似地夸赞其海明威的小说,并且还直接了当了问了海明威和妻子是否婚前就睡在了一起。这种人来熟的风格和大作家的声名让海明威处境尴尬。
让海明威深感厌恶的还是与他一同去西班牙的旅行,在旅途中菲茨杰拉德感冒发烧,瞬间就变成了一个说话尖酸的富家小孩,不仅势利地鄙视旅馆侍者带来的温度计,还埋怨海明威生性冷漠,不能体谅照顾他,这趟旅行让海明威花光了储蓄还备受怨气。气愤而又无奈的他由此向妻子抱怨说,“我学会了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和你不爱的人去旅行”,不过他觉得能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依旧还是能写出好作品的,然而那是在他没见过她妻子之前。
“老鹰不善于分享”正是海明威对于泽尔达的评价,他把泽尔达形容成了一个嫉妒她丈夫才华的人,每当菲茨杰拉德准备坐下来戒酒好好写作的时候,泽尔达总是开始抱怨生活没有乐子,觉着他大煞风景,是个扫兴鬼。于是菲茨杰拉德总是带着泽尔达去饮酒跳舞,在回忆中,海明威写道:
菲茨杰拉德只要一喝酒,泽尔达的眼睛和嘴都会满足的微笑起来。他明白泽尔达的意思,这意味着她知道司各特不能写作了。
而且为了赚钱菲茨杰拉德还经常将自己的小说改成合适杂志刊发的样子,对此海明威叹息不已但又不好明说。当然所遭遇的悲惨处境其实还不止这些,在“一个尺寸的问题”,菲茨杰拉德更是面临了一个人生的考验。
菲茨杰拉德坦言自己只和泽尔达一个女人同房过,然而泽尔达却对菲茨杰拉德说菲茨杰拉德的身体构造恐怕是不能让任何女人满意,她着重向菲茨杰拉德强调这是尺寸大小的问题。很难想象当时听到这件令人无言以对的“重要之事”后海明威是什么感想,但是他既然将此作为全文的倒数第二章写下来,显然是觉得这段历史解释了菲茨杰拉德最终折戟沉沙的缘由。
当时面对菲茨杰莱德的困惑,海明威只能带着他一到洗手间去,并劝慰说他非常正常,还带他去卢浮宫看雕像的尺寸。然而到了最后他实在郁闷不过就向菲茨杰拉德坦言说泽尔达这样做就是想将你毁掉,可是菲茨杰拉德却无动于衷,他认为海明威根本不了解泽尔达。
多年以后开始写这本回忆录的海明威想必对菲茨杰拉德印象很深,可惜到最后的日子也少有人能再和他一起分享这些回忆了,因此他也只能写下来,留让像我一样的后来人读者咀嚼其中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