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草清》《禺草清Ⅱ》 禺草号汉阳
作为汉阳在明清时期的豪门巨族,“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在历代县志、邑志及湖北通志文史资料中均有一定篇幅的记载,每当翻阅这些历史文献,一种无形的动力激荡人心,奕叶崇光之感不由在胸中冉冉升起。一个家族能在数百年间,不衰地为社会民众服务,这与家风教育、地区山水,文化传统是分割不开的;具体地讲,是与六百年来该家族的礼仪教育(慎终追远)、严谨的祖训家风、浓郁的地域文化、传承教育(建祠堂,续谱碟)分割不开的。
翻阅《张氏家谱》不难看出,该家族自先祖起,延续至今,著作等身,勤出于耕耘,勤奋学习,勇于历练的人还真不少,并造就出一目十行下笔千言的真本领。他们写下大量的文章作品,部分已付梓。可惜的是由于兵燹战滥火灾及岁月侵蚀,现留存很少,仅能于(各大图书、博物馆)中见到。通过多年的寻觅,在亲朋帮助下重新获得:《廿一史弹词·註》《来青园》《五伦镜定本》《痴龙文集》《尚友录》《五知莊训言》《厀啸文集》《厀啸诗集》《依云楼集》《徽州府城张公年谱》《张氏诒谷遗集》《汉阳县识》《张氏墨存》《未是草》《禹公水道便览》《库伦杂存》《春秋分合纂》《万密斋》《千字文课本》《西湖小史》《戏雪集唐》《雪史旧记》《楚风诗抄》《随园诗话》等。但距《荆楚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同志们所开出待编辑的《编纂目录》中五十多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更应抓紧时间加倍去挖掘、去寻觅,必竟时间不会等人。现已交付三十多部文献,作者要求编纂委员会按先祖名字编纂三集或四集,即《张三异诗文集》(上下)《张叔珽诗文集》《张氏诗文散集》(包括所交付目录上零散文献)。
荆楚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范氏父子集》。
《荆楚文库》是湖北省2014年启动的重大文化工程,纳入列选书目1372种,其中“文献编”725种(其中,先秦至明代281种、清代272种),“方志编”396种,“研究编”251种,约1600册。
古人云:“欲流志远者,必浚其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循其理,思家族一统者,必明其世系。故此,该家族视谱为至要,定续谱成惯例。上能以敬宗,下以教育后裔不忘族奋斗之精神。特别是文化传承方面,积极挖掘、梳理,不断有书问世,使其奕叶崇光。其家族(史)才能绵绵不断延续下去。
这些年来,作者在宗亲朋党热情的帮助下,挖掘、寻觅出不少封尘已久的故事暨少量先祖的书,在完成编纂委员会任务的道路上,首先要感谢“东西湖文史办”张明祥主任、张氏门宗、同仁和诸多热衷“柏泉三甲张氏家族”文化挖掘者,是他们辛勤付出,是他们口述或执笔,这才梳理出宝贵的历史文献;还要更多地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是他们不顾耄耋之年一吐为快,追述那些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往事,让这些历史上的人和事重见天日,促使《禺草清》的快速问世。
《禺草清》付梓后,不久又著出《禺草清Ⅱ》。作者正努力继续挖掘,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套《禺草清》是《八省名宦五世乡贤》《诸才林立·凤翥鸿骞》《巍巍汉阳树-记怀清斋主人张仁芬》《过年》的姊妹篇,是讲述“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故事的继续。该书在梳理讲述家族故事的同时,还导出了“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六百年来“纯孝通神”的真谛。
该家族原珍藏古籍善本、原版书籍、金石字画、唱片文物等较多,但在历代运动,特别是十年浩劫中,几乎全部被毁和丢失,劫后逢生所剩寥寥无几。所以作者仅凭现存和记忆,粗略介绍原藏物品的凤毛菱角,来唤醒亲朋们的部分记忆,尽可能地加深留下,曾经文物、书籍、文献在心中的印迹。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几十年来陆续发现,有部分古籍文物,已在达官贵人(家)及省市博物馆使用和收藏,还在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拿作者的话说:“文物古迹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与国家、家庭兴衰息息相关相的历史文献,是一种有力唇亡齿寒的见证。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说的就是,这种轮番上演的社会现象。一位哲人说过:'只要取而代之皇权思潮不变,此现象还会继续延续下去。’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唐·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所撰'上阳台帖’(唯一存世书法真迹)仅看上面的观款、题跋及钦印,有力鉴证这现象(历程)的整个过程。文物只要还留在人间,没有太大的损失,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是否能继续为人所用(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特权阶层私享)这点,才是收藏的关键和顶顶重要的!”
唐李太白上阳台贴。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一道游王屋山阳台宫,李白欲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承祯已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山高水长,物像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 太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上阳台贴”。引首乾隆皇帝题“青莲逸翰”,贴前黄绫隔水上是宋徽宗赵佶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题跋者:徽宗赵佶、元代张宴、杜本、欧阳玄、清朝乾隆皇帝等。当年张白驹将此贴献给毛主席,主席是爱不释手常品尝。
书中介绍劫了后余生的“黄孝子安庄瀑布图”长卷轴。此卷是汉阳北乡(长乐畈夹洲子徐馆)人,庐山花径景白亭缔造者李拙翁(凤高公)为“柏泉三甲张氏”第十六世祖张季郁(仁芬公)所撰。卷长七米有二,是书写明·孝子黄向坚生平及坎坷经历,卷中包含黄向坚所画的“安庄瀑布图”及名家墨宝和钦印:卷首,明(遗)朝老-惠林为“黄孝子安庄瀑布图”题辞(词)“纯孝通神”四字及钤印,卷尾题跋者: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书画家吴让之(名熙载)和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系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是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的老师-俞樾(字荫甫)等名人墨宝钤印;以及历代收藏家的墨迹和钤印。
“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在这块灵种毓秀的土地上,横亙生活了六百余年。今借用唐·顾况《过山农家》来概括“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在浩渺湖区中的农耕鱼牧生活情景。此诗惟妙惟肖的描述,真可谓入木三分绝妙至极:“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里着重指出:“泉声”反映湖乡的宁静、“鸡鸣”更是道出一种甜美、悠闲、独立自主的生活情景、“莫嗔”说出湖区人豁达淳朴的性格、“却喜”却进一步阐明劳动后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知足。
有浓郁农耕文明与儒家、宗教融为一体的家风文化,形成了柏泉地区独特的耕读环境,几百年来,走出了诸多的仁人义士。他们在各自砥砺前行一生中,创造诸多能教育后人启迪思想的文章和故事。
《禺草清》是作者从博客中摘出那些“被加密”的文章,是在继续讲述该家族人和事、是在挖掘梳理前进的路上,奉献出的一组瑰宝、是在为家族文化维护和传承作贡献。去年《禺草清》问世后,在家族中反响很大,刮起一股“慎终追远”敬老寻根之风,使动荡七十余年的柏泉人,再次回到勤劳勇敢、乐善好施、芦衣顺母、承欢膝下、淳朴豁达的家族观念上来,再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青春之人格。”的黄金时代。
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说过:“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生存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最不可征服的精神。”我想,这就是“柏泉三甲张氏家族”人,横亙六百余年不败,能支撑至今的精神!
己亥年孟秋令正孙国丽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