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日晷

日晷

sundial

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现在常用来指古代利用日影测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日晷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

(1)地平式日晷

(2)赤道式日晷:等分圆盘,每小时相当与十五度,正午线垂直朝下。

(3) 极地晷

(4)南向垂直日晷

仪器的历史 history

人类使用日晷的时间非常久远,古巴比伦人在远古时代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年前的周朝。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方阴天和晚上。

中国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式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唐·柳宗元《问答·晋问》:“当空发耀,英精互绕,晃荡洞射,天气尽白,日规为小,铄云破霄。

古诗亦有云:

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日南而北返。

地上天多日晷长,午月日北而南行。

所以说,日晷对于古代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个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发明,亦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