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传(第二、三章)
第二章 长安,我来了
王维一路星夜兼程,不几日,过了“天下第一关”潼关,来到骊山脚下。
骊山绝非等闲之地。
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烽火戏诸侯”;二世而亡的秦始皇,也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并安排兵马俑军阵相伴千年……
面对高崇峻拔的秦始皇陵,少年王维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纵横捭阖、荡气回肠的五言咏史诗——《过秦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晨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王维对秦始皇墓的内外景观作了一番白描,将其非凡气势和豪靡奢侈表达得淋漓尽致。后两句转入议论,讽刺秦始皇即使将身后的陵墓建造得再豪华,到头来也是一场空,终究躲不过二世亡国的命运。
15岁的王维仿佛有一双善于看透世事的慧眼,透露着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淡定。
此时的他,其实并不知道,他即将要去的长安,将对他意味着什么。
公元7世纪初的地球上,哪个城市最恢弘壮丽?答案是:大唐帝国的长安。
当时,美洲和非洲还属于“沉睡的大陆”;欧洲正处于法兰克王国的草创时期,蛮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创伤还不曾修复;至于南亚和西亚,因为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后对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国发动长期战争,因此导致两地一直无法平静。
只有东亚的大唐,在公元7世纪初实现了空前的统一。
历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大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向全世界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这份光芒,集中体现在长安城。
长安城始建于隋朝,东西宽十八里,南北长十五里,城墙高一丈八尺。整座长安城,如同镶嵌在八百里秦川上的一块宝玉,熠熠生辉。
这里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最美丽的丝绸、最动人的诗歌……各个国家的使臣、客商、僧侣、工匠,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涌向长安。
长安,是他们要朝拜的圣地。然后,他们又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走向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丝路”,古老而灿烂的大唐文明走向四方。
尽管王维对长安的繁华富庶早有耳闻,但当他走进长安城东边正门春明门时,依然暗暗吃了一惊。
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条笔直宽阔、一望无际的大街。
小时候,他曾听父亲说起过,长安城中有三条最繁华的南北向的大街,一条是皇城东大街,一条是朱雀门大街,一条是皇城西大街。
他面前的这条大街就是皇城东大街。大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乏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无不由衷地发出啧啧惊叹声。
“长安,我来了!”置身繁华的长安城中,王维忽然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
“如果父亲还活着,如果父亲能看到我金榜题名的那一刻,该有多好!”
王维在心中暗暗发誓,为了早逝的父亲,为了辛劳的母亲,为了崇拜他的弟妹,他要好好备考,放手一搏,争取早日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于是,他在长安城中找了一间干净素洁的客栈,安顿了下来。
第三章 思念亲人
可是,王维根本没有想到,即便他的能力和智慧全都具备,但因为科举考试和官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要走的这条路,不仅不会一帆风顺,而且充满跌宕曲折。
公元715年,虽然已经是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第4个念头,但他伯父唐中宗执政时期韦后干政导致的“卖官鬻爵”之风依然盛行。
唐中宗是武则天的儿子,和父亲唐高宗一样,也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则和武则天一样,都是权力欲极强的女人。
她们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随心所欲地给身边人封官许愿。只要花上足够的银子,就可以买到一官半职,这种官职被称为“墨敕斜封官”。一时间,长安城内,“弄权纳贿、卖官鬻爵”之风猖獗。
因此,716年春天,王维第一次参加科举失利,既出乎意料,又在所难免。
王维渐渐明白,科举这条路,并不是他想象中那样,只要努力,就能走通的。他开始感到迷茫……
他想到了干谒王公贵族,想到了拜访社会贤达,想到了结交名人雅士……最终,他摇了摇头,决定效仿东晋以来的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在山水之间思考人生何去何从。
因此,从716年初夏到717年秋天,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诸多朋友中,最亲密者,当属同样科举失利的河南人祖自虚。
王维和祖自虚年纪相仿,王维是家中长兄,祖自虚在家中排行第六,王维称他“祖六”。
717年重阳节,王维和祖自虚结伴游览终南山。
古人有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县,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绵延200余里,雄峙在长安城南,是长安城高大坚实、雄伟壮丽的天然屏障,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
两人漫步山间,边走边聊。
“祖六,终南山本来只是一座山,因为幽州范阳人卢藏用而有了'终南捷径’的说法。官场之道,耐人寻味。”
“是的,卢藏用四年前去世了,享年49岁。听说他以文辞才学著称,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不过迟迟未被授予官职。郁郁不得志的他,就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山。”祖自虚说。
“文人选择隐居,原因有很多种。一种是官场不得志,一种是不愿与官场中人同流合污,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是想借隐居之举在士人中扩大影响,从而引起朝廷关注。朝廷也会任用一些隐士,以表示对人才的重视。”王维说。
“是的,卢藏用就是出于最后这种目的,通过隐居之举取得贤名。后来被唐中宗看中,请入朝中做官。他先后担任过左拾遗、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等官职呢。”祖自虚说。
“时人因为卢藏用曾隐居多年,送了他一个'随驾隐士’的称号。”王维叹了口气,说,“其实,人生在世,不称意事十之八九。或许卢藏用也有他的无奈和苦衷吧。”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两人放眼远眺,目光所及之处,除了山峰,还是山峰,连绵不绝。日夜思念的家人,是否就在那山的尽头?
“祖六,两年前,我离家赶考时,最不舍的是母亲和弟妹。可惜,两年过去了,我依然一事无成,辜负了母亲的一片期许呐。”
“摩诘,我又何尝不是如此?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惜我们无处去货。”祖自虚本就身体单薄,一口气爬上山后,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一连咳嗽了数声。
“祖六,今天是重阳节,我想作一首诗,送给家中老母和弟妹,念与你听听。”
“摩诘,你锦心绣口,一定是上乘佳作,快快吟来我听。”
王维转身,看着山西运城方向,缓缓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好诗!好诗!”不等王维念完,祖自虚就连连拍掌叫好道:“好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我们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想家却无颜回家的心情。这句诗一定会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的。”
“哪里哪里,祖六你过奖了。今天是九月初九,这首诗就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对,我们在太行山以西思念太行山以东的家人。游子对家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祖自虚也被王维深深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家人来。
“母亲,孩儿一定不能让您失望。”山风吹来,王维的眼睛不由地湿润了。他不知道,在他最失意的时候,一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即将走进他的人生。
(未完待续)
-作者-
吕瑜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欣赏世间一切美好,用笔记录“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的真情。
著有亲子教育畅销书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孩子们的50封信》,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网站均有售。